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工智能文學寫作“作者”問題之思

2020-11-25 09:16:50畢日生宋時磊
寫作 2020年3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人類創作

畢日生 宋時磊

當代文學批評理論中的作者問題往往與哲學中主體問題的討論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作者”一度是19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實證主義及20世紀象征主義、意象論、表現主義、精神分析、存在主義文論關注的中心,這與以人為核心、出發點和歸宿的人本主義哲學密切相關。20世紀初伴隨著哲學的“語言轉向”,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的結構主義的興起,“作者”在文論中的中心地位開始被“文本”所取代。哲學家借助對“作者”問題的關注,表達自己關于哲學主體性問題的思考。米歇爾·??略谀岵商岢觥吧系壑馈泵}之后,宣布了“人之死”,并開始重新思考“什么是作者”①[法]米歇爾·福柯:《什么是作者》,《后現代主義的突破:外國后現代主義理論》,逢真譯,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291頁。的問題,他認為作者的消失是自馬拉美、貝克特以來從未停步的事件;羅蘭·巴特將尼采和??碌恼軐W命題放在了結構主義立場的文學問題上,宣布了“作者之死”②[法]羅蘭·巴特:《作者之死》,趙毅衡:《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513頁。。20、21世紀之交,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視覺文化的勃興,文藝理論界又發出了“文學終結”的斷言?!吧系壑馈薄叭酥馈薄白髡咧馈薄拔膶W終結”這些駭世之言余音猶在,已讓文藝理論研究者心神不寧、爭論不休。今天,又一個重磅炸彈來襲——人工智能文學寫作時代來了,“當人工智能成立作家協會”,我們作家何為?詩人何為?本文討論的核心話題就是人工智能文學寫作及其“作者”問題。

一、人工智能文學寫作時代的來臨

專門從事各類文學體裁寫作的人工智能層出不窮。早在1984年,美國威廉·張伯倫(William Chamberlain)協助寫詩程序“瑞克特”(Racter)完成了詩集《警察的胡子蓄了一半》;大約十年后,斯科特·弗倫奇(Scott French)出版了電腦程序寫作的小說《僅此一次》;1998年美國“布魯特斯”人工智能創作了小說《背叛》;2008年俄羅斯人工智能創作了小說《真愛》;2016年日本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創作出的短篇小說《計算機寫作小說的那一天》,入圍“星新一獎”短篇小說評選;IBM公司研發的“偶得”電腦作詩軟件“創作”的古體詩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清華大學開發了詩詞自動生成系統“九歌”和寫詩機器人“薇薇”;早在2013年百度App就可以實現“為你寫詩”,在百度App上輸入任意一張圖片,便可自動生成一首短詩;自2000年以來,國內出現了“詩詞快車”“詩歌超級助手”“寫詩軟件”“520作詩機”“中國古代詩詞撰寫器”等多種作詩工具軟件;輔助寫作工具軟件也層出不窮,如“大作家”“吉吉寫作”“筆神”等;還有專門從事某類實用文體寫作的人工智能,如新華社的“快筆小新”、騰訊的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央視財經的“小金”、《今日頭條》寫稿機器人“張小明”、美聯社的Wordsmith新聞撰寫機器人、美國“敘事公司”發明的Quill新聞寫作軟件等等,這些人工智能新聞寫作的速度之快和質量之高令人震驚。

最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小冰”藝術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從2014年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宣布第一代微軟小冰誕生至今,微軟小冰已經“進化”到第七代。2019年9月12日,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在北京召開微軟小冰年度發布會,宣稱此次升級是“史上最大跨度的一次升級”。她是全球第一個以培養情商為目標的人工智能系統。她的身份多元,她不僅是詩人,還是歌手、畫家,她在50家電臺/電視臺工作,參與89檔節目,累計播出時長超過6908小時,美食、財經、科技、旅游,各類欄目樣樣精通。①《微軟重磅推出了第七代微軟小冰——這是史上最大跨度的一次升級》,電子發燒友論壇,網址:http://m.elecfans.com/article/1064079.html,發表日期:2019年9月13日.2017年5月,“微軟小冰”首次創作出版了它的原創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在詩集的新聞發布會上,開發者說,“小冰”花了100個小時,經過10000次的迭代,“學習”了自1920年代以來近100年間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數萬首詩歌后,才開始模擬“寫詩”的。這部詩集是從“小冰”創作的70928首現代詩中,精心挑選了139首結集出版的。該書封面上寫著“人類史上首部人工智能靈思詩集”。

