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慧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創意寫作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如何改革傳統中文學科人才培養的結構性弊端,拓展文學教育疆域,充實人文教育內涵,使大學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更科學、更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高素質創意寫作人才需求,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當今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但創意寫作人才缺口巨大。如國內幾檔頗受歡迎的電視娛樂節目,其創意版權多是從國外購買;電影、動漫等缺少好劇本,更是業界熱議的問題。當代大眾媒體的發展,“互聯網+”的文化工業生產方式,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文化創意產業雖然從業者甚眾,但往往是技術人才多于文化創意寫作人才,高素質的文化創意寫作人才匱乏使得整個產業大而不強。
高素質創意寫作人才匱乏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國高校傳統中文學科教育中存在著結構性弊端,即“完全的知識化”,以培養研究型人才、基礎型人才為目標,將文學教育當作一種與寫作無關的知識活動,忽略了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未給具有寫作興趣的同學留出發展空間,不少文學專業畢業生只是學到了“關于文學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有寫作興趣,更遑論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了。與國內情況相反,歐美國家的高校則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寫作能力,已形成了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培養流程的完備、成熟的學科領域,具有極高的社會接受度和認知度,被視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學術根基與人才搖籃。
近年來,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紛紛學習、借鑒歐美大學創意寫作學科辦學經驗,先后創設了創意寫作專業,培養創意寫作學術碩士與創意寫作MFA專業碩士,上海大學、武漢大學還獲批了創意寫作博士點、博士后工作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北大學、溫州大學等一些地方高校也開設了各具特色的創意寫作專業,“創意寫作學科在高校正發揮著創意教育排頭兵作用,已經逐步成為大學創意創業教育的先鋒”①葛紅兵:《創意寫作問題三論》,中國作家網,網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發表日期:2020年5月11日。。
筆者所在的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于2017年開始招收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意寫作方向本科生,是河南省及華中地區首個開辦本科層次創意寫作專業人才培養的高校。目前已招收三屆學生,每屆40人左右,生源質量良好。信陽師范學院人文厚重,文脈綿長。明朝文壇“前七子”之一何景明的生身故地就在校園內,先賢的華章風采既是文學院的奠基資源,又是中文學子研習不盡的文學傳統和人文精神。已經去世的原中文系(2003年中文系更名為文學院)主任金長民先生曾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先后出版的《寫作運思學引論》《寫作感知學引論》《實用寫作學》等著作,均得到學界好評,參與編寫的《現代寫作教程》被教育部列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寫作學會原會長杜福磊曾擔任信陽師范學院中文系寫作教研室主任,進一步推進了我校寫作學的建設與發展。杜老師長期從事寫作學、文學創作論研究,2004年出版的《中國寫作學理論研究與發展》是中國寫作學理論研究的重要著作,對寫作學理論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深入探討,并對新世紀寫作學面臨的新挑戰和新發展進行了前瞻性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剛從河南大學畢業來校任教的程光煒老師是頗有名氣的青年詩人,由他發起成立的“遠方詩社”帶動了一批學生詩人。光陰荏苒,“遠方詩社”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國大學生優秀社團,詩社編輯的刊物《遠方》也越辦越好,在全國大學生社團期刊中較有口碑。杜、程二位先生盡管先后離開了信陽師范學院,但他們始終關心學院發展,熱心提攜后學,由他們奠基、創造的寫作文化在一代代師院人手中傳承發展,造就了廣受贊譽的“信陽師院小作家群”,成為我校中文學科人才培養的一大亮點。
盡管我國高校創意寫作方興未艾,但在興盛的表象背后,也潛藏著諸多危機。一是大學創意寫作師資隊伍匱乏。受大學考評機制和科研任務壓力影響,高校中文專業教師長于科研論文寫作,短于創意寫作,長于文章學的理論知識傳授,短于理論指導下的寫作實踐訓練,既有扎實理論功底又有較強寫作能力的大學教師實不多見,大學創意寫作師資匱乏是普遍事實。二是大學創意寫作課程設置問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中文教學國家標準”)要求,“大學寫作”是專業基礎(必修)課,但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辦學層次、教育目標及辦學條件自主設置課程體系。據了解,不少高校不開設寫作課程,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處于放任自流狀態,這樣的課程設置顯然難以支撐“中文教學國家標準”對中文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即“在母語和國家通用語的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文字表達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如何合理設置創意寫作課程,是大學創意寫作專業普遍存在的難題。三是創意寫作教材建設問題。調查發現,國內大學本科創意寫作教材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引進歐美創意寫作系列叢書,一種是沿用中國傳統寫作教材。前者存在著生硬移植導致的“水土不服”問題,后者則顯然過于老舊,不符合新時代創意寫作人才培養需求。四是創意寫作教學方式方法問題。