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淼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 福建 寧德 355200)
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結合是新課改的一項創新成果,不僅能夠進一步改良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還可以在枯燥的課堂中注入更多生機與活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而達到最佳教學目標。初中語文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將其合理穿插于不同的授課環節,以便給予學生更加有效的指導,使其吸收知識的過程充滿樂趣、更加輕松,進而不斷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良好的氛圍中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1.1 引進課外文本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是初中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課內和課外兩個模塊。為了在新教育背景下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起來,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引進與課內文本相關的文章來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以便在實現資源共享目的的同時,不斷增加學生閱讀量,同時順利提高閱讀教學的成效。如,語文老師可以根據課文的主題、結構、寫作技巧、情感內涵等選擇有關的課外文本,并據此編寫閱讀問題,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用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不斷發展他們的深層閱讀思維,且有利于使他們將學過的閱讀技巧運用于實際的探究活動中,以便不斷強化其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2 補充文學類常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語文學科中的文化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而,初中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也要依據教學內容為他們補充相應的文學常識,以便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一步強化其文化素養。例如,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補充與文章作者有關的資料,或者是展示各種素材為學生講解相應的寫作表達技巧及其應用方式,還可以設計專題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和了解一些文言文的字詞用法,由此不斷豐富他們的文學知識,且有助于在資源共享中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1 輔助教師構建生動的語文教學情境。利用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以根據所教內容創設各種生動的情境,以此迅速拉近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不斷增強其學習熱情,進而推動教學成效的穩定提升。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播放符合詩詞情感基調的音樂,以此渲染良好的氣氛,有利于輔助學生更加準確地解讀詩詞主題和內涵;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圖片情境,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理解文章大意,從而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
2.2 整合教學流程和任務指導學生合作。在生本理念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常規的教學流程和任務整合起來形成一份課件,并為相應流程設定具體的學習時間,由此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便順利激發其主體意識,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如,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設計合作學習的方案,然后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出來,要求各小組學生按照提示進行合作探究,使其能夠充分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散思維,從而通過合作學習收獲更為完整的知識,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
2.3 設計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重難點。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內容,初中語文老師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設計思維導圖教學活動,以此將相關知識分解開來,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進而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例如,教師在講解比較難理解的語段時,就可以用信息技術將需要分析的內容展示出來,并借助有顏色的線條將其中的重要詞語圈畫出來,然后根據語段的寫作順序將其中的要點內容逐一添加在思維導圖上,以便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有效地思考,再將所有信息串聯起來,繼而順利突破重難點,在推動教學進度的同時,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高效、高質。
開展教育改革工作、構建高效課堂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任務,需要教師們積極配合、主動創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而以更加開放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以便不斷提升其學習的有效性,促進他們學科素養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師在落實高效課堂理念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輔助他們學習,確保不斷降低其理解難度、提高其學習效率,使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發現學習的樂趣,進而不斷增強其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