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通過分析在排球扣球技術中常見的技術練習與力量練習,發現在排球扣球技術訓練中存在很多問題。基于功能性訓練在競技體育及康復領域的積極意義,提出排球扣球技術的上肢功能性訓練重要性,旨在為排球參與者提高練習質量、減少運動損傷、提高運動表現等。
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術之一,包括準備姿勢、助跑、起跳、空中擊球與落地五部分,成功的扣球可變被動為主動、提升士氣,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扣球的上肢動作是在空中起跳后軀干帶動肩部、肘部、腕部完成一系列擊球動作,用一只手或手臂將球從本方場區網上打入對方場區,打出的球擊球點高、速度快、力量大、變化多,可給對手造成極大壓力。
功能性訓練最早起源于20世紀美國的康復界和物理治療領域,是一項新興并逐漸流行的訓練方法,盡管功能性訓練尚無明確定義,各界也有很多爭論,但功能性訓練在康復界、健身界、競技體育等方面都發揮著彌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功能性訓練在國內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將功能性訓練應用于日常的各種運動項目訓練中,在原有傳統“三從一大”訓練法則上又更多地關注于人體發展的整體性,注重人體多平面、多關節的聯動訓練及運動鏈的有效結合,強調運動訓練后的拉伸與超量恢復,提升運動訓練的有效性與經濟性。
從中國知網以功能性訓練為主題搜索,從2010年到2019年,國外關于功能性訓練的文獻始終比中文文獻的數量多,共計402篇中文文獻和1110篇外文文獻,可見功能性訓練在國外比國內重視。
排球扣球技術在上肢中主要以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周圍的肌肉運動做出鞭打動作,若要使球減少失誤且具有攻擊性則應進行技術練習與上肢的力量練習。傳統的練習方法主要以技術練習為主,力量訓練為輔。常見的技術練習就是將技術動作組成部分與要領不斷地重復、反思與糾正,可對墻練習、兩人對扣、隔網練習、實戰練習等,最終將扣球技術達到自動化階段;上肢力量練習即在常見固定器械狀態下只能以肩上推舉、臂屈伸等為主。
在傳統的技術練習與上肢力量練習中雖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排球扣球技術水平,但考慮到練習的適用性與經濟性,也會發現有很多弊端。例如:根據不同的訓練方法及手段可能會造成各種各樣運動損傷;受到生活習慣及右手為優勢手的約束;為達到訓練效果需要大量場地器材來滿足日常訓練,等等。
3.2.1 造成運動損傷
比如進行技術練習的排球愛好者會發現技術提升并不明顯,在練習與調查后會明白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身體不穩定、不協調導致學習進度慢,甚至有一部分人的肩部、肘部、腕部感到疼痛,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歸咎于技術動作掌握不正確及肩關節肘關節附近各肌肉力量不足、不對稱等。
3.2.2 生活習慣的約束
肩關節因為一般人在正常日常活動中因托舉重物經常做上臂在肩關節處屈為主的動作,這就造成三角肌前束力量一般大于三角肌后束力量,扣球動作則是在做以上臂在肩關節處伸的動作,因為三角肌后束力量不足,前束與后束力量不對稱,造成了肩關節穩定性不足,所以在做扣球動作時,尤其是做過大量練習后,會造成肩關節處的疼痛。
3.2.3 場地器械的限制
在上肢力量練習方面,也不難看出很多普通高校沒有設置類似健身房供學生進行使用的器械與場地,無法進行專業的練習,也有很多排球愛好者因為時間、經濟、知識等因素的限制導致不能參與練習,徒手狀態下可進行的力量練習又微乎其微。由此可見,傳統的力量練習并不能滿足于排球扣球技術練習的需要,此時引進新的練習方法則顯得十分必要。
在扣球技術的上肢功能性練習中,更多注重的是肩部、肘部附近肌肉伸肌與屈肌的肌群間互相協調,而非運動技巧本身,從而可以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運動鏈。功能性訓練具有無痛訓練、良好控制和穩定進步等特征。常見的功能性訓練器材有啞鈴、壺鈴、彈力帶、藥球、穩定球等。
4.1.1 無痛訓練
部分人群做大量大力扣球動作會造成肩部疼痛,在疼痛狀態下繼續參與常規技術訓練會限制動作的力量、角度、幅度,逐漸會形成錯誤的技術動作特點,降低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甚至會造成永久性病痛。而功能性訓練一大特點就是無痛訓練,如三角肌后束力量不足可以通過壺鈴、彈力帶等進行三角肌后束的練習,逐漸提高肩關節的穩定性,促使肌群間相互協調,可以有效避免肩部疼痛。
4.1.2 良好控制
良好的控制可以使肌肉更加協調、穩定地工作,可以使肌肉系統更加合理地分配力量,避免扣球動作在肩關節承擔過量負荷,減少損傷。此外,穩定的運動鏈還可以增強支撐基礎、動作幅度,在經過一系列科學的功能性訓練運動處方后,可以使肩關節更加穩定,有了高水平的支撐基礎,在扣球動作中則能表現出更加大力的扣球和更大的動作幅度而不受損傷。
4.1.3 穩定進步
在傳統的力量訓練上進步以臥推為例就是可以舉起不斷增加的重量,這是一個可以衡量并能夠直接觀察到的進步。當然進步也可以形容承擔更少的痛苦,更好的運動表現,排球扣球技術的功能性訓練不能得到直接觀察到的進步,卻可以得到很好的主觀評估與反饋,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穩定進步的核心是循序漸進的,并需要一定的耐心,建立穩定的動力鏈,配合科學的技術與力量練習,則可以使扣球水平逐步提升。
4.2.1 所需空間小,方便經濟
功能性訓練不是大力量器械健身增加力量練成大塊頭,一根彈力帶、一個壺鈴就可以進行訓練,不需要眾多昂貴的健身器材,也不需要很大的場地,不需要往返于器材室,在排球場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進行,方便又經濟。
4.2.2 提高穩定性、減少運動損傷和提高運動表現
功能性訓練以肌肉與肌肉系統之間的協調穩定配合為主,在做動作時讓身體通過多個肌肉系統分散負荷,緩解某一特定肌肉的壓力,當有了一定的穩定基礎,控制能力也會相對應提升,在扣球時就可以根據自己主觀控制打出不同力度方向角度的球,提高運動表現。
4.2.3 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
功能性訓練將核心穩定性的訓練作為主要部分,強調多角度、各平面的協調練習,以使得在做出不同動作時可以保持動態平衡。長期訓練下來,強大的核心穩定會使不同部位的關節和肌肉整合起來,有助于更快地提升技術水平并且兼顧全身統一協調發展。
近些年研究功能性訓練的文章呈井噴式出現,這表明功能性訓練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及領域的重視,它不僅能在運動訓練方面提升運動表現、降低運動損傷,已有運動損傷的運動員也可以通過功能性訓練達到一定的糾正與康復效果,又因其區別于傳統力量訓練和體能訓練,不用占用大面積空間、器材價格較低廉、方便經濟,終會在體育各個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休閑健身、運動康復、專項訓練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