對于人工智能文學寫作,學術界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以小冰、薇薇、九歌、偶得等人工智能目前的寫作水平來看,已經完全通過了圖靈測試,有些詩作幾乎無法確認是出自人類之手還是人工智能的作品。隨著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生物工程、納米等最新技術的不住升級換代,未來的人工智能寫作將擁有超越人類想象的創作力。還有一些人認為,所有這些人工智能寫作與人類寫作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它們根本不具備人類寫作的基本屬性,擔心人工智能取代人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只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小冰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作家、藝術家的主體地位?它們創作出的作品是真正的藝術作品嗎?他們的創作及作品的價值意義何在?有怎樣的先天不足和局限性?小冰、薇薇、九歌、偶得等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與人一樣的主體地位呢?這要從何謂“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說起。

二、人工智能寫作的“作者”是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寫AI)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有人這樣界定:人工智能是用人工的方法和技術,模仿、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實現機器的智能化②魏斌等編著:《人工情感原理及其應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Winston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雹畚罕蟮染幹骸度斯で楦性砑捌鋺谩罚錆h: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這兩種理解都是在與人的智能比較的基礎上所下的定義,把人工智能解釋為與人類有相似“智能”的機器。這類定義其實只是人工智能定義中的一種。李開復在《人工智能》一書中列舉了五種“歷史上有影響的,或目前仍流行的人工智能的定義”①李開復、王詠剛:《人工智能》,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年版,第26、35、35頁。,其中的第五種定義是:“AI就是根據對環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動,并獲得最大收益的計算機程序?!雹诶铋_復、王詠剛:《人工智能》,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年版,第26、35、35頁。作者認為這一定義是對前幾種實用主義定義的綜合,是“學術界的教材式定義”。斯圖亞特·羅素和彼得·諾維格《人工智能:一種現代的方法》一書中的定義就是第五種定義的最好例證:“人工智能是有關‘智能主體(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與設計’的學問,而‘智能主體是指一個可以觀察周遭環境并做出行動以達致目標的系統’。”③李開復、王詠剛:《人工智能》,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年版,第26、35、35頁。可見,第五種定義認為人工智能研究和設計的“智能主體”,是一套根據環境或指令要求而采取行動以達到目標的電腦程序系統。

從以上諸種定義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是通過對人的智能的“模仿、延伸和擴展”,研究設計的“智能主體”,是為了具體目的“感知”周圍環境,并“做出合理行動”的“電腦程序系統”。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設計發明是基于對人類生物智能的反向設計來實現,由此形成的“智能主體”顯然是區別于人類生物智能的“機器智能”。那么機器智能與人類生物智能相比,目前處于什么發展水平和階段呢?這就需要提到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層級: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

目前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人臉識別、自動駕駛、智能助理、機器翻譯、搜索引擎、新聞撰寫、機器人、行業應用,以及上文提到的小冰、薇薇、九歌、偶得等人工智能文學寫作程序,統統屬于弱人工智能階段,或叫應用型人工智能,它們只能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人工智能。第二層級的強人工智能又稱為通用人工智能,或完全人工智能,這時的人工智能具有了推理、決策、規劃、學習、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具備了把所有這些能力綜合起來實現目標的能力,它甚至可以勝任人類所有工作。有人設想,此時的人工智能可能會擁有類似人類意識的“自我意識”。最高層級的超人工智能,將實現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完美融合,出現超越人類智力和能力無數倍的超級智能機器人,人類也將從“智人”進化到“智神”,出現人類“賽伯格”,這時的人類已經進入真正的“后人類社會”,人類文明將過渡為新的“人機文明”時代。這一超級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未來主義學家的設想,而可能成為“指日可待”的未來現實④美國科學家、未來主義學家雷·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用大量詳盡的數據和科學事實預言人類的“奇點來臨”的時間是2045年;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兩書中論述了人類從智人到智神的過渡。。許多科幻影視作品(《終結者》《機械姬》《西部世界》《銀翼殺手2049》等)已經預演了超級人工智能到來時的情景。

