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 楊永春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
德育教育與中學體育教學息息相關,體育學科本身就承擔著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的使命。在中學體育教學工作中,除了要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還要充分了解該階段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挫敗感、易沖動等特點。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很有可能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良的負面影響。以往中學體育教學過于重視體能知識技能的傳授,以測試考核為主線,尤其是中考體育政策實施以來,部分學校甚至以考試科目為核心,將其他教學內容省略,造成德育教育滲透出現脫節現象,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和意志品質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課程目標依然延續“三維式”的設置模式,德育教育只是作為附庸式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并未針對性的應用,很多地區德育教育只是教學目標中的一句口號。與此同時德育教育執行力度不足,教師對德育的重要性認識不深,難以彰顯育人本質,教學評價相對片面。
針對中學教學德育滲透工作的缺失,體育工作者應該重新反思,要加強對體育教學工作高度的認識,擺脫以往局限性的束縛,循序漸進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一方面,體育教學中應抓住思想道德和人文素養培育的有利時機,在課程參與和體育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提升自信心、情緒調控能力、心理素質和思想意識。經過有效的培養和引導,勢必會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生成帶來積極的促動。
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一定要遵循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首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保障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現自身內在需求的轉變。其次,根據學生實情選擇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在體育教學課程滲透的方法和時機,把握全局觀念提高德育教育質量水平。最后,系統地聯系德育滲透的全過程,確保學生品德教育的連貫性。此外還要注重其個性的發展,采取因材施教的差異性原則。
在中學體育德育教育中,能夠提供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傳統美德教育、頑強拼搏精神教育、競爭意識培養教育以及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等諸項內容。其中愛國主義可以利用具體的比賽或運動員切身經歷實例進行滲透;運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傳統美德教育滲透,這是任何教材都無法比擬的優勢;體育參與過程中處處凸顯頑強拼搏精神,利用有利的契機激發學生勇敢的潛質,對于學生成長益處極大;而競爭意識則需要根據運動項目與學生特點做好針對性部署,力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收獲勇往直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永不放棄的競爭精神。
體育教師要善于抓住教材本身,充分將體育和德育相結合,進一步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產生良好課堂德育示范效應。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為學生梳理標榜,產生了感染的實際效應。此外通過真愛走近學生,結合該運動項目本身發現學生身上的優勢,根據德育教育的內涵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各種意志品質和思想道德。與此同時,轉變觀念,以身作則,牢固樹立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堅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職責,創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課題新模式。體育教師除了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之外,還要不斷提升白身的道德品質,做好德育教育的針對性滲透。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模仿十分感興趣,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或課下的接觸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極高的道德情操和藝術魅力,勢必會增加學生的好感,對于學生思想觀念及行為意識形成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為了進一步豐富德育教育內容,中學體育教材還應該做好德育校本教材的研發,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德育教育的因素、資源,尤其是要預先做好應急性德育教育的設計。一旦出現突發情況,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高效提取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有用信息,進而開展層次性的德育教育方案。
中學體育教學要深入研究此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用實際行動尊重學生。在體育教學的目標設置中加強體育和德育相結合的比重,結合教材全面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中長跑的極限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頑強的毅力去迎接挑戰,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從中陶冶了情操、磨煉了意志,能夠使自身的潛能得到全面徹底的激發。中學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根據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在全面優化滲透德育教育中形成保障策略性輸出,提升因材施教開放性和互動性,密切觀察學生的行動和表現,發掘其潛在的教育因素,精心安排和周密考慮不同的教育措施。體育教師應該具備走進每一個學生世界的能力,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地實施德育滲透。對于部分行為不夠規范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采取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例如通過指導學生布置場地器材塑造學生的優秀品格,使學生感知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在中學體育課堂上,突發事件的情況必不可少,這亦是德育滲透的最佳契機,當然這需求教師具備沉著冷靜思考的能力,以及危機事件處理的專業能力,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此外任何方式的德育滲透,都需要結合課堂上的組織工作,這樣才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德育教育質量的同步提升。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加大對精神鼓勵法、說服教育的應用比重,保證德育滲透的持續效果。同時利用最新時事政治或新聞熱點的效應,對學生產生德育教育的沖擊。由于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例如可以將我國短跑名將蘇炳添的勵志經歷引入課堂,勢必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激勵學生面對困難敢于征服的決心和信心。這種榜樣法教學結合規范指導,輔以有序的監督和指導,將會加大增強學生人生觀的培養質量。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必不可少,而學生的主體性更應該放在主要位置,在體育課滲透德育教育過程中,要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認知及規律,結合院校的辦學條件和能力,不斷完善教育功能定位,為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有利的環境。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嘗試聘請相關的技術前輩,采取先進性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德育教育滲透效果。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團隊學習理念的培養,學校要重視對體育教師德育教育的培訓和考核,設計全新的德育滲透新舉措,保障教師有德育教育滲透改革的激情,利用績效機制的刺激作用,使師生能夠嚴格遵循工作規范,加強德育教學能力的創新與開發力度,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育教育的進程中當中,更好地教育學生。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該在中學體育考核體系中完善學生品德評價標準,不斷健全教師道德評價體系,實施德育評分的引入機制,激發學生的優秀品質。促進學生重視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利用科學性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讓學生重視自身德育學習獲取意志品質和道德素養。中學體育要在全校范圍內倡導身心全面發展,利用抗性練習和教學比賽加強教育和訓練,在激烈的競爭和訓練中增強健康意識教育,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勇敢頑強、堅毅果斷的優良品質。為了保障體育教學工作取得預期的效果,需要積極構建教學任務和強度,培養學生形成高度的責任感,增強健康意識教育。此外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健全德育滲透評價體系,在高強度的心理負荷壓力之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姿態,形成具有時代感知的優良作風。此外發揮德育滲透評價體系的優勢效應,使其為德育滲透提供保駕護航的效能。
總之,德育教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途徑,亦是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突破保障。在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要明確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將眼光放的更遠一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選擇合適教學方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加深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促進學生健康體魄與優良品質培養同步兼具,最終適應現代社會體育德育教學工作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