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軍
(甘肅省武威第九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實驗是教學化學知識、訓練能力、培養習慣、提升素質的重要手段。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較多的、更豐富的實驗案例。因此,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規律,不斷總結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規律,落實高效的教學方式,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尤其要對疑難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實驗中滲透和融入化學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實驗,使學生體會化學科目及實驗的奧妙和樂趣,全方位、積極地消化吸收新知識,高效理解和深入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對化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下面結合實際情況,簡單談談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實驗教學。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將實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不斷豐富內容和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各類實驗有效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有效學習,享受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樂于接受知識,輕松掌握知識,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的教學活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愿學”“我會學”“我樂學愛學”,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發展學生智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例如,在學習“石蕊試劑”這一內容時,可提前在幾張紙上寫字,上課時再將這些紙分別放入酸性溶液和堿性溶液中,讓學生觀察對比,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水平著手分析,從學生角度出發,篩選合理恰當、有趣味性、新穎巧妙、行之有效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對學生進行科學誘導,發揮其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彰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趣味性。例如,在學習“乙醇受熱揮發”的內容時,通過手帕燃燒實驗來驗證這個結果。課前,充分準備實驗操作所需的各種材料,有意在課前賣關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行手帕燃燒實驗時,可采用魔術表演的方式,注意先將水與選好的95%的乙醇依照比例混合好,再將手帕浸泡一會兒,拿出后將任一面的液體擠壓一些。為保障實驗操作的安全性,要先用夾子夾住手帕再點燃手帕。在點燃過程中,學生都想盡快知道結果,這樣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實驗充滿趣味性、新奇性,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乘機向學生提問:手帕會不會燒壞?很多學生對此實驗結果產生分歧:一部分學生會依照常規認為會燒壞,另一部分則認為不會燒壞。最后,在火苗減小時快速搖動手帕,讓火熄滅,等待溫度下降,同時讓學生討論交流理由,接著給學生觀察實驗結果,發現手帕沒有燒壞,從而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此時,及時啟發引導學生為什么會這樣,解開學生對知識的疑點,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點,提高實驗學習的有效性。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理想,消除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有效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好奇心,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將概念化的知識化作可見的實物,使學生產生探索問題的欲望,創造更多的機會,主動體驗實驗過程,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創新解決問題,讓學生抓住事實、重點觀察、分析實驗,靈活有效掌握所學知識,真正了解所學知識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精神和設計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創新、發現和解決能力,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例如,進行“蠟燭及其燃燒”原理探究時,積極開展探究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蠟燭點燃前、燃燒中、熄滅后的具體現象,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好奇心,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判斷燃燒物質的物理性質[1]。在實驗中及實驗結束后,可詳細給學生講解、分析,并讓學生討論、推理:蠟燭各層火焰有不同的溫度,石蠟燃燒后會產生什么物質,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這培養了學生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和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以及學生積極動手、細致觀察的能力,并提高其科學探究、創新實驗的能力。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實驗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應變、分析、推理、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實驗,親自動手設計所做實驗的步驟、方式、方法,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細致觀察。通過教師的適當指導,讓學生動手實驗,了解實驗步驟及結果,詳細設計實驗過程,積極思考、分析實驗現象,最終得出結論,從而主動有效地掌握知識,拓寬視野和知識面,提高動手能力、動腦能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等,提升化學學習水平和化學素養。在實驗前,讓學生認真觀察儀器裝置有哪些、儀器的連接方法是什么、認清實驗藥品名稱及注意事項等,明確實驗目標和觀察重點,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實驗中,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有效排除實驗過程中的干擾因素,讓學生認真有效、積極主動完成化學實驗,做好實驗記錄,引導學生及時分析實驗反應的多種現象,合理、全面、科學地解釋實驗現象,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糾正學生的錯誤思路,隨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學會相關知識。實驗后,教師要讓學生及時總結、反思,并做重點練習,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等[2]。
總之,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實驗教學的作用,還要重視實驗教學的改革創新,應選擇恰當、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獲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和策略,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開展探究性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自主發現實驗現象,認真細致地觀察實驗反應,及時總結實驗現象及實際經驗,切實掌握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求知、努力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積極動手、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創新分析等化學綜合能力,提升化學實驗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