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珠
(福建省建甌市實驗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00)
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使用和閱讀祖國的語言。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們的閱讀能力要求也相應提高,閱讀教學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
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閱讀教學,促進改革進程,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信息技術將文、圖、聲、像等各種教學信息有機整合在一起,將形象直觀的信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語文教學中實現了教育信息傳輸的高效率,在閱讀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擁有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傳統的語文教學側重于“讀、背、默寫”的教學方式,教師過分地強調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應有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強調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信息技術恰當地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如教學《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課文介紹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現象,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太空生活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從未見過,很難想象。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播放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喝水、走路、洗澡的視頻。還搜集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學生觀看。信息技術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神奇有趣的太空世界,使他們看到了從未看到的場景。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新奇、生動、直觀。隨著畫面的出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憑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形象生動,色彩逼真,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適合學生的接受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提高閱讀效率。
2.1 創設情境,讀中感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季羨林老先生的名篇,短小而精悍,博大而精深。講解過多過細,學生難以接受。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課文教學服務。播放德國風光與文化的課件,創設美麗和諧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配樂朗讀,展開想象,激情表達。讓學生在品讀中盡情地體驗異國他鄉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奇麗景色,感受德國這個民族特有的風情,并由衷地發出感嘆——德國人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思想,創造了多么美麗的奇景!這是多么奇特的體驗!學生在體會“自己的花讓別人看”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境中,進而將文章主題升華為“我為人人是奉獻美”和“人人為我是收獲美”,內化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提升了人文素養。
2.2 場景演示,看中理解。如《我是什么》一課的教學,單純地講解文中的知識,枯燥乏味,學生也較難理解。引入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學生較容易地認識到了課文寫的是水的變化過程。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思維的支撐,我通過課件多次演示——水變成汽、變成云、雨、雪、冰雹等的過程,把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加強了教學效果。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這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結合課件演示,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準確精妙。
教學中還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輕松快樂地理解課文。結合課件演示和圖片,使他們懂得了課文里的“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中“睡覺”是水安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出的聲音。“開大會”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多媒體課件、圖片的巧妙運用,化難為易,學生理解深刻。
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信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學習到無限的知識。
如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社會理解以及知識儲備的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雷鋒的人物介紹文字、圖片和視頻等資料,課堂上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視聽結合,幫助學習理解文章。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良好。學生不僅了解了雷鋒的生平簡介、先進事跡,還理解了什么是雷鋒精神,感悟到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激勵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要爭當“小雷鋒”,發揚關愛他人、樂于奉獻的雷鋒精神。課后,我還推薦學生閱讀《雷鋒日記》、雷鋒故事,可以網上閱讀也可以看書。
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而應是“廣積糧”,加大學生讀書的量。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豐厚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網絡的優越性就在它能夠集多種資源于一體,使人們在最快的時間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對于學生來說,除了課本中的精讀資料外還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料。信息技術存儲大量教學資源,為閱讀提供大量詳實的材料,所以應給學生課外閱讀指引網上大量閱讀空間。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能力,提高了閱讀效率,開闊了學生眼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