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興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永平第一中學 云南 永平 672600)
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高中語文教師提高了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視,關注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師生交流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中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將小組合作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由于高中語文教學有很強的綜合性和人文性,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有著很強的優勢。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能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內涵,感悟到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指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學生必備的品質和技能,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還能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將小組合作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改變不合理的教學結構,形成穩定的組內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其次,小組合作能夠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集合學生的智慧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最后,在小組合作中,每個學生還都有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合作和團隊意識,在討論中解答教學問題,能夠促進全體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2.1 優化小組結構,提高合作質量。想要利用小組合作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小組劃分方式,優化學習小組的結構,利用課題式的分組方式,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興趣相同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靈活劃分小組人數,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其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也是劃分學習小組的重要因素,在化分析學習小組時要保證每組都有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學生,這樣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學生個體間有著明顯的差異,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將性格外向和內向的學生劃分成一個小組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最后教師要明確小組合作的角色分工,與學生共同選出一名組長帶領學生學習,使組員之間形成依賴關系,才能促進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提高。
2.2 落實核心素養,激發創新意識。社會永遠是向前進步的,新事物終將會代替舊事物,因此在核心素養下探究小組合作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保持創新意識,探索出符合當前教學發展的教學模式。語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在生活中的價值,逐漸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自學能力。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秋天的氣息,一同總結秋天的特點,再閱讀課文,思考作者筆下的秋天與實際生活中的秋天有什么不同,感悟作者的寫作思想,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2.3 提高合作層次,鍛煉語文思維。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盡量要為每個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做好學生間的銜接工作,引導學生有條不紊的發表意見,突出學生的學習觀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派小組代表發言,再請組內的其他成員補充和完善,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作者是通過怎樣的寫作思路抒發情感的,詩歌中有哪些表現意向的詞語,詩歌第三四五六段描寫了哪些場景,體現出了作者怎么樣的心情,在學生合作討論后先請一位代表解答問題,再請其他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從不同的角度感悟課文的節奏美、意境美,在優勢互補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2.4 加強師生交互,健全學生人格。核心素養除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外,還要關注到社會層次,健全學生的人格,教會學生人際交往和做人處事的道理,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交流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內涵,在小組合作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例如在《寡人之于國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討論通過與鄰國相比梁惠王感覺如何,梁惠王面臨了怎樣的困惑,孟子是怎么樣回答梁惠王的疑問的,又是怎樣評價梁惠王的政績的,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體會孟子的辯證藝術,并思考孟子思想的現代意義,在師生交流中深入理解課文意義,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討論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的要求,能夠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將核心素養貫穿到課堂教學中,遵循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優化小組結構,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小組合作的層次性,加強師生交流,以此來提高學生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