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芳
[貴州省遵義四中實驗初中(濱湖路中學) 貴州 遵義 563123]
目前初中語文散文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教學弊端,沒有發揮出散文教學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作用,也沒有實現新課標下語文散文教學的目標。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就當前的初中散文教學進行分析研究,以核心素養為指導開展語文散文教學,讓教學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散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必須要重視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本文將從目前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提升初中散文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1.1 教學理念不先進。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則需要教師能夠從傳統教學理念中擺脫出來,能夠真正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但是目前一些語文教師還是把自己放在了課堂的主導位置上,將散文的主旨或者是學習的重點直接告訴給學生,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被動中學習散文,語文素養自然得不到提升。
1.2 教學方法不恰當。散文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而這也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理解的內容。但是目前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側重于神的教學而忽視了神,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了形,但是忽視了學生對散文的理解,使得學生無法自主的感受到散文形式語言的多樣化。
1.3 教師素養有差距。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散文教學需要教師自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文學涵養,具有較強的責任心,這樣才能夠在自己的教學中堅持核心素養的滲透。但是目前有些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理念認識不準確,教學中還是按照以往教學模式教學,另外就是不知道如何運用,缺乏行動力,使得核心素養在語文散文教學中成為了一種形式。
2.1 注重學生文化品位的提升。核心素養要求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具備真善美的感悟,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漢陽,能夠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散文是一種抒發人的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它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內涵。初中生的文化涵養還相對較低,但是如果想要在未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性。所以教師在核心素養指導下的散文教學也要注重學生文化基礎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端午的鴨蛋》這一時刻,對于鴨蛋學生都是熟悉的,但是老師可以問一問學生對于鴨蛋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索鴨蛋的制作過程。然后可以給學生播放高郵鴨蛋的相關視頻,然后為學生準備袁枚的《隨園食單》,讓學生認識到在散文中引入一些文化典籍的意義。教師也可以自己搜集和腌制鴨蛋相關的信息資料,在課堂中講給學生,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提升學生對于鑒賞散文的能力和性質。
2.2 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在核心素養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散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和學生建立平等溝通的關系,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獨立的走進課文中,和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感受散文的特點,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兩個問題:一個是藤野先生做的一些事情可以說都是小事,但是為什么作者要將先生的照片一直帶在身上,成為最讓作者感激的一個人呢?另一個是藤野先生在作者棄醫從文道路上的作用。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的交流和討論,教師要給出一定的引導,比如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等等,讓學生在自主討論中去慢慢感知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
2.3 激發學生社會意識。目前初中階段的部分學生表現出了社會責任意識缺乏的現象,這些影響著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建立。為此教師需要借助于散文教學和核心素養的結合,對學生的社會意識進行一定的培養,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做人。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談生命》一課時,這篇文章就像是一首散文詩一樣在講述著生命的體驗。教師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不懂得內容進行標記,然后圍繞這些句子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教師給出一定的啟發,讓學生能夠逐漸的理解這些語言的深刻含義,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辯論來抒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社會認知感,不斷地讓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
總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引領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和關注,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也要以核心素養作為指導思想,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