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月
(福建省廈門五緣第二實驗學校,福建廈門 361009)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是教師教學內容和教研活動的研究重點。學生在提高核心素養的同時,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也要相應提高。對于核心素養引導下的語文教學進行研究,相關教育工作者可對難度比較高的漢字教學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形象化的漢字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
在初中教學中,核心素養是教師教學的研究重點,也是初中語文教學要實現的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從以下角度來認識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的學生培養,不再是過去重視單一能力發展的教學活動,而是要求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素養不但指知識和普通技能,還包括要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人生價值觀等,促進學生學習外的生活以及今后工作的長足發展。
核心素養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全面,從而將更高的要求拋向語文教師。教師除在完成日常教學工作之外,還要不斷鉆研,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調研和總結。教師既要有具體教學技巧,更要有宏觀的教育理念。
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生個人素養,提出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是較高層次的教育理念。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得到滿足,教學模式也從過去的知識教學轉變為素養教學,能夠從具體情況入手,有效培育學生,根據學生特點尋求不同的培養道路。
核心素養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備課是最基本的教學環節之一。教師在講授語文課程之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并且不能只研究現有年級的教材,而是對整個初中語文教材都要研究清楚,形成體系。初中語文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低年級的學習是為中考做準備,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應用。對于教學內容的本質研究,是核心素養提升的手段。只有吃透教材,才有可能實現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文化傳承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征,與其他學科不同,其濃厚的文化屬性存在于語文學科[1]。語文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能僅限于教學生生字、生詞、閱讀和寫作,而要不斷向學生滲透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教師給學生開啟文化的大門,學生日后才能自覺地探究文化的深層次內涵。
核心素養培養的是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語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即如何鑒別美、發現美、創造美。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學生的審美能力能持續終身。學校教育只是學生人生中的短途賽,而長途的馬拉松式學習則持續整個人生。語文是一種美學,如語文的文字美、意境美、感受美,可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睛,訓練他們創造美的能力。
以上是對核心素養下語文學習的思考。關于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進行漢字教學的問題,下文將進行研究。漢字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如何形象化地教學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中華文明以漢字為縮影,中國人的智慧被有效傳承。學習漢字是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是語文教師教學的基本內容[2]。
在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人類積累了大量漢字。人類發展史中,漢字是重要的文字種類,在世界史上地位較高。漢字數量繁多,大概有10 萬個,但日常用字就幾千字而已。初中語文課標要求學生的識字量在3500個左右。
對于漢字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中國漢字不同于西方的文字,不只是單純地發音,而是要將意義表達出來,即表音+表意。漢字從古代到現代,讀音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歷了時間的演變以及地域變遷。漢字難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1)先看字形。漢字是方塊字,筆畫非常多,偏旁部首的布局也比較復雜,而拼音卻是字母。學習漢字得讀拼音、記字形。漢字的偏旁部首形態各異,而漢字又要寫得橫平豎直,這本身也造成漢字書寫難。(2)再看歷史變遷。最開始的漢字是象形字、表意字,新中國成立后推行簡體字,過去的象形表意不復存在,許多字的發音跟字形關聯更少,導致學生學習時更難了。
學生學習漢字基本上是從學習表層漢字的字形開始的,對字形記憶后,再到深層次的認識。學習漢字是有難度的,如何將復雜的漢字簡單化、趣味化,是教師研究的內容。將其在教學中總結出來,實現漢字的形象化教學,對于學習漢字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學習《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習12個新字、詞,包括鑲、單單、安適、著落、慈善……看“鑲”字的學習。鑲,形聲字,從金、從襄,金字旁,音同襄??醋筮吰?,金指金屬,或鑄造;右邊襄,意思是包裹。用金屬包裹,就形成“鑲”這個字。
再如,《扁鵲見蔡桓公》中的“君有疾在腠理”,“疾”即“病”的意思,快、病是它的近義詞,以會意字的形態出現在甲骨文中,如同人被箭擊中,其中箭可以通過疾字內部的矢表示。
對于字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則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在識字教學、講解中應用形象、逼真的語言,會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解中可以將漢字畫成簡筆畫,提高趣味性。
課堂上,將形近字、常用字、多音字、反義字形成識字系統,這樣歸納總結起來教學,可以讓學生學得更理性、統籌兼顧,大大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每個漢字的背后可能都有故事,經歷歲月的洗禮,它不僅僅是工具,還有深層次的內涵。教師在漢字講授過程中,講講漢字的故事、歷史演變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感到我國文化的浩瀚博大。
在形象化的漢字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內容需要大家注意。形象化的漢字教學并非墨守成規,并非形象化的手段就一定可完成對漢字的學習,要根據學生所處階段、認知能力來決定是否應用。一堂語文課只有40分鐘,教師不能把漢字教學作為整堂課的內容,它只是初中語文學習的一部分。而且,教學手段要因人而異,教師要根據課堂、學生情況酌情使用。
漢字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基石。在學校學習中,語文學科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教學語文時,通過形象化方式教學漢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有興趣,對上課氣氛起到促進作用,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讓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順利。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與形象化的漢字教學方法相融合,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他們的核心素養發展也非常有利,而且能讓語文教學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