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娟
(廣西橫縣巒城鎮那檀村委小學 廣西 橫縣 530318)
將國學經典和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夠激發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能夠幫助個體形成積極正面的性格以及認知習慣,學生會受到國學經典獨特魅力的影響,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同時國學經典中的傳統文化也能夠對個體進行人生觀、世界觀的引導作用,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國學經典的滲透,提高語文教學的深度,幫助個體實現能力和素養的雙重提高。
首先,將國學經典和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由于很多的國學經典中使用的詞匯的都充滿韻律以及意境美,學生在長期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語感相關能力的提升,同時,這種學習也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豐厚的文化底蘊。其次,國學經典的滲透也能夠幫助個體形成正面的人文素養,國學經典中流傳的故事,大部分都會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個體的內涵、心靈以及品德等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很多國學經典也是思維認識以及生活方式的總結,經常接觸國學經典,也能夠幫助個體實現個人境界以及視野的開闊提升[1]。第三,國學經典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規范,很多國學經典中所倡導的思想都是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以史為鑒,將國學經典的故事內化為自身的素養要求,同時學習國學經典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需要注重運用國學經典,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深度,推動我國語文教學事業實現創新發展。
2.1 通過融入國學經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處于小學階段的個體,很多學生的閱讀量都較為匱乏,教師在為其布置閱讀作業是可以將國學經典納入其中,這種教育的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也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國學文化,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也是提高閱讀量的有效機會。例如,教師在教學語文課本中的成語故事時,教師可以為其布置閱讀其他成語故事的閱讀要求,讓學生能夠圍繞著課本的實際需求,開展國學經典學習要和課本知識相聯系,這種教學方法也能夠起到深化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2]。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閱讀之后的內容提煉,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并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集體朗讀的方式將課外閱讀進行多層面展示,從而讓學生能夠加深對國學經典的理解。
2.2 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要認識到只有學生融入其中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才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方面在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可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國學經典表演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表演“嫦娥奔月”和“夸父追日”等等,將這些故事的內容演繹出來也能夠讓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能力的拓展。
2.3 優化國學經典的滲透方式。雖然國學經典教育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也有過一定程度的融合與滲透,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上看,卻并不夠理想,出現這部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方式上過于死板,處于小學階段的個體,無論是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滲透時,都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幫助學生探索知識,避免教學內容的枯燥和單一[3]。在這方面,教師為了更有效率的開展國學經典滲透,在教學方式上就需要認識到,首先要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文字形式,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以及升級,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以及方法,例如教師對于小學生的低年級階段學生來說,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和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將《弟子規》唱出來,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記憶,而且不會有枯燥的感覺。對于高年級和中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則可以播放《中國夢少年強》等音樂,讓學生在聆聽這種音樂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感受,闡述少年學習知識文化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積極地利用多媒體開展國學經典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播放相關的畫面,或者是中國的傳統美術、工藝品等等,讓學生從創造力的角度出發,培養自身的興趣打開視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國學經典故事用筆畫出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國學經典滲透學習過程中。這些環節都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留出時間進行專門的學習和運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以及國學經典知識。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知識的滲透,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知識以及素養得以擴充,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在實際進行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本堂課的教學重點相結合,避免跑題,并積極探索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從更多的維度了解國學知識,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