覃靈雀
(廣西南丹縣六寨鎮甲棉小學 廣西 河池 547217)
由于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特殊性,為了確保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創新,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文化基本修養。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啟蒙小學生的思維智力,培養小學生的基礎文化素養,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打下一定基礎。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最終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合理的改革教學模式與理念,以現代化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實力。
聽說讀寫作為語言學科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的開展聽說讀寫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激發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逐漸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聽說讀寫教學策略時,需要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保證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可以充分的發揮出教學價值,不能單一的突出其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連貫性與統一性出現了下滑,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果。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進而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合理的培養小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
2.1 學生的聆聽。在聽說讀寫教學策略實施時,為了保障教學方案的可靠性與實用性,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科學合理的開展具體的教學方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質量。
首先第一步就是學生的聆聽,因為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主要采取講授式的教學策略,在這樣生的教育環境下,小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下,學生聽講的效率并不高,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僅僅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并沒有很好的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而影響到小學語文課堂的綜合教學質量。
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課堂聆聽效率,教師需要合理的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例如,在進行《日月潭》的文章教學時,教師不能單一的論述教材的內容和相關的生字詞,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成長情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很好的融合。
該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時間的變遷,告訴讀者時間的寶貴。而文章正好編制在小學六年級的下冊,即小學生小學教育的最后一個學期,小學生即將完成小學所有課程,升學進入初中進行新環境的適應。教師則可以通過將小學生的六年成長時間與文章《匆匆》的中心思想進行一定結合,這樣則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學生課堂聆聽的效果將會更好,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語聽講質量。
2.2 師生的溝通交流。在學生聆聽了教師的講學之后,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有效激發,這時則可以讓學生進行暢所欲言的“說”,教師通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公共環境,可以最大限度的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與不同的思想看法。
在學生講自己不同的看法時,教師可以采取輔助的教學引導方式,即不直接的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是通過對學生的意見與問題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進而發散出更多趣味性的文章問題。
在解決具體文章問題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相關的文章問題進行研究談論。在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下,學生提出的問題則可以解決很多。其他剩余的文章問題,通過教師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則可以全部的解決,以保障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2.3 文章的朗讀。在“聽、說”教學環節開展之后,則需要進行文章朗讀的教學,由于小學生的思想感情非常的豐富,為了保障朗讀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需要以身作則進行朗讀引導,通過深厚的情感引導,進而激發出小學生的朗讀欲望和興趣。
教師在朗讀教學引導時,則可以合理的發揮出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通過為學生構建一個美好的文章意象,進而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朗讀熱情。為了保持學生的朗讀熱情,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意愿,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性的朗讀。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就偏向于教學《望廬山瀑布》這樣的詩文。
2.4 學生的文章創作。“寫”是語文聽說讀寫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即學生在學習完《夜宿山寺》該篇詩文之后,所產生的所有思想感情和文學感悟,都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進行表達。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引導時,不能局限于傳統的寫作模式,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寫作空間,讓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思維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的發揮出“聽說讀寫”的教學優勢,合理的設計編寫相關環節的教學方案,確保各個教學環節的連貫性與統一性,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質量,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