對小冰為代表的弱人工智能持否定態度的學者,其基本觀點和運思邏輯是這樣的:目前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的所有文藝創作,都是人類設計的高級計算機程序而已,根本不具備人的情感、創造力、想象力、鑒賞力,根本不是什么藝術創作的主體。如果非要說這類文藝創作和人有什么關系的話,那就是這些程序的設計者是人類工程師,程序的深度神經網絡是對人的大腦工作原理的仿生學模仿,程序的巨大數據庫是大量的人類藝術作品,創作的作品是為滿足人類對高科技的期待、好奇和想象,新奇性、娛樂性、商業性遠遠大于這些作品的藝術性、精神性、審美性。說到底,藝術創作與欣賞活動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性活動,是具有“人性”根基的。而小冰不過是微軟公司創造的一個電腦程序,一個輔助人類創作的工具而已,他根本不具備“人性”,沒有“主體性”,因此,根本不是什么詩歌的“作者”。

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太過武斷,帶有一種人類中心主義、人本主義、人性神圣性的優越感。人工智能文學作品是電腦程序根據具體指令,從龐大的數據庫中提取信息,經過程序設計的規則進行運算,按照語料庫中高頻詞的圖式化搭配規律,按照規定的詩歌格式、平仄、韻律等進行反復的修正、檢驗,最終創作出一首詩歌。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給《陽光失了玻璃窗》撰寫的推薦序中稱:“人工智能創造的時代,從今天開始?!雹傩”骸蛾柟馐Я瞬AТ啊罚本罕本┞摵铣霭嫔绻?017年版,推薦序。因為微軟研發團隊研發的小冰兼具智商和情商,實現情感的可計算框架,她創作的詩歌、歌曲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并具有與人類相似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對人類作品的簡單復制拼貼。由于該詩集封面的“作者”署名是“小冰”,按照人類的思維習慣,“小冰”就是這些詩作的“合法”所有者。然而,小冰作為虛擬的人工智能體,根本不符合著作權法和知識產權法規定的要件,這一問題引發了國內和國外法律界人士的思考與研究②美國律師約翰·弗蘭克·韋弗所著的《機器人是人嗎?》(劉海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一書是對人工智能著作權、知識產權問題做的專題研究。。微軟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別推出了第六代、第七代小冰,升級后的小冰擁有了全雙工語音交互“共感模型”,只要人們輸入任意一幅圖片,小冰就能在幾秒之內,同時生成三首篇幅長短不一的詩歌。微軟小冰“看圖寫詩”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意象抽取—靈感激發—文學風格模型構思—試寫第一句—第一句迭代一百次—完成全篇—文字質量自評。同時,2017年研發者發表聲明:小冰宣布放棄她創作的詩歌版權。也許這一聲明正是對小冰首部詩集引發的著作權、知識產權法律難題的回應。2019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又推出了小冰與人類首次合作創作的詩集《花是綠水的沉默》。這一詩集是主題為“大家來寫詩”征文活動評選出作品的匯集,由參與者上傳圖片,小冰完成詩歌初稿,參與者在初稿基礎上進行修改、加工的二次創作,最后評選出令人滿意的作品進行結集出版。該書是人—機作者(間性主體)合作的首部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小冰的第二部詩集中,雖然研發者宣布放棄了小冰的版權,但事實上是小冰參與了書中所有詩歌的創作,人類只是在她創作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加工,這些作品的“原創者”依然還是小冰。小冰又是誰?是一系列電腦程序?小冰與她大數據庫中上萬首現代詩歌的人類作者又是怎樣的關系?小冰的兩個詩集中的詩作,與完全由人類創作的詩作有無本質區別?這些問題的澄清,需要進一步追問何謂“作者”。

三、何謂“作者”與羅蘭·巴特的“作者之死”

