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300)
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是普遍現象,主要原因是體育研究方向的人才資源缺失。在許多職業院校,體育方向的教師缺乏,很多院校只能沿用“行政班教學模式”,師生的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都是以大班的形式來進行,教師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狀態進行精細化的調整。同時,教師的教學任務重,課程安排較多,而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對學生的管理上,相對就會缺乏對體育課程建設的熱情和能力。另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師資薄弱現象還體現在教師的專業技術領域,許多教師僅僅依靠比賽的成績就能夠擔任課程教師,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在日常的教學中,也缺少教學管理方面的知識,單純依靠自身的經驗來進行教學和管理。另外,缺乏對教學領域知識內容的更新和時代精神,教學觀念陳舊,無法與當下的學生產生共鳴。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是隨著職業教育改革而形成的,而當下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及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也產生了很大的改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技術性人才,需要職業院校通過一定的教育方式來實現。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秉承了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吸引了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理念,形成了當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理念。但是,由于教師資源的短缺及職業教學中課程的設置等原因,體育教學模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后。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體育課程缺乏理論基礎知識的培養,主要是以體育項目的技術和學生的自我訓練為主,教師很少會對體育競技的文化影響和體育精神進行講解。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僅僅是通過學校安排的體能測試,而缺乏對體育理論和單項技能的要求。導致大部分學生只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體能測試上,而對其他的運動項目依然缺乏足夠的興趣。而且體育教學課上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和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如果學生想提高身體素質,完全依賴于體育教學是很難實現的。除此以外,激發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的興趣也是高等院校和體育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同時還有利于激發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使他們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塑造一個更健康的身體、更積極向上的心態。但是學生群體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非常少,教師群體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幾乎為零。從教師的角度來講,他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通過師生共同參加體育競賽來帶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激情,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課外體育活動數量不足是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學校設置的體育教學課程課時較少且每節課程的時間有限,教師想要在體育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鍛煉學生的運動技能是很難的,想要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教師在課外時間要設置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活動,培養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主動性。
高職院校受限于場地和經費的限制,在體育設施和場地的建設上所表現出明顯的不足。這種客觀上的約束給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限制,無論是在課程種類的設置,還是在學生的參與程度,都會大大的降低。另外,因為缺乏必要的經費,許多體育器材出現了故障和安全隱患,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發生事故,對學生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缺乏必要的體育場館的建設,甚至都沒有標準的田徑場地。對于體育教育來說,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是相互結合的,一旦無法開展實踐活動,體育運動的理論知識和內容也都只是空中樓閣。
對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首先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不僅要提高院校體育教師的數量,同時也要提高其教學質量。根據這種情況,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在各個高校和社會范圍內引進先進的體育專業的優秀人才,建立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體育教師隊伍。同時,要加強本校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鼓勵年輕的教師繼續攻讀體育專業的在職學位,不斷提升學歷和自身的專業技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到各個先進的高校或者體育機構考察和學習,開拓視野,提高體育教師的知識面。
良好的體育教學的場地和器材,對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有很強的動力,也是高職院校開設多種體育課程的基礎。目前,已經有許多高職院校在城市郊區建立了新的校區,在新校區的規劃中,學校應該對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進行合理的布局。體育場所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專業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同時也是高職院校進行其他活動的場地,對于學校文娛活動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對于體育器材的建設和維護,也應該加強資金和人員的投入,隨時對體育健身器材進行維護和檢修,保證體育器材的安全性。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的不完善,其次就是體育教學人才的不足。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應該盡可能的全面,并且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大多都是在社會生產建設的一線崗位,有些崗位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對于學生的忍耐力和意志力都有很大的考驗。因此,在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建設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另外,體育課程建設也要強調娛樂性和競技性,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正規化的體育學習和運動中。
體育教學內容在目前趨勢下最大的表現形態就是課程教學內容,高校主流的體育課程內容是籃球、排球、武術、健美操等多項目的選修內容,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師生雙向選擇機制,有條件的高校根據教學資源實際情況,開設或增設了一些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但是,目前主流的課程內容還是集中于三大球,在滿足學生一定興趣選擇基礎上,實現教學資源利用最優化。在面臨人才培養轉型的關鍵時期,教育培養的內容應逐步發生轉變,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有必要作出調整,將核心與重點放在與技能培養類似的渠道上,根據學生實操的身體素質要求,項目選擇應傾向于學生專注力的培養,學生開拓思維的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是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學校體育教學有自身的優勢,以課程內容學習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的手段、方式,引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十分密切,在新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下,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能,同時還對精神和體魄有很大的要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與專業技術人才相結合,能夠培養出具有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全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