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交通學院 王 琦,金立江,樊為民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這標志著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同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并提出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人的計劃,要求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育部緊接著公布了首批實施1+X證書制度的6個試點專業,涉及汽車類的兩個專業分別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和智能新能源汽車專業;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檢測與運維、商用車銷售服務這兩個專業也加入試點行列。
基于1+X證書制度的實施,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鎮江高專”)作出了積極的回應,率先在工業機器人、傳感網應用開發兩個專業開展試點,汽車專業也緊隨其后,結合相關要求,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改革。
中國汽車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從2017年進入了低速增長期。2018年開始,全球汽車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汽車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改變為非化石燃料作為動力驅動。在動力源切換的同時,智能化、網聯化也成為汽車的另一個關鍵技術,這包括無人駕駛技術及智能網聯。隨著汽車產業的深刻變化,汽車似乎正在被重新定義,也許是“計算機+汽車”,或是“機器人+汽車”,隨之“汽車+互聯網+交通”和“汽車+互聯網+分布式能源”等新業態也將出現。
但是無論百年汽車行業如何變革,一批又一批互聯網從業者正在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汽車產業,汽車人才的邊界更加模糊,多學科融合發展成為必然。汽車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跨界融合將在技術層面越來越成熟。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不斷地顛覆傳統汽車的學科基礎、人才培養和技術內核。人才極度缺乏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人才從哪里來?怎么培養?怎么用好?成為職業院校和汽車行業發展避不開的關鍵問題。
2019年,車企對人才的需求讓很多本科院校始料未及。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顯得更加靈動,對接產業發展更加迅速,轉型更加快捷。應對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以鎮江高專為例,體現出以下幾個變化。
鎮江高專是一所全日制專科學校,以招收大專層次的學生為主,2019年實際錄取人數為3 282人。鎮江高專響應國家“百萬擴招”的號召,改革完善了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除去招收少部分“3+2”本科分段培養和中專生以外,招生錄取批次涵蓋了提前招生、對口招生、社會招生等多種形式,普通專科生源由以往較為單一的高中畢業生拓展為包括中職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民工、下崗職工等多種來源。
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汽車生產和銷量同比分別下滑2.6%和1.7%。但新能源車產銷量同比增長63.6%和68%,分別達到105.4萬臺和103萬臺,雙雙突破了100萬臺。然而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卻嚴重短缺,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
鎮江高專于2006年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招生情況一直不錯,畢業生供不應求。2018年先后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汽車技術等相關專業。
2010年~2013年,鎮江高專汽車維修專業和汽車營銷專業招生規模增長迅速,但是在2014年之后,維修專業緩慢增長,營銷專業則開始下滑。2018年~2019年,報考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人數首次超過了汽車維修專業,傳統的專業面臨了較大挑戰。
傳統的汽車專業定義比較狹窄。本科階段包括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等專業,專科階段相對多一些,包括了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電子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改裝技術、汽車運用技術等專業,大多仍然偏向于傳統機械、電子方向。
隨著中國汽車工業走向世界,未來的汽車產業需要更多的具有戰略遠見的企業家,具有專業特長的軟硬件和人工智能技術人才,以及更多的高技能產業工人。目前在國家《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車輛工程專業位于機械類二級學科,顯然,這種設置無法滿足未來汽車產業的用人需要,汽車人才可以分屬多個一級學科,形成以汽車產業發展需求引領下的一體化汽車人才培養體系。
越來越多的學校對汽車人才的培養開始從只關注汽車制造業轉向汽車全產業鏈。盡管擁有車輛相關專業背景和機械類專業背景的人員仍然是企業人才隊伍中的主體,但越來越多的擁有電氣類、材料類、力學類、管理類、計算機類甚至經濟與貿易類、金融學類專業背景的人才加入到汽車人才隊伍中。
未來新技術革命給中國汽車人才需求和培養帶來的挑戰不僅是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包括人才的知識結構、創新思維、協作精神、專業能力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汽車人才的定義正在從“狹窄”走向“寬泛”。
