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梅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中學 江西 萍鄉 337011)
對于高中生而言,在學業上升階段,會面臨各種選擇,高中生對這些選擇比較茫然,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對自己未來發展做規劃,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將生涯教育融入其中,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這項難題。本文通過分析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滲透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1.1 理論價值。
其一,以往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都是直接根據教材中的知識照本宣科進行講解,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缺乏正確教學方式,這也就導致學生對政治課程理解能力差,對這門學科缺乏學習興致。通過將生涯教育融入其中,豐富政治課程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理論,能夠轉變以往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熱情[1]。
其二,將生涯教育滲透于高中政治教學中,對提升學生理論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有積極性意義,能夠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兩者融合一起,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成效。
1.2 實際價值。
其一,將生涯教育滲透于高中政治教學中,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對自我以及社會的認知能力,能夠從中深入了解自己、周圍環境,未來離職面對社會;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切實展示自身優勢和潛能。
其二,將生涯教育滲透于高中政治教學中,對新高考改革有引導性意義。當前很多高中生對自己高考后的生涯規劃很迷茫,通過將生涯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由原本的被動性選擇轉變為主動選擇,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定生涯規劃,并為實現自己的規劃目標做出努力[2]。
其三,將生涯教育滲透于高中政治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能力,當前我國很多高中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存在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人際交往能力差的情況,通過開展生涯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符合自己的生涯規劃,有利于提升自己與教育、與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學會聽取別人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對完善自身生涯規劃有積極性意義。
2.1 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就當前我國高中生實際而言,存在很多學生對自身認識不夠,而且學習內容也比較復雜,經常會因為各方面因素改變自身的目標。基于此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幫助學生加強對自身的認知,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本質上來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存在性格、思想、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以上都需要高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能夠在認知自我的前提下,逐漸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例如在高一政治《經濟生活》學習時,教材中重點介紹當前社會中比較常見的經濟現象,如果能夠靈活運用所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經濟生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當前我們的身份是學生,同時也是消費者,這就需要對貨幣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了解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從多個角度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及金錢觀,未來學生也逐漸轉變為社會中的經營者,勞動者等身份,這就需要學生懂得如何投資、創業等,對當前社會中市場經濟特點有所了解,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等等,以上都是學生走向社會時必須要了解的內容。
2.2 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探究生涯規劃。現在許多高中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以及所選擇的職業并沒有太多概念,即便是一部分學生在高中時制定了未來規劃,但是由于社會的不斷變化,很多職業有著不確定性,還有社會對人才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都是順應社會的變化而改變。為此思想政治課需要開展針對學生就業問題的一系列課堂,進而幫助學生在當前的形勢下,形成自主選擇觀、競爭就業觀等觀念。
例如,針對學生對職業所面臨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等相關問題為主題開展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選取課堂一部分內容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還有助于提高課堂講課效率,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教師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同時有助于學生對未來進行規劃。
綜上所述,本文從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探究生涯規劃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生涯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的實施策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進行生涯教育有一定的教育必要性,但不是打破政治教學體系,而是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