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第六中學 甘肅武威 733100)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發展與完善,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與健全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教育部門將組織與研究提出各個學段的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體系,并對學生需具備的適合其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所需的品格及關鍵能力進行明確。”將核心素養準確、有效地滲透至各個學科工作中,不僅是當前教育者肩負的使命,還是近代教育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初中階段作為塑造學生的身心健康的關鍵時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通常對當前學生的運動技能及身體素質的歷練與獲得,以及健康行為與保健知識的養成與儲備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獲得的顯著效果通常需和實際開展的對象與條件有效結合,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也必然會被培養中的環境所影響。人們所處的環境,不僅是其熟知且了解的自然環境,而且還包含人類特有的社會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屬于世間萬物實現長久生存依附的不可或缺且原始的天然空間,而社會與人文環境則是人類經過歷史的文化長河沉淀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的氛圍[1]。對于體育與健康而言,其對初中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不僅需將社會與人文環境當做依托,更會受社會與人文環境不同程度與方向的影響。
學校體育課資源的厚度與廣度是學校體育開展工作的必要條件,體育課的資源不足或項目的開發和利用不足,都會對體育與健康的教學造成不利影響。體育課程的硬件資源通常包含專業化師資隊伍、豐富的運動器材、標準的場地、齊全的設備等,硬件資源的良好準備,通常對學生的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2]。軟件資源的豐富與加深,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作為對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主戰場,其在課外的體育活動、大課間活動的資源優勢仍是無法忽視的,校園的圖書館中的文字資源作為一種隱性資源,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普及,也為高效與快捷的資源獲取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動力支撐。
核心素養的提出以新時代發展為背景,并逐漸成為現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和方針,核心素養的提出促進了科學教育具體化的深入發展。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人們在自身處于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遭遇多變事故后,可以靈活應用儲備的知識與技能來有效解決各種問題的必備品質與能力。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實施過程也是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育過程,該課程的實施前提則是要求學生具有基本運動能力與技能。現階段,通過對相關教育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大體可將體育與健康的學科核心素養劃分為健康行為、運動能力、體育品德三方面內容。總體來說,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有機整合了體育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和觀念、運動過程和方法,需要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與積累才能實現其核心價值追求。從側方反映出,體育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是任重而道遠的,是一項具備長期性、發展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務必結合學生實際制訂可行的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體育與健康教學也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如何轉變體育與健康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成了初中體育教師關注的問題,然而,目前的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現狀還不甚理想。首先,教學理念的落后。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很多體育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時,依然是遵循傳統的應試教學理念,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當做是實施體育教學所追求的唯一目標。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常常將教學重點放到基本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教學上,忽視了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很難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3]。其次,教學方式的單一。和國外相比較,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起步相對較晚,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的、單一的示范教學法。在這一教學模式下,不僅制約了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而且還阻礙到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最后,評價手段的不足。本文所指主要為日常教學和學期測試中針對學生的評價。現階段的評價主要以技能考核為主,出勤率考核為輔。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模式和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并不相符,要知道初中體育教學所追求的至高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某一門技術動作,而是通過學習技能能夠掌握對于生活中切實可用的知識與技能,具備某種能力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突發事件。
在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任務和升學壓力,常常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疲憊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一味地繼續學習,不僅會降低學習效率,還會導致其產生各種不良的心理現象,并對學習產生影響。而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則可以在學習疲勞的時候,選擇運動的方式,放松自己的學習狀態,改善自身的學習心境,同時在運動中,還可以實現有效的心理轉移,進而促使其以飽滿的狀態參與到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運用于體育課的教學中,其對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運動技能、體能發展及培養體育情感等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體育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課程計劃開展的依據與方向,而且還是體育學科確立的本質,根據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關要求,更需對課程開展的對象進行考慮。首先,體育教師需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能與體質的儲備狀況,且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經濟的提高,國民的體質卻逐漸下降,尤其是青少年體質變得更差,想要使課堂效果得到有效提高,避免發生安全事故,教學目標的確立就需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其次,各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的具體發育特點也屬于確定目標的一項關鍵因素[4]。例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得到迅速的發展,其邏輯思維也實現有效進步與完善,因此,該階段制定的教學目標,需注重初中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但需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目標的制訂要求不宜太高。
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關要求為初中體育的教學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但是,在眾多的運動項目和知識之間,還需具有明確的劃分,這不僅是對體育品德與健康行為通過運動能力實施培養,對該部分內容的比重進行增加,而且學生的愛好與興趣又是體育學科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無法回避的問題,大部分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項目,通常不受學生歡迎,比如耐力類型的項目通常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有著良好的鍛煉效果,且能夠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耐性,但是,該類的項目通常不被學生所青睞,基于此,體育教師在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的時候,需再三權衡[5]。同時,教師對內容實施類別劃分的時候,其內容的選擇需均衡發展、主次分明,積極鼓勵內容的加工與創新,可設置必修類、簡單介紹類、鍛煉類等內容。
首先,小組合作需注重監督的高效性。新型的教育法一旦提出備受體育教師推崇,更有些教師會對其產生“迷戀”,對于原因進行分析,一方面是新課改下提出新的方法,教師為了更好地迎合新課改的浪潮,體現出相應的“教學創新”;另一方面,學生的合作學習能有效降低教師的講解,表面上看,教師的工作量明顯減少了,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就會發現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是課堂教學效率無法保證,體育教師的監督不到位,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6]。因此,想要確保合作學習的效率,首先,教師需端正自身的態度,不能做甩手掌柜。其次,教師需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及相關要求進行端正,目標的制訂需具有挑戰性與價值,并依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合理分組,同時,在合作中,體育教育需注重全程監督、巡回指導。最后,教師需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檢驗,對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要求進行檢測,以確保學生合作學習的高效性,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教育,不僅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的關鍵環節,還充分體現出初中體育學科給予學生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及健康行為的品質核心競爭力,對于體育學科而言,其核心素養的培養包含了體育與健康當中對學生全面健康的個體塑造與健康生活的方式等關鍵要素,通過有機整合健康知識和行為、運動的能力和習慣、體育學科的情感和品德,從而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