盡管高職院校轉型相對較快,但還是存在人才培養目標較窄、人才培養規模較小、人才培養層次較低、專業布局較為分散、課程結構較為陳舊等問題。隨著汽車向電動化、智能網、網聯化、輕量化、共享化的方向發展,以及智能制造時代的到來,汽車人才培養對專業涉足的廣泛性和專業間的貫穿性要求更高,對從業者知識的系統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現行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同時1+X證書制度試點和高職院校“百萬擴招”對職業教育教學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汽車產業正在由“垂直線型產業價值鏈”向“交叉網狀出行生態圈”演變,其跨界交融的速度越來越快,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X證書制度是將“學歷證書”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銜接,“1”有著學歷教育的規范性嚴謹性,“X”展現出面向市場、服務就業的靈活性、針對性。其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由此可見,1+X分別代表了學歷教育和社會需求兩個方面。學歷證書“1”通過公共課和專業課,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專業技術技能方面的教育,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則是必要的補充,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與自己職業相關的新技能、新技術,從而更靈活更有針對性地發展自己的職業能力。
從職業院校育人角度看,1+X證書制度本質上是滿足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所需要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是教育制度,也是就業制度。1+X證書制度順應了學生個體的興趣方向,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1+X證書制度為探索課證融通、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提供了創新思路。
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職業技能證書為例,按照汽車動力系統、電氣系統、底盤系統、安全系統、車身系統等5個系統分成了11個模塊,其中6~11模塊是專業崗位技能,對接企業崗位用工的職業技能評價。
職業培訓教材與職業院校專業教材在受眾、目標、體系上都有顯著的區別,考慮到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的特點,可以保留“X”證書培訓內容的主要要素和基本結構,采用職業院校師生熟悉的項目化教學或案例教學的結構開發教材,體現企業關鍵崗位的典型任務、工作流程和要求,以及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方法和場景,將“X”證書的培訓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學歷證書的課程體系相融合,可作為課程或課程內容置換,從而推動教學資源建設。
師資隊伍是“X”證書培訓實施的關鍵和難點,院校教師需要向社會培訓師的角色進行轉變。要讓學生獲得“X”,教師先要獲得“X+”。在這個過程中,培訓評價組織應該用行業師資培訓的方法和路徑來培養院校師資,將培訓領域有效的實踐方法引入教學,幫助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提升雙師型師資服務社會的能力。如引入國際通用的培養模式,將教師分為導師、培訓師進行分層培養,開發師資培訓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培訓效率。
要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既要研究“X”培訓師的資質要求,豐富“雙師”標準內涵,將之與教師輪訓制度、新教師實習制度和企業實踐制度相結合;又要組織教師參加“X”證書的相關技術技能培訓,開展以技術技能為主的實戰化教學,切實提升教師“X+”培訓教學能力。
鎮江高專目前已建成“廣汽豐田實訓基地”,但是汽車行業的發展迅速,實訓室設計與教學要求還有距離,不足以滿足1+X證書制度的實施要求。
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既要保證高水平建設,又要考慮到現實資源的制約,學校在實踐過程中遵循了“共享+聯動”的原則。所謂共享,是要廣泛集聚各類社會資源,以汽車行業人才需求分析為牽引,以滿足人才個體成長需要和企業用人需要為目標,共同構建學科發展新理念,共同研究、預判和分享對未來人才需求趨勢的分析成果,在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實現共建共享;所謂聯動,是要實現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行業組織與企業和學校、企業與學校、學校與學校之間圍繞共同目標的聯合行動。
按照目前條件,鎮江高專的實訓設備采取了利用一批、新購一批、開發一批的策略,并與大學城兄弟院校建成的汽車實訓室進行資源共享,保障實訓條件與培訓要求同步,與信息化建設同步,在教學經驗交流和標準建設等方面共同研討,從而提升汽車相關專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1+X證書制度試點的教學成果考核,可以采用第三方人才評價體系,以教考分離的方式進行。學校可以充分結合汽車的技術特點和工作場景,合理設計考試模式。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汽車“新四化”的大背景下,采用虛擬仿真互動、人工智能組卷、語音智能判斷、大數據分析、云對比等先進技術,可以比較客觀公正地判斷出學生是否具備相應崗位要求的知識與技能。
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盡管“X”的選擇權在學校、在學生,但從操作層面分析,還需要企業深度開發職業技能證書并開展考核。
汽車企業參與標準編制、教材開發、師資建設和培訓考核是確保證書含金量的基礎,利益共贏則是讓企業持久地認可并積極參與“X”證書培訓的保證。目前企業已經拿出了“X”證書培訓考核方案,那么院校的合作決不能浮于表面,要積極地從培訓課程入手,真正做到校內授課與企業培訓教學互通、學分互認,在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與企業形成良性互動。
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說:“智能汽車時代下,國家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大規模合作前所未有、對核心技術突破的愿望前所未有。”在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要把握住前所未有的機會,借助“高職百萬擴招”的政策機遇,加快導入技能標準、引進企業師資、改善實訓設施、規范教育培養、實施三方評價,有效提升汽車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