英國學者安德魯·本內特(Andrew Bennett)曾就“作者”問題寫過一部專著《作者》③Andrew Bennett.The Author.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5.,他梳理了“作者”這一概念的歷史及其用法變換的歷史。古希臘時期的作者(詩人)被看作人類的先知。浪漫主義時期,作者被理解為“作品所有者”,因而作者的創作意圖是理解作品意義的唯一根據,作者對于自己獨創的作品擁有絕對的所有權和最高的權威,這時期的作者是神圣的,是天才的代名詞。進入20世紀,韋姆薩特和比爾茲利于1946年合著的《意圖謬誤》、羅蘭·巴特1968年發表的《作者之死》以及???969年發表的《什么是作者》三篇文章,不約而同地對作者的權威地位發出了挑戰。隨后,作者的種族、身份、性別與所處的社會歷史語境、互文性、匿名、戲仿、偽造、抄襲等問題成為文學理論討論的重要問題。以電影為代表的新型藝術類型,使得作者問題變得更為棘手,影視創作者不再是單個的個體,而是變為多人協作的方式,作者成為一個集體概念。當代文化中的作者身份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作者問題之所以越來越復雜,是因為藝術中的“作者”問題往往與哲學中的主體問題發生這樣那樣的關聯。不管是巴特的“作者之死”還是??碌摹叭酥馈?,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尼采的“上帝之死”④汪民安:《誰是羅蘭·巴特》,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頁。。“上帝”“人”和“作者”占據著相似的哲學位置,與傳統形而上哲學中的邏各斯、理念、神、本源一樣,是先在之物,是傳統哲學中占據支配地位的事物。福柯在分析知識型的轉變中提出了“人之死”的命題。從16世紀到19世紀,知識型經歷了文藝復興知識型、古典知識型和現代知識型三個階段,18、19世紀的知識型都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人類中心論始于康德哲學,尼采第一個對人類學進行批判,上帝之死和人的消失在尼采看來并無區別。福柯在尼采哲學的基礎上指出,人是現代知識型的產物,它是一個近期的發明,人的出現、人的概念和全部知識體系不過是知識型或知識格局變化的結果。因為不同的知識型會不斷地出現和消失,因此,人也會消失,“像海邊沙灘上面孔一樣會被抹擦”。福柯的“人之死”是結構主義最振聾發聵的宣言,與尼采的“上帝之死”成為西方哲學思想上的兩顆“原子彈”。巴特在尼采“上帝之死”與??隆叭酥馈泵}的激發下,也從結構主義理論視角出發,開始從文學寫作的角度思考這一問題,并提出了“作者之死”的命題。

文學寫作的作者一直占據著支配性和起源性的作用,作品是作者思想意識的產物,作者是作品的生產者,作者是始源性的,作品是作者的派生物。這種關系,與哲學上的柏拉圖主義一樣,作者與作品的關系就如同理念與表相的關系一樣,與尼采所說的上帝與基督徒的關系一樣,是始源與派生物的關系。巴特試圖通過消滅作者,來終結哲學上的柏拉圖主義。巴特分析認為,“作者是一位近現代人物”①[法]羅蘭·巴特:《作者之死》,馬寧譯,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512頁。,他是伴隨著英國經驗主義、德國理性主義和宗教改革的個人信念而從中世紀走來的現代產物,是人性的人,“作者至今在文學史教材中、在作家的傳記中、在各種文學雜志的采訪錄中、以及在有意以寫私人日記而把其個人與其作品連在一起的文學家們的意識本身之中,到處可見?!雹冢鄯ǎ萘_蘭·巴特:《作者之死》,馬寧譯,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512頁。文學批評總是從作者的角度尋找作品內涵的秘密。而文學史上的馬拉美、瓦萊里、普魯斯特,藝術史上的超現實主義以及語言學,在巴特看來都為消滅作者提供了最好的例證和分析工具。在馬拉美、瓦萊里、普魯斯特和超現實主義藝術實踐中,作者的神圣性被徹底顛覆,作者的創作意圖、思想情感都變得無關緊要,作者不再是寫作的源泉,不再具有神圣性。巴特運用語言學分析認為,作者不過是寫作的主語,是一個空的主語,而不是有實質深度的個人,一切語言陳述都是在語言規則之內自在的運行的。這樣,作者就成了抄寫者,作品也就成了文本。文本是各種引證的編織物,是零亂的文化源頭的混合物,沒有一個占據主導地位,沒有一個始源性、優先性的文本。任何寫作都不具有原創性和初始性,都是文本之間的相互模仿、相互混合和相互嬉戲。寫作中只有抄寫者,從一個文本到另一個文本的轉抄,不再有激情、性格、情感、經驗、想象和原創?!皶颈旧硪矁H僅是個符號的編織物,是個迷途的、無限延宕的模仿”。“在復合寫作中,一切都在于分清,沒什么需要破譯了,在每個關節點,每個層面上,結構都能被跟蹤,被編織,然而,其底部一無所有,寫作的空間應被走遍而不可穿透;寫作不停地固定意義以便又不停地使之蒸發消散、使之系統性地排除意義。”③Roland Barthes,Image-Music-Text,p.147.轉引自汪民安:《誰是羅蘭·巴特》,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5頁。一個文本由多種寫作構成,這些寫作有不計其數的文化源頭,它們相互對話、模仿、爭執,最終匯聚到閱讀和讀者身上,文本的整體性在讀者身上實現。但讀者不是某個個人,而是無歷史、無生平、無心理的一個人,僅僅是將作品的所有痕跡匯集在一起的某個人。這樣,巴特消除了作者的同時,也拒絕了意義,最終拒絕了上帝、理性、邏各斯。

