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昆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龍川鎮林河小學 廣西 百色 533000)
1.1 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和表面。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涵及實質缺乏清晰認知。表現在課堂中不看具體科目、不看教學內容、不看學生能力情況就隨意展開合作學習。而對于要求學生合作學什么、怎么學、要達到什么目標等都沒有具體的設計。這種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只能使其流于形式,不僅無益于高效課堂教學,反而使學生逐步失去對合作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1.2 合作學習缺少設計難以取得實效。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取得預期效果,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能力情況、個性特質、交流溝通能力、學習基礎等不同方面,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沒有規劃和目的性的分組學習,必然會造成有的小組學生普遍基礎扎實、表達能力強,合作學習能夠有序進行,而有的小組因全組學生學習基礎差、不善于表達,他們既無法清晰表達自我見解,又無法實現同組員間的有效溝通,而使合作學習無法有效進行。
1.3 合作學習展開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小學生對知識點吸收情況等因素適時安排進行。如,在教學中,針對那些有助于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究、有助于學生展開討論且對學生學習有良好啟發作用的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對合作學習目標、問題導引等進行精心設計,并安排適當時機科學、有的放矢地展開合作學習。
2.1 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小組明確分工。教師要對班級內每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準確認知,并在分組時結合每位學生的特長與特點,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小組中各位組員有著均衡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溝通能力、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條件。為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學有所獲,各小組內部要對每位組員有明確分工,充分發揮每位組員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2 課堂預留給學生以討論時間空間。語文學習是一個帶有探索性、體驗性與見解性的過程,需要每位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針對教學內容,為小學生預留出一定時間供其就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充分交流、辯論和探討。教師要注重在學生討論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推進學生不斷深入探討并在交流中親自體驗,真實感受,深入交流并概括總結,實現智慧、信息與資源的共享,并不斷優化學生的語文思維。
2.3 優化合作學習過程方法設計指導。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特點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習語法、閱讀及寫作等能力,更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首要任務之一在于讓學生懂得如何學、學什么、怎么用。其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樹立起自己可以展開自主學習的理念和自信,并引導學生制訂自學計劃使其展開自主探究式學習。為了提高合作學習效率,教師可有選擇性地展開教學,對學生在自學中的疑難點進行重點講解并強化訓練,對于學生自學就可掌握的知識點可以略講或不講,但要借助練習加以強化。為了優化學生的語文創新思維,教師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提出疑問、談談看法、表達觀點,并就學生的疑問引導其展開深入思考,找到答疑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2.4 教師要參與小組學習并發揮引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由以往被動的學,轉為主動學、自主學,教師則由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主導地位轉變為引導、幫助、啟發和鼓勵的作用。教師不是不管,而是要承擔好組織、協調及管理角色。小組合作學習按計劃、按流程展開并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調控。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由以往的主講人調整為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并從探究課題、目標設定、探究策略、人員分工、學習結果進行指導與評估,以確保合作學習按計劃順利達成學習目標。另外,除合作學習引導職能外,教師要密切關注各小組的學習進展情況、學生學習狀態及隨時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合作學習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背景下,要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清晰的認知,并能夠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及對小學生的能力要求,積極轉變教學角色,從組織、設計、引導和幫助等方面支持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展開語文探究學習活動,并隨時對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解決。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主探究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及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