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平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范家小學 四川 廣元 628003)
雖然說素質教育在如今的教育教學中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化,但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重,很多老師的教學都帶著功利性,在小學語文的低段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和心智都還不太成熟,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感受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而基于繪本的閱讀教學則會有效改變現狀,以此構建高效課堂。因此,下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意義,二是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給學生傳播正確的思想,讓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而繪本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通過閱讀繪本中優美的圖畫以及生動的故事,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想象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還有就是利用繪本進行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繪本具有獨特的優勢,學生就會對閱讀有比較好的印象,老師就可以借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而且繪本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主的開始閱讀,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2.1 創設繪本教學情境。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老師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老師就可以利用繪本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這個過程中,繪本的選擇也尤為重要,老師要挑選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繪本,這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實現課堂形式的多樣化,以此構建高效課堂。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提前尋找合適的繪本,然后在正式的教學中發放給學生,由于繪本中有大量的圖畫,所以學生就會被吸引注意力,那么老師就可以借此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閱讀繪本回答“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這個問題,把學生引進這個情境中去,以此更為順利的開展教學,達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
2.2 進行合作交流活動。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豐富學生的閱讀環境,讓繪本的閱讀方式要多元化,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良好的引導非常重要,那么老師就可以實施同伴共讀模式,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活動,也就是說老師提前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學生分好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讀一半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互相討論交流,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由于這一篇文章的教學難點是“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通過課后按順序連圖片,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那么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共同學習,探究“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過程,并且感悟課文主題。”這個話題,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完成預期的教學效果。
2.3 加強學生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明確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這個事實,利用繪本進行閱讀不僅僅可以在課內實現,在課外老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進行閱讀,從而加強學生課外閱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可以擁有自主閱讀能力,那么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為學生推薦繪本,但這些繪本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學生閱讀完后可以有所收獲,以此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蝴蝶·豌豆花——中國經典童詩》、《瀑布》、《寫給云》、《野菊花》等等各種類型的繪本都可以讓學生去閱讀,體現出閱讀的魅力。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意識到利用繪本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夠取得真正的提高;所以說,老師要把繪本有效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發揮繪本的優勢以及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可以自主的去閱讀,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