全媒體時代給大學寫作教學提供了新機遇、新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新問題和新挑戰,如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革新傳統寫作教學方式方法,使大學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更科學、更有效,也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所在的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實踐探索,摸索實施了“五位一體”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該模式還處于進一步實踐、建構階段,在此進行階段性總結與反思,就教于學界同仁,從而進一步完善、提升,形成科學、有效的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創意寫作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一)著力強化大學創意寫作師資隊伍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和前提,創意寫作人才培養當然也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采取了“整合”“培養”“吸納”三種方式。“整合”就是整合學院現有師資,將文學院中有一定寫作能力、寫作興趣的老師整合為創意寫作團隊,在不改變他們原來教學、科研方向的前提下,增加創意寫作方向的教學、科研任務。對這部分教師加大創意寫作方面的培養力度,選派他們參加各種創意寫作專題培訓,鼓勵他們參加相關學術會議,通過專題培訓和學術交流,提高教師的創意寫作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創意寫作實踐,使教師的理論素養與寫作能力同步提升。但高校教師的創意寫作實踐經驗畢竟有限,指導學生的創意寫作往往力不從心,故而吸納社會寫作力量以壯大師資隊伍勢在必行。我們聘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擔任創意寫作學科帶頭人,指導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同時,邀請多位作家主持“創意寫作工作坊”,舉辦“作家講堂”,開展“走進文學現場——與文學期刊主編面對面”等活動,建立健全駐校作家制度,讓大批作家走進校園,有效彌補了創意寫作師資力量的不足。而學生與作家們近距離的交流溝通,營造了濃厚的寫作氛圍,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文學視野,提升了審美鑒賞能力。尤其是作家們對學生習作的審讀和批改,對學生產生寫作興趣、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合理設置大學創意寫作課程體系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托,課程設置必須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形成有力支撐。根據“中文教學國家標準”,我們在厘清大學創意寫作課程設置與傳統中文專業課程設置的區別與聯系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中國傳統文章學的思想精華和國外創意寫作課程建設經驗,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指導思想,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自身辦學條件,制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意寫作方向課程體系。在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設了新媒體寫作理論與實踐、非虛構寫作理論與實踐以及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文體寫作理論與實踐等課程,使寫作類課程貫穿本科教學全過程。我們認為,這樣的課程設置在滿足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素質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識要求的基礎上,特別強化了創意寫作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
(三)加強大學創意寫作教材建設新時代大學創意寫作教材應該兼具時代性、學理新、創新性和實用性。目前,國內大學本科創意寫作教材存在兩種狀況:一是全盤引進歐美創意寫作系列叢書,一是沿用中國傳統寫作教材,前者生硬移植導致“水土不服”,后者則過于老舊,不適合新時代創意寫作人才培養需求。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符合時代發展和新時代創意寫作人才培養需要的教材,一方面要繼承和弘揚本土寫作教材的優長,同時也要吸收借鑒國外寫作教材的精華,尤其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充分吸收當代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踐發展的成果。目前,我們的創意寫作教學團隊正在著手編著 《大學創意寫作理論與實踐》《非虛構寫作理論與實踐》《新媒體寫作理論與實踐》以及《文學寫作理論與實踐》等教材,我們希望通過教材編著來凝練、總結教學成果,助推創意寫作教學更快、更好發展。
(四)持續推進教學改革《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牢固樹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質量觀,這種質量理念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論指導。具體到教學方式、方法層面,就是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圍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來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一切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力、審美鑒賞力、創意寫作能力為中心,著力改變傳統教與學形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構建全媒體寫作教學平臺,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大力開展探究式、個性化、參與式教學,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反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寫作課堂教學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寫”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切實改變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寫作實踐訓練的教學弊端,建立系統、多樣、有效的寫作實踐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們通過建立創意寫作工作坊、寫作研習營、舉行創意寫作大賽、暑期社會調查等形式多樣的創意寫作實踐活動,并與新聞媒體、文化機構、文化創意產業公司對接,以任務驅動、項目承擔等方式,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意寫作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教育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本科教育大會上,要求引導學生讀“國情書”、讀“基層書”、讀“群眾書”。