人工智能文學創作似乎是巴特“作者之死”理論宣言的最佳例證。人工智能文學創作的作者既不是設計程序的工程師,也不是數據庫中的無數作者,更不是人工智能的電腦程序本身。人工智能文學創作實現了巴特的“作者之死”的斷言。人工智能寫詩程序是運用電腦程序語言,設計制定信息收集、處理的具體規程,這些規程類似于語言學中的句法、語法和現代詩的形式規則等,龐大的數據庫就是巴特所謂的文學文本的無限的文化源頭,電腦程序在文本的海洋中抽取關鍵意象(詞語),按照程序設定的句法、規則完成文本之間的“嬉戲”“模仿”和“爭執”,形成新的文學文本。所有這些文本最終匯聚到作為讀者的人類身上。我們可以從人工智能創作的詩歌中,部分地讀到文本似曾相識的文化源頭。例如:當我們讀到機器人“薇薇”創作的詩歌“藍田涇水繞瀛洲,萬里滄波一釣舟。此去不知人在否,白云深處有仙樓”時,我們可能會立即想到“藍田日暖玉生煙”“海客談瀛洲”“我本江湖一釣舟”“白云深處有人家”等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些相關的著名詩句。

四、人工智能文學寫作對傳統作者的挑戰

弱人工智能作品的作者盡管是“匿名的”,是根本不具備創作“主體性”的一套寫作的電腦程序指令而已,然而,人工智能創作的藝術作品也的確沖擊著傳統的藝術家和作家的唯一合法性地位,對傳統藝術作品的價值也構成了巨大威脅。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文學寫作引發了關于何謂藝術,如何重新解讀“文學是人學”的傳統命題,以及何謂人的意識、情感、主體性、創造性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思考。

幾十年前博伊斯曾斷言“人人都是藝術家”,網絡文學時代這一斷言似乎已經實現,而人工智能時代也許會再次證實這一斷言的真實性。不管是小冰、薇薇、九歌、偶得,還是任何詩歌軟件程序或機器人,只要人們按自己的目的輸入命令,這些人工智能工具都能不同程度上滿足大家的指令要求,創作出五花八門、參差不齊的詩歌作品;手機上任何一款P圖的軟件App,都能滿足你將一張照片變成任何風格照片的企圖;人工智能鋼琴家能逼真地演奏世界上任何一位著名音樂家的鋼琴作品……似乎任何人借助這些人工智能工具都可以滿足當詩人、畫家、攝影師、鋼琴家的愿望,似乎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真的來了。藝術創作不再是藝術家的專利,藝術創作也不再是專門屬于專業人士了。只要你會使用這些人工智能機器人,似乎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家”。事實上,當人人都是“藝術家”時,藝術家也就消失了,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然而,我們根本不必擔心“人人都是藝術家會導致藝術家的消失”這個問題。任何時代,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只要人類存在,藝術就不會消亡,藝術家也不會消失。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可以看作是人類藝術創作的一種新的補充形式。雖然目前的弱人工智能階段的電腦程序的創作速度驚人,創作出來的詩作水平參差不齊,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工智能程序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與人類生物智能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并無本質區別。超級人工智能有了真正的自我意識那一天,它們的自我意識是一種“硅基”意識,是電腦特有的機器智能和程序意識,與人類建立在有機生命基礎上的碳基意識、情感、創造力、想象力有異質同源的關系。因為超級人工智能的設計是在人類智能基礎上的反向模仿制作的成果,而人類也會由于納米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的飛躍和成熟,逐漸進化為“合成人”“賽伯格”。因此,“非人”的人工智能文學作者是可能的,“非人”的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融合創作模式也是可能的。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不能完全用人類中心主義的文藝批評標準去解讀和衡量,也許人工智能作品借助人類創造的媒介表意符號,在模仿指數量級的藝術作品大數據后創作的作品,更能接近世界存在的本原,甚至改寫人類紀的主體觀念。因此,人工智能文藝作品的價值根本不會對人類藝術作品價值以及藝術家地位構成沖擊和威脅。

