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麗偉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北埝頭鄉北埝中心小學 河北 保定 071400)
“羊有跪拜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亦知感恩,人類更應如此。反哺意識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它與和諧校園建設有緊密的聯系,沒有良好的反哺意識教育,就沒有持久和諧的校園。以反哺意識教育為切入點,讓學生學會知恩圖報,感謝父母生養之恩,感謝師長教導之恩,感謝他人幫助之恩,感謝祖國養育之恩,從而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良好校風,是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的有效途徑。在農村小學的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忽視反哺意識,因而農村小生生的反哺意識教育勢在必行。
什么是反哺意識教育?反哺,本意是雛鳥長大后,銜食喂母鳥。本文所指的反哺意識教育育有兩層含義:一是將反哺的思想意識潛移默化在文化知識的傳授中;二是要培養學生具備反哺的能力。思想的轉變是行動轉變的先導。但光有思想的指導是不夠的,必須還得具備去實現思想指導的行為能力。因此,教師對農村孩子的反哺意識教育,不僅要從思想上轉變其價值觀,培養反哺父母、學校、師長的意識,而且要訓練學生具有反哺的能力。
2.1 反哺意識教育樣本教材研究。反哺意識教育教材是與時俱進的反哺活動具體指導教科書。它是以提升學生生存技能、生活質量,提升反哺行動的核心素養為目的。我們開展反哺行動能力雖然是按照學生年級設計,然而,在反哺中卻不會有年級的限制,反哺是由各個家庭現狀決定行動內容,一家一方案,一家一策略,教材提供的是整套方案,供學生在反哺活動中取舍學習。我們根據反哺教育提綱,按照文明禮儀、家務勞動等6大項目設置6個單元,每個單元分3個課題,共18課題,具體見目錄。每個課題采用故事啟發、體驗實踐、技能比賽、孝滿家庭、反哺分享五大部分組成,將思想引領、能力培訓、獎懲機制、營造環境四大環節融入反哺課程中,讓師生做到學貴專、學貴精、學貴正,事上煉、致良知,達到知行合一這一立德樹人極高境界。
2.2 開展多形式的反哺意識教育活動。課程、教材、課堂是知行合一中“知”的基礎。立德樹人,“行”才是目的,是達致善的必然途徑。教育活動是“行”的方式。學校能夠開展的反哺教育活動包括:學校、團隊、個人、教師助手四個方面。
充分挖掘反哺意識教育資源:利用有特殊意義的重大節日,集中開展感恩教育,如三八節、母親節、教師節、清明節等;用先進典型和身邊可親可學的楷模,廣泛深入開展活動;發揮教師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讓教師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感恩的榜樣;重視學校與家庭的統一協調,及時與家長溝通和交流,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活動反哺大力造勢。學校反哺活動是反哺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師、學生、家長集體參與,活動人數眾多,活動方式多樣。在集體活動時,氣場強大,容易形成良好的反哺氛圍,打開反哺行動的活動瓶頸。學校活動反哺要有詳細的反哺活動方案,人員分工具體,反哺活動步驟嚴密,反哺經費保障有力,反哺教育影響巨大。
特色團隊反哺相互激勵。特色團隊反哺即多個學生組團開展反哺行動。團隊反哺有利于提高反哺效率,讓每個隊員相互激勵,共同提高。
個人常規反哺形成習慣。個人常規反哺是因家而異的反哺方式,是學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體現方式。
教師助手反哺教學相長。教師助手反哺既能幫助老師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又能幫助教師適應知識的更迭,在學生反哺行動中,對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有極大的提升作用。
2.3 寓反哺意識教育于家長教育中。“自我中心”是愛心的大敵。它根源于父母的私愛和溺愛。現在許多孩子的家長,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孩子過于遷就,把對孩子的關愛變成溺愛。可以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長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愛心教育。從而讓孩子也從身邊受到教育和啟迪。愛心樹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地教育樣本:愛心樹是一棵普通的樹。男孩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樹與男孩是一對好朋友。男孩長大了,卻一再向樹索取,樹獻出一切,無怨無悔。但樹非常快樂。這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也是一則有關“索取”與“付出”的寓言。書中貪婪無知的孩子,無私奉獻的大樹,讓孩子們感覺到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默默無私地為我們付出,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其實,仔細想想,父母一生辛勞勤儉。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子女兒孫能夠平安、幸福!對于父母我們該如何去做呢?該如何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又該如何去安慰那顆博大、無私的拳拳愛心?所以我們要真正讀懂大樹的一片愛心。從小就樹立一顆善良之心、一顆感恩之心。
2.4 教師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內化反哺意識。學校教師的個人素質應該進一步提升。教師是學生最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學生學習并模仿。因此,讓教師擔當起反哺的表率是非常必要的。相關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反哺意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樹立反哺意識的道德榜樣。”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在言語中滲透關于孝文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意識到反哺的重要意義及具體行動方式,讓他們學會反哺。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反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家長長期不懈的堅持,也依賴于小學生自身思想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