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翠敏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育英小學 福建 平和 363700)
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時候,必須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但是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導方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老師需要教會學生專心,不管是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還是在聽其他同學發言的時候,自己都應該一心一意地傾聽他人,比如在學習一年級的《金木水火土》時,學生應該仔細傾聽老師的講解,認真地思考,用自己思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第二,學生需要學會耐心,千萬不能夠急切焦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充分鍛煉自己的耐心,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文時,有的學生在聽課時,老師還沒有講完自己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就會紛紛發言,打斷老師的課堂,因此,應該重點管理課堂發言紀律,鍛煉學生的耐心,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第三,讓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必須要在傾聽的時候學會抓住細節,在別人的觀點上再建立自己的觀點,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觀點,提高自己捕捉信息的能力。最后應該用心,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的時候,自己要用耳朵傾聽,更重要的是用心傾聽,思考別人的觀點,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看待問題。在傾聽他人的時候,應該有傾聽的樣子,精神專注,面部表情要跟上對方所講的內容,體現出自己獲取信息的表情,比如遇到不理解的觀點時,應該用疑問的表情,當贊同他人觀點時,應該點頭示意。如此一來,學會運用正確的教導方法,有助于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
大多數教師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沒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將自身的位置處于權威的位置上,他們大多數教師都喜歡命令孩子,相反,孩子不喜歡這種命令式的話語,因此大多數學生不喜歡聽老師講課,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朋友的角色與他們交談,展開平等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尊重與友愛,從而學生能夠更好地傾聽老師的話語。比如,不應該說,“不知道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垃圾一定要丟進垃圾桶里”,應該說,“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環保意識,應該將垃圾丟進垃圾桶里”。再比如,不應該說,“我跟你說的所有話,是不是都沒有聽進去”。而應該說,“今天你的狀態是不是不太好,需不需要老師再重復一遍”。
大多數小學低年級學生都活潑好動,這屬于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天性,因此老師可以按指令形式的方法,將學生的傾聽能力得以培提高。比如,讓學生學會聽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讓學生完成一些日常的任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會用相應的音樂和節奏完成有些動作,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端正學生的傾聽態度,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由于父母的溺愛,有的學生只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并不尊重他人的觀點與見解,影響了自己收獲信息的能力,不能夠全面地看待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他們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不利于構建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端正學生的傾聽態度。首先,讓他們明白,學會傾聽的重要性,比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可以掌握更多新的思路,彌補自己的不足,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并且,學會傾聽可以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誼,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有助于渲染良好的課堂氛圍,其次,老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該以身作則,應該耐心地表達自己的教學內容,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比如在學習《村居》這首古詩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優美的場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首古詩的內容,當學生陷入理解的困境時,老師應該擁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學生踴躍表達自身的看法,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觀點與看法,耐心地為他們講解。當學生在回答錯誤的時候,老師不應該嚴厲地批評他們,應該指出其中的缺陷,并且教導他們正確的思路是怎樣的,讓學生獲得理解與尊重,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