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先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溪鎮生產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和實踐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素養的目的。而達到以上教學目標,“讀”是關鍵性的一步。小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時,需要通過大量的“讀”,方能深入品位語言文字之魅力,培養其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對“讀”重視不足,或者是教師的“讀”僅僅停留在閱讀、默讀的狀態,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足,導致學生語言表達和表現能力低下,缺乏朗讀的技巧和方法,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語言文字應用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開展朗讀訓練,通過大量的、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
1.1 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感。語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元素,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的語感,直接體現其語文水平的高低。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知識積累不足,語言學習的基礎較差,缺乏語感也成為了很多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開展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呢?朗讀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開展朗讀訓練,讓學生大聲地讀、反復讀、有感情的讀,“讀”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例如,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過古詩詞朗讀訓練的開展,朗朗上口的詩句,往往能夠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找到“感覺”,而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也就是語感。學生通過長期的朗讀,也能夠提高自身的語感,提高語言學習的能力。
1.2 有利于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讀”是幫助學生“悟”的最佳途徑。對于一些深奧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讀,很多時候,讀著讀著,就懂了,這也就是“讀”在文本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小學階段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朗讀,能夠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文本表達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蘭度,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洞悉作者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文本領悟能力。
雖然朗讀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能夠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文本領悟能力。而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由于教師教育理念以及課時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預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足,專業的朗讀訓練開展基本缺位,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技巧和方法指導不足,導致很多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缺乏藝術,喊讀、唱讀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樣的朗讀現狀,缺乏美感,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1 重視范讀,培養朗讀能力。范讀,即示范性朗讀。小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缺乏朗讀的技巧和方法,但他們卻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時,要充分結合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重視示范性朗讀,通過“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讀,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把握朗讀的方法,如語速、節奏、停頓、斷句等。示范性朗讀,可以是教師親力親為的示范性朗讀,也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朗讀視頻的方式進行示范性朗讀,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首先,教師的示范性朗讀。在小學語文示范性朗讀的過程中,當以教師的示范性朗讀為首選。教師在進行示范性朗讀時,一定要用標準的普通話,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示范。在示范性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輔之以肢體動作、表情、手勢以及通過語音和語調的變化讓朗讀更有內涵。例如,在《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的朗讀中,如在雷厲父親壯烈犧牲那段內容的朗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融入情感,不僅能夠讓朗讀更有韻味,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促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其次,多媒體視頻、朗讀。近年來,中央電視臺大型綜藝節目《朗讀者》熱播,在中小學領域掀起了朗讀的熱潮。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示范性朗讀的過程中,就可以巧妙地結合一些專業級的朗讀視頻、音頻的播放,給學生很好地朗讀示范。例如,在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朗讀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優質的古詩詞朗讀音頻進行范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3.2 指導朗讀技巧,培養朗讀能力。語文的朗讀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如節奏、語速、斷句、情感的把握等,都是在長期的訓練中感悟。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要結合朗讀的文本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例如,在《船長》一文的朗讀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文章內容,充分把握文章多方面刻畫的人物形象,追隨故事情節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在該文的朗讀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性”朗讀,即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表情、動作和手勢等,讓故事的情節因朗讀而更加精彩。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時,一定要結合所朗讀的文本,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直接體現。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早讀時間以及學生的課余時間等,強化語文朗讀,并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朗讀中形成語感,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