為此,我們特別注重學生的非虛構寫作訓練,因為非虛構寫作尤為強調寫作主體的“在場”和“行動”,強調寫作主體對國家、民族、民眾命運的關切、介入與擔當。我們注重建立大學生與現實社會的密切聯系,給學生提供讀“國情書”、讀“基層書”、讀“群眾書”的有效路徑,引導學生“審視”人生、“凝視”生活,培養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總之,我們通過持續推進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力求打破創意寫作教學的封閉性、碎片化、淺表化,構建具有“創新性、高階性、實踐性、高效實用”的創意寫作教學模式。
(五)注重課程思政筑牢思想根基,以扎實的精神養成教育助推創意寫作能力提升。寫作能力的提升不僅關乎語言表達、寫作的方法技巧,更關乎寫作者的思想深度與情感厚度,一個思想蒼白、情感匱乏、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的人是不可能寫出扣人心弦的好文章的。為此,我們特別注重課程思政,使寫作教學成為弘揚真善美、抨擊假丑惡、傳播正能量的窗口,成為引導學生精神成長、心靈豐厚、情感真醇的陣地;幫助學生砥礪思想、訓練思維、涵養精神,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懷,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和科學理性精神。所謂“課程思政”,并非思政內容的生硬灌輸和說教,也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而是“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國情教育和主流價值熏陶,是其最為基本的兩個維度。教師不宜硬性灌輸,生硬地直接給出結論,而應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引人入勝地引導學生理解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應在扎實的文獻研究和社會調查基礎上,把家國情懷自然滲入課程方方面面,實現潤物無聲的效果。”①許濤:《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光明日報》2019年10月18日第15版。具體到創意寫作課程,我們的課程思政主要從“內”“外”兩方面入手。向“內”,在寫作教學和實踐訓練中,引導學生檢視人生,關注自我,反思自我,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激發青春的激情和向往,把對未來的渴望轉化成行動的力量。同時,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從人類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中獲取精神資源和情感滋養,不斷提高思維判斷力和思想穿透力。向“外”,引導學生把目光投注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關注現實社會的發展變化,思考種種社會現象、熱點問題,關注現實社會生活與自我生命的密切關聯,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以上五個方面對于大學創意寫作人才培養都至關重要。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教學改革能否落到實處、能否產生實效。課程和教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也是創意寫作專業建設的必備要件。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的關聯最為密切,從宏觀的教育理念更新到微觀的教學設計探究,無不對人才培養起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課程思政則直接關系著“培養什么樣的”創意寫作人才、“為誰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的根本問題。故此,“五位一體”,相輔相成互聯互通,缺一不可。
“五位一體”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來,學生的創意寫作能力顯著提升,多名學生在各級各類寫作大賽中獲獎。2007級學生李應獲得第八屆河南省“五四”文藝獎,“感動中國”全國新創詞曲大賽一等獎。2008級學生李豐山獲得由中國作家協會、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三蘇杯”詩歌大賽一等獎。在中央文明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開展的2012—2013“愛上閱讀 書寫夢想”活動中,138名學生的152篇文章獲獎,大賽組委會特編輯出版了“信陽師院文學院方舟文學社專輯”。2003年以來,在校學生公開發表各類文藝作品2000余篇,出版長篇小說6部,“新華網”“搜狐網”“新浪網”等多家媒體進行了追蹤報道,被譽為“信陽師院小作家群”。2017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學生作品集《半畝塘文萃》,著名作家何建明、劉慶邦分別作序,并對學生作品給予高度評價。2020年2月,2018級學生趙若冰、王克幀采寫的通訊報道《戰“役”一線:這群師生用“心”奉獻》在《人民日報》刊發。2020年4月,在文學院舉行的抗疫征文活動中,2017級學生崔琪琪的散文《白衣頌》被中國共青團雜志微信公眾號原創《青讀》欄目特別推出。
我們構建并實施的“‘五位一體’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模式”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依然存在諸多困難。如師資隊伍問題。盡管我們通過內部整合培養和吸納社會寫作力量的方式組建了創意寫作教學團隊,但鑒于大學教師職稱、考評等方面的壓力,團隊教師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自己原來的教學、科研方向上,在創意寫作的教學、科研中投入的精力有限,而社會寫作力量的不穩定性也不能保證教學的連續性和有效性,總體而言,師資匱乏是制約大學創意寫作人才培養一大難題。又如,課程設置及教材建設問題,涉及理論與實踐、繼承與創新、教師與學生等諸多層面的諸多問題,絕非一蹴而就,需要深入思考辨析、多方學習借鑒、認真研究、反復斟酌,決不能草率為之。
當前,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如火如荼,大學創意寫作應趁勢而為,也必將大有可為。我們的“‘五位一體’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模式”尚需改進和完善,敬請各位專家、同仁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