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健全
(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長美鄉浩宇小學 廣西 環江 547100)
激勵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在推動教學改革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模式。激勵教育實質上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對其進行激勵和鼓舞,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力和優勢,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主動去解決問題,不會產生畏懼和自卑心理。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缺乏藝術性,采取的是機械傳授知識方法,學生被動獲取知識,將教師理解的內容照搬過來,語文學習缺乏創造性,思維也會被禁錮住,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激勵教育是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教師通過有效的激勵和引導,使學生能夠自發地去學習和探究,主動參與到知識的產生中去,掌握語言知識本質,這樣就能避免被動接受知識所帶來的局限性。小學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時期,在課堂中開展激勵教育可以滿足學生心理需要,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2.1 語言激勵。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激勵教育,最為常見的就是語言激勵,教師在課堂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用具有激勵性的語言去鼓舞學生,讓他們相信自己。從精神上去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會更強,學習效率會更高。語言激勵是一門藝術,運用的實效性如何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直接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研究激勵教育,在課堂中靈活地運用語言激勵,而不是毫無目的和原則的激勵,容易讓學生迷失。
語言激勵的方法可以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口頭語言激勵,另外一種則是間接語言激勵,也就是通過肢體語言去激勵學生。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激勵是最為直接的方法,教師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要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激勵,或者在學生學習中給出合理建議,其中包含著對學生的激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問題分為不同層次,照顧到所有學生的思維發展需要,既要有適合差生的簡單問題,也要有促進優等生能力發展的問題,這樣就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去,并且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生學習興趣會更高,在內心肯定自己。教師還要通過語言鼓勵,比如"你真聰明!""這個想法簡直太棒了!"或者是"你已經很棒,但是還有進步的空間,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到"。通過語言上的激勵,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還能喚醒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肢體語言激勵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神態和動作,在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或者發表了精彩的見解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鼓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表揚。肢體語言激勵還可以通過眼神的肯定,或者是對學生發自內心的微笑,或者是親昵地拍拍學生背,摸摸頭,都能讓學生受到莫大的激勵。這種激勵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激發他們不斷上進,希望得到教師更多的認同和贊揚,也能拉近師生之間距離。教師和學生更加交心,學生愿意將心聲吐露給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就能實現教的有效性和學的高效性。激勵教學中無論學生回答問題是不是正確,教師都要以微笑對待學生,而且要激勵學生,比如"老師相信以你的聰明,下次一定會回答正確"。
2.2 榜樣效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激勵教育要充分發揮榜樣效應。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偉大人物的故事,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開展激勵教育。在講到偉大科學家的時候,教師要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到真實故事中去,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家的偉大,對科技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然后以此為契機,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或者是激勵學生將來成為這樣的人。這樣就能將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聯系起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反思,會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勵,榜樣的作用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情境再現故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帶入感,將自己想象成偉人,和文本進行直接對話,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對這些美好情感和偉大精神的感悟會更加深刻,也就能以這些人物作為人生導向,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并時刻激勵自己向偉人學習,這樣也能達到激勵教育的目的。
2.3 競賽激勵。小學生競爭心理比較強,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個心理,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競賽,比如聽寫競賽、朗讀比賽、知識競答等,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喚醒學生求勝欲,點燃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學生會自發去學習,而且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在競賽完成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評價,不能只是按照競賽結果去評價,還要設置獎項和競賽獎品,比如進步獎、智慧獎、最佳表現獎等,這些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最好的鼓舞,學生會獲取成就感,語文學習的自信和動力都會提升。對于沒有獲獎的學生,教師同樣要進行激勵,告訴他們不要氣餒,一次的結果不能說明什么,后面還有很多的機會,學生只要好好學習,每個人都會取得成功。學生渴望證明自己,接下來就會認真學習,獲獎的學生也會有危機感,也會積極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
2.4 有效的評價。小學語文教學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不能單純依靠成績去評價學生,而是要正確看待學生差異,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提高評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小學生都想要得到教師的肯定,希望得到好的評價,教師要照顧到學生這個心理需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實行學分制,評價標準要多樣化,可分為學生課堂表現、平時成績、回答問題情況、作業的獨立完成狀況、考試成績等幾項,對每項標準進行科學打分,得出最終結果之后,要對綜合排名高的學生進行激勵和警示,對于排名靠后的要鼓勵和督促,促進全體學生進步。
總而言之,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在自我肯定的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