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柯政
(福建福安市第一中學,福建福安 355000)
在新教學理念的要求下,教師要對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進行優化,讓這些教學模式更加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比以往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也提出了一些改進要求,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高效學習[1]。
在新教學環境中,影響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它們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教師的觀念和做法。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給了教師不小的工作壓力。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其現代化、全面化和綜合化,包括學生必要的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加強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結合;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等。這些要求都給教師的教學設計帶來了一些壓力,在客觀上增加了設計難度。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和以往“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不少麻煩[2]。
教師自身是決定教學設計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際執行者,更是教學設計的直接承辦者,所以教師的綜合素養能力基本上可以決定其教學設計的實際水平。教師的綜合素養包括如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等諸多方面,它們共同構成了教師的綜合素養。無論哪一塊出現短板,都可能給整體教學設計帶來困擾。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學習進步,彌補短板,做到全面發展。
教師教學的主角是學生,他們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影響教師教學設計的眾多因素中,學生因素是其中比較關鍵的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大小、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特點,都會對教師的實際教學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方案。
教學活動有三大主體,分別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缺一不可。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教師講解和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材料。教材的板塊劃分、知識范圍及內容難易程度都會影響到教師解讀教材的實際效果。
教材在影響教師教學設計的因素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調整教材的講解內容與順序,讓課堂更符合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規律,還要盡量熟悉每個版本的教材,對其內容安排熟記于心,靈活調整教學順序。在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才能了解新課標的內涵要求,并為學生提供合理知識。合理解讀教材,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掌握教材的高度;二是挖掘教材的深度;三是拓展教材的廣度;四是了解教材的精度。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實踐要求較高,且鼓勵教師將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融入課堂,如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情境式教學和建構主義教學等。教師應該認真解讀課標要求,充分調查社會需要的地理人才具備的素質,再根據學生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新型的地理人才絕不是紙上功夫了得,卻不能在實際中有效解決問題,而是要求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符合行業要求的綜合性人才。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師授課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促進作用,也有限制作用。假如將學生比作等待攻克的城池,就要先做到對城池結構及內部實況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制訂完善的計劃去攻克。現在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差異。以前的學生因為家庭生活水平不高,加之科技落后,對很多知識通常是不知道的。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許多學生的知識儲備往往出乎教師意料。所以教師必須掌握學生情況,結合生活實踐開展教學,促進學生思考。
以“常見的天氣系統”內容為例。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三個內容:第一,了解并掌握鋒面系統、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的基礎知識,根據描述判別它們的類型;第二,掌握不同鋒面系統造成的影響;第三,了解低壓系統與高壓系統的區別,并清楚它們分別帶來的不同天氣現象。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內容,教師通常會對教學內容進行一些細化處理,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天氣情況。教師講這節課的時候,本市正好經過一股暖空氣,天氣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教師要讓學生回憶近幾天的溫度變化和天氣情況,并將暖鋒的過境時間區分出來,對暖鋒過境前后和期間的各種變化進行描述,分析其特點。通過對比,學生對暖鋒概念的了解更加清晰,也能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案例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播放一些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對相關的天氣符號、形成原因、造成影響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再和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對比,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傳統的地理教學偏近理論化、模式化,對學生能力的促進頗有“紙上談兵”的情形。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破除舊的做法,轉變固化的思維,讓教學形式“活起來”。以二十四節氣及相關氣候的知識講解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將每一節氣的日期、特點通過圖文形式展現給學生,并為學生提供一些延展性的知識,以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對于我國氣候的多樣性,教師還可將一些故事和諺語融入進來,活躍課堂氛圍。例如,教師利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說明大陸性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利用諺語作例子,不僅讓知識顯得更加形象,還能切實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當然,教學中,教師也可抓住時機,及時向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前面提到的諺語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教師可乘機提問學生:你們有沒有覺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個場景特別有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那又是什么原因呢?新疆地區的早晨和中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在這些富有趣味的提問中,學習興趣自然會得到有效提升。
總之,新教學理念中,要想實現教學工作的高效化,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并能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