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慶 劉 佳 王藝賢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基礎護理學實訓是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在教學中,由于部分任課老師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講解,忽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制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1 基礎護理學實訓內容設置不合理。基礎護理學實訓是一項系統的工作,主要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護患溝通、職業防護等內容。為提高綜合實訓教學效果,合理設置護理實訓內容是必要的。然而調查顯示,目前基礎護理學實訓各科往往單獨進行,缺乏實質性聯系,強調學生單項護理技能訓練,而不注重優化護理綜合實訓教學內容設置,忽視高職學生基礎護理學技能培養,最終也制約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效果提升。
1.2 基礎護理學實訓形式較單一。由于班級人數較多,而校外實訓基地有限,校外指導老師數量不足,再加上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部分學校甚至缺乏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導致組織基礎護理學實訓變得越來越困難。部分學校甚至僅在校內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護理實訓,實訓項目較少,實訓形式單一,未能開發護理綜合實訓項目,難以有效加強學生護理技能訓練。
1.3 基礎護理學實訓的效果欠佳。由于高職基礎護理學實訓內容設置不合理,實訓形式較單一,再加上護理實訓往往以單項技能訓練為主,不注重護理實訓項目融合。同時高職院校還缺乏專題學習網站和自主學習平臺,校內外指導老師輔導不足,基礎護理學實訓課時安排不合理等。不僅難以推動基礎護理學實訓順利進行,還大大降低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效果。
模塊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任課老師主要發揮指導作用,教學中強調技能訓練,注重教學過程與將來工作的聯系,同時靈活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加強學生訓練,促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提升。為改進高職護理綜合實訓的不足,九江職業大學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置,并采用模塊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主要策略如下。
2.1 合理設置綜合實訓模塊。根據高職護理教學目標和基礎護理學實訓需要,整合并優化設置基礎護理學實訓內容,將其提煉成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護患溝通、職業防護共五個模塊,每個模塊分別對應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目標,同時合理設置每個模塊的護理實訓內容。采用這樣的“模塊化”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內容設置方式,不僅對護理實訓教學內容進行凝練,還有利于加強學生護理技能訓練,為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讓他們更好適應工作崗位需要。
2.2 做好模塊化教學準備工作。每個實訓室配備一個準備間,放置一本《護理實訓備物指南》及護理實訓教學所需操作器材與物耗,滿足學生查閱和使用需要。實訓指導教師要關注臨床護理發展方向,根據護理變化發展和實際需要優化并改進護理實訓教學內容,課前通過微信、微博、互聯網學習平臺等將學習資料分發給學生。學生課前拿到學習資料并自主學習,對模塊化教學有初步了解。同時嘗試自主設計方案解決模塊化教學中的問題,并記錄課前學習遇到的疑難,為參與模塊化教學做好準備。
2.3 優化模塊化教學實施流程。模塊化教學以培養學生基礎護理學技能為目標,強調基礎知識和技能融合貫通,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因而教學中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總結三個階段分別采取相應措施。
(1)課前準備。模塊化教學方案實施前,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任課老師提煉教學內容,合理設置任務模塊,并將學習資料分發給學生。學生則查閱學習資料,做好預習和模塊化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嘗試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參與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模塊化教學的重點與關鍵。首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開展交流討論。任課老師首先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講解重難點,解答學生自主學習遇到的疑問。然后根據基礎護理學實訓不同模塊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學生設置模塊化訓練任務。通常將每6-8名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為他們設置模塊化訓練任務,并為每位組員分配角色,明確每位學生的職責和任務,讓他們分角色扮演,完成教學任務。實踐扮演任務完成后,每個小組都要進行情景演示,為任課老師和其他同學展示本組學習成果,任課老師和其他同學觀看情景演示并進行評價。
(3)課后總結。學生課后回答問卷,對模塊化教學進行評價和總結,并發表看法。任課老師回收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得出結論,撰寫心得體會。同時總結模塊化教學所取得的成績,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為優化模塊化教學指明方向。
模塊化教學滿足基礎護理學實訓需要,不僅推動護理綜合實訓教學創新,還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基礎護理學技能,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適應性。作為任課老師,應該更新思想觀念,合理設置教學模塊,并優化教學流程,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從而讓模塊化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訓得到更好應用,促進學生基礎護理學技能提升,增強他們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也為護理專業學生更好從事自己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