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轉 王珍
(1.青島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山東青島 266109;2.青島農業大學校醫院 山東青島 266109)
(1)知識更新被動,教學力量薄弱。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2.0時代,知識更新快速發展,網絡媒介日益完善,一名高校體育老師仍然墨守成規,不能定期參加培訓、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就很難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面臨著“落后挨打”處處被動的局面。
(2)體育課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方法的運用要考慮適應性,根據教學內容、實情、時代發展隨時調整。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如果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即“教師講、學生學、學生比著老師做”這樣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進步提高,授課效果會非常差,學生不“快樂”,毫無參與感,其主體地位被忽視。
(3)教學內容多年不變,觀念落后。體育老師運用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將直接決定自己的授課效果和教學目標能否完成。教學觀念古板,“講完了就不關我的事了”,忽視新的運動知識和技能的關注和學習,對西方先進的理念漠不關心、守舊,最終讓學生失去興趣。
(1)“學轉英超”實踐課沒有戰術可言,其宗旨就是“玩”。各項技能采取漸進式教學方法,逐步提高難度。教師設定教學任務目標,讓學生去考慮下一步的組織形式、難度改變,“以學生為主體”的效果生動體現。期間,教師會根據情況進行“指導、演示、總結、回顧、反饋”。
(2)每個教練員應熟練掌握和具備的兩大法寶:“微笑法則”和“步驟法則”。
“微笑法則”(Smiles),包括以下6個方面的內容。安全(Safe):在訓練的全程要注意場地、環境、設備安全,避免受傷。最大程度的參與(Maximum participation):練習的開始到結束,所有人員都積極參與始終保持活躍,無需排隊等待。包容(Inclusive):參與訓練的所有人無論其能力水平高低,都能夠參與到練習中。學習(Learning):通過設置訓練目標,進階和挑戰來獲得技能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挑戰更高的目標或成績敢于嘗試新事物,有創新。樂趣(Enjoyment):隊員要在練習中獲得樂趣,能夠非常有興趣的、主動地參與到練習中。成功(Success):每個人能夠在訓練中體驗成功,有自己的收獲。每次課程都必須要達到以上要求。
“步驟法則”(Steps),包括以下5個方面的內容。空間(Space):根據場地或目標大小,障礙物之間距離的調整等這些空間條件的改變來增加或降低訓練難度。任務(Task):用慣用腳還是非慣用腳傳控球,教練員設置目標或隊員自己設置目標,通過改變規則、得分方式等。設備(Equipment):通過調整球或球門的大小、數量、顏色改變訓練要求。人員(People):通過改變參與訓練的人數來增加或降低訓練難度;有無對抗,有無防守(弱防守),不根據能力水平來達到訓練目標。速度(Speed):所有隊員都完成訓練后,鼓勵隊員選擇合適自己的比賽和訓練節奏;加入競爭機制、可變性。這5個方面,教練員根據授課活動應進度變化調整。
(3)傳遞信息考慮VAK因素,即視覺(Visually)、聽覺(Auditory)和動覺(Kinaesthetically)因素,確保球員看到想要他們做的事情,能有效地聽到教練員想要分享的信息,教學過程中重視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溝通交流,這樣可以增加理解和解決難點。
(4)“學轉英超”注重游戲練習方法,注重球員的長期發展。塑造:學習新技術時忽略某些部分,然后再將整體完善。鏈接:將技術分解成不同部分,循序漸進地學習;“整體—部分—整體”強調的是在比賽的環境下運用技術和技能,回顧反饋檢驗效果。方法大都從游戲開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隨著進階,難度、強度、競爭性逐步提高,有針對、變化多樣性。重視球員們的長期發展(Long Term Player Development,LTPD),授課始終,都會從技術、心理、身體、社交(四角原則)等方面考慮球員的全面發展。
高校足球課講究大眾普及。技術教學是高校足球課的重要性基礎環節,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技術學習,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隨時調整難易程度,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要有包容性,注重整體教學法,然后逐步細節化到每位學生。“整體—部分—整體”的方法,可以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VAK法則的使用,可以通過視、聽、動覺將信息準確傳遞,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事半功倍。
“00后”的“佛系青年”大學生,都有良好的接受新事物和利用網絡媒體的能力,思維活躍,有很強的認知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協助教學和探討式教學更有效果。結合游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度,并從中獲得快樂。兩個法則的合理運用,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加具備可操作性。
教師每堂課都必須根據學校的教學大綱實施授課計劃。授課內容是固定的,但是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練習難易程度、方式方法、場地、規則、人員等,耐心地對待每一名學生,讓授課內容變得多樣性、趣味性、更加飽滿、豐富多彩,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大學體育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因此作為高校體育老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長期發展。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首先,不能為了教課而教課,即不能一味地只傳授學生技術方面的東西,而忽視理論教學和語言溝通,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最終養成自覺性。其次,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70%以上,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體現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責任感。最后,學校、教學部門、全體任課教師要引起足夠重視并達成一致,清楚授課的關鍵點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本人,明白變則通的道理。課后關注其長遠發展,建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不僅注重強身健體,更注重人格的塑造與意志品質的培養,重視集體和團隊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體育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建設和諧校園。“學轉英超”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新穎靈活多樣,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很強。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能夠促進大學生養成健康人格的習慣。對高校體育老師進行體育課授課,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