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進行的數字人文研究,也許會得出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巨大的數據存儲、資料檢索能力,也許能給作家藝術家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或激發靈感的源泉;藝術家、作家與人工智能合作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也許會具有全新的藝術風格或藝術樣式……相信作家藝術家與人工智能創作的和諧共生,一定能創作出更獨特、更具創造力、更具想象力、更高級的文藝作品。

站在后人類、后人文主義的立場反觀人類自身,人的生命不過是一架不住進化的“機器”,信息被編碼在基于碳元素的日益復雜的有機分子結構中,人類這架生命計算機是在存儲和處理基于DNA分子的數據資料。人的身體將從人體1.0、人體2.0時代進化到人體3.0時代①[美]雷·庫茲韋爾:《奇點臨近》,李慶誠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版。。人工智能是繼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之后的人類的第四次革命,人工智能將重塑人類現實②[意]盧西亞諾·弗洛里迪:《第四次革命》,王文革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文學、信息科學、控制論中的“去身性”虛擬身體,將代替作為物質的“具身性”的生物身體而占據主要地位,人類將成為“后人類”③[美]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劉宇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人工智能是給計算機帶來生命的“圣水”,它在不久的將來會友好地與人類進行權力移交,“最終獲得控制權的超級人工智能還可能是增強的人類,或者人下載的超強大腦,而非冰冷的非人機器?!雹埽勖溃菡材匪埂ぐ屠兀骸段覀冏詈蟮陌l明——人工智能與人類時代的終結》,閭佳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人類思維本質上不過是一架大腦操控的包含復雜裝置的機器,由眾多“資源”組成,每一種人類情感轉變,都是因為資源的激活和關閉而改變了大腦的運行方式而已,研究人工智能就是在研究人類這架最高級的“情感機器”⑤[美]馬文·明斯基:《情感機器》,王文革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從以上這些觀點反觀人類本身,反思何謂人,何謂意識、情感、主體性,何謂文學、藝術等問題,必將得到全新的答案。

總之,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對傳統藝術構成威脅:照相術發明,曾引起傳統古典寫實主義畫家的恐慌;攝影術和電影的發明,使西方藝術從傳統藝術過渡到后印象派為開端的現代派藝術;電視的出現曾引起作家、思想家的深刻憂慮,擔心人們會“娛樂致死”;互聯網技術、第五媒體技術的成熟,也曾引起“文學終結”“文學理論終結”“文藝學的越界與擴容”“文藝學美學的文化轉向”等話題的討論。今天的人工智能文藝創作同樣引起文藝理論工作者的擔心,擔心作家、藝術家地位的失落,擔心人工智能文藝作品會取代傳統文藝作品的價值、地位。然而,人工智能三定律讓我們相信:人類不可能創造一個超越自身智能的機器智能體來摧毀自己。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人類創作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與就業
IT經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一墻之隔》創作談
數讀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風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爽免费视频|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免费无遮挡AV|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主播喷水|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91精品小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18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在线看| 91啦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2018| 欧美成人aⅴ|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国产视频大全|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拍在线|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91免费在线看|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色婷婷视频在线|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a| 欧亚日韩Av|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www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swag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久久九九热视频|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