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江蘇揚州 225000)
在關于體育訓練的了解當中,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比賽場上,運動員之間比拼的似乎是力量,其次是技術。力量較強的一方能夠在場上迅速獲得主動,將場面控制起來,使力量較弱的一方處于弱勢地位。但是,如果力量較弱的一方擁有較好的技術,這時候就能夠發揮技術優勢,和力量較大的一方在場上進行博弈。這樣,最終的勝負就無法定論。但是,比賽場上除了以上2個因素之外,還有第三個因素,那就是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從表面上看,運動員的文化素質似乎對跆拳道運動員的比賽結果并無直接影響,對于運動員在場上的表現也沒有直接的幫助。但是,如果細細研究就會發現,文化素養對于跆拳道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不僅有影響,而且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首先,文化素質會影響跆拳道選手對于比賽的認知。跆拳道運動員對于比賽的認知或許是訓練加比賽。平時的訓練都是為了獲得比賽的勝利,因此就會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平時的訓練當中。事實上,跆拳道比賽并非如此簡單,如果產生這樣的認知,說明運動員對于跆拳道項目的精神及體育精神還存在一定的誤解。去參加跆拳道比賽當然要獲得好成績,但是,運動員不能夠將所有的關注點僅放在贏得比賽上,還有一種更為重要的心態是“享受比賽”,能夠去享受比賽的人才是真正熱愛這項運動的人。但是,要達到對跆拳道比賽這樣深入的認知,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作為基礎。否則就會陷入到單一化的訓練、比賽這樣循環往復的認知怪圈當中,使跆拳道運動員的黃金時間被白白損耗。
其次,文化素質會影響到跆拳道運動員對訓練方法的認知。眾所周知,所有體育項目的訓練都要付出時間,付出辛苦,但是,與此同時也要講求方法。如果僅僅是單一化的訓練,將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時間上,不斷地重復訓練,而不思考訓練背后的針對性和重點,這樣的訓練就是耗費時間的。因此,在訓練中也要講求科學性,講究訓練的方法。如果跆拳道運動員能夠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那么就會對體育訓練的科學性有一定的了解。運動員就可以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去認知體育訓練,使體育訓練中的各個訓練項目被解構為一個個獨立的訓練內容,并具備相當明確的針對性。不同的跆拳道運動員都要對自己的運動項目具備一定的認知,而且要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這樣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利用之前積累的文化素養去指導體育訓練,使訓練更有針對性,訓練的方法更加得當,訓練的效果更加明顯。
最后,文化素質會影響運動員的精神面貌,進而影響到其長遠發展。跆拳道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不僅要關注一時的訓練效果和輸贏得失,還要思考自己是否要長期從事這一項目,考慮自己能夠從跆拳道項目中學到什么,使自己的比賽水平和整體精神面貌都能通過這樣一個體育項目得到訓練和提升。如果跆拳道運動員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他就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除了關注自己的比賽成績和訓練效果之外,也會將一部分精力放在自己形象的打造上面。因為運動不僅是關于輸贏的項目,還是關于精神的一個項目。
文化素質對于跆拳道運動員的訓練有著很好的優勢,特別是追求對體育精神和運動原理有更深層次理解和追求的運動員,較高的文化素質能夠幫助和引領他們將跆拳道運動的本質進行更加深入的解構,使運動員能夠從生物層面和物理層面更加深入直觀地了解這項運動,這樣,在訓練過程中就能夠隨時隨地掌握訓練的目的和針對性,使運動員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更加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態變化,并隨時依據自身身體條件對訓練強度和時間長度進行調整,使訓練的科學性得到強化。與此同時,跆拳道運動員也能夠通過這樣的了解,為自己打造更為私人的訓練方案,使訓練的效果更加明顯。學生的文化素質與訓練結果不僅是教練的工作,也是學生的自我工作。自我訓練同樣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消化的一個過程,學生通過運動中的自我學習可以感悟到運動中的精髓。不同學生的文化素質不同,教練需要考慮到針對不同文化素質的學生如何幫助其進行自我訓練。比如說,擁有高文化素質的學生,在自我訓練時幾乎嚴格地按照教練的指導進行練習,提高自身的發展速度,并且為了達到目標,他們會不斷激勵自己,鞭策自己。而相反,如果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較低,在面對問題時更多是怨天尤人,如抱怨訓練的要求過難、教練對自己的態度不好,或者訓練時間過長等一系列問題,難以感受到訓練的意義及訓練的目的,導致自我訓練的質量較差。
很多時候,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往往認為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是有效的。事實上,訓練和所有的事情一樣,也要講求目的和方法。只有目的明確且方法得當,訓練的效果才會出來。反之,如果對于跆拳道訓練中的目的不甚明確,其訓練的方法也必定沒有較強的針對性,最終的訓練效果也勢必會大打折扣。但是,掌握一定的文化素質,就能夠使跆拳道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更加了解訓練的目的,能夠對自己前期在比賽場上暴露出來的缺點進行羅列和評估,進而針對這樣的強化訓練目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文化素養,會影響到學生的執行力。學生在觀察時能否發現自己現階段所面對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對于學生的發展同樣重要。學生不能優柔寡斷,需要的是一種果斷的執行力支撐自己得出的結果。而不同的文化素養、不同的學習狀態,其所掌握的知識也不同,只有學生勇敢去執行自己的觀點,學生才能變得自信。學生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而這些都基于學生個人的文化素質。教練在培養運動員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條件、學習狀態等,進而形成一個有機的訓練,提高訓練的整體效果,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質,也能讓學生通過肢體運動,配合心理互動,將訓練計劃發揮到實處。
在跆拳道運動教育項目當中,要提升文化素質的地位,強化文化素質對于跆拳道運動效果的積極影響,首先要使運動員和教育者明白文化素質對于這項運動的本質意義。這樣才能將文化素質教育在跆拳道訓練教育中廣泛推廣,使運動的效果更加突出。因此,要獲得這樣的效果,當務之急是提升教育者和運動員對于文化素質的關注度,使其認識到二者之間的深層關系,這樣才能使其在此后的訓練教育中占據更大的地位。對于體校的學生而言,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更加依賴于教練本身的訓練,學生需要得到最專業的培訓及指導,教練應該考慮到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在運動后的運動效果及運動質量的影響,學生的文化素質會影響到學生的判斷力,當學生在賽場比賽時應通過自己的判斷在第一時間內處理自己所遇到的困難,而不同的文化素質基礎則會影響到學生在處理問題時的能力及學生的觀察力。由于每一名學生在賽場中的專業經驗、專業知識及應變能力不同,其擁有不同的出發點,會影響到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及判斷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判斷問題時更加理性判斷,判斷的質量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在跆拳道運動當中,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一直都占有更大的比重,因為從教練員到運動員都認為這樣的“實打實”的訓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事實上,文化素質對于訓練只是起到“引路”的作用,打好文化素質的基礎,掌握到正確的訓練方法,才能令訓練事半功倍,使運動員能夠花費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