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平
(遼寧省沈陽市輕工藝術學校 遼寧 沈陽 110031)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各職業院校要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和創業能力作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專業技能大賽可以極大程度的考查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對于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
長期以來,學校依托大賽開展實習實訓,作為遼寧省和沈陽市的骨干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多次承辦省市以及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代訓”這種教學模式,利用各種比賽的平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各種實踐技能,而且便于推廣和操作。
“以賽代訓”教學模式的形成,用荀子的《勸學篇》里那句“不積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以賽代訓”是每一年課堂教學和訓練的成果,凝聚著師生的每一滴心血和汗水。技能大賽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參加大賽并把大賽中所傳達的新的行業標準、崗位技能再反饋到教學中來;通過獲獎選手的成功經驗教育學生只有苦練、實練、巧練,才能獲得真功夫通過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向全國各地教師學習的先進教學經驗,堅持“以賽代訓”。依托大賽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有實戰意義的實訓數學,才能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改革創新考核方法,強化學生的實踐教學,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技能水平,完成培養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的任務,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服務。
3.1 選手的選拔。每個學年度,學校都成立大賽工作組,負責大賽的全面工作。工作組在全校選拔各個專業的大賽選手,各個班級先是從平時表現、期末成績、技能大賽成績等幾個方面綜合考評,對學生進行初步篩選,然后組織其中的依佼者參加大賽社團。大賽的指導教師利用晚自習及社團活動時間對這些同學進行培訓,各專業部對這些同學進行分期考核,最后匯總同學各個階段的成績,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評定,在技能及素養方面均表現突出的同學會在最后留下,正式進入到大賽班接受特訓。
3.2 前期的籌備。多年參加大賽的實戰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哪一個項目的比賽,其考核的內容都是一線企業對學生的技能要求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一項的要求都是對學生專業技能基本功的考驗。學校會緊密關注全國比賽動態,認真學習比賽細則,并及時根據比賽內容安排具體的實訓計劃。在假期里老師們根據比賽細則對學生布置假期訓練作業,并定期檢查、指導,以確保學生技能水平整體有平穩的過度。
3.3 具體的運作。大賽班的學生每天要進行大量的訓練,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的修改、調整,以提高技能水平。此外,我們還采用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的方式讓選手專業技能水平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提高。校內除了本專業教師對選手的集訓外,還將企業經驗豐富、功底深厚的技師、專家請到學校,對參賽選手和指導教師進行輔導與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整體團隊的技能水平。校外實訓采取定期組織大賽班學生到對口的企業進行實訓,每學期組織大賽班學生下企業進行實戰考核,由具有實踐經驗的技師作為師傅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講解,指出作品的優點,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這種真刀真槍的實訓為學生參加大賽提供了更好技能的經驗,實戰的演練,素質的考驗。
我校“以賽代訓”教學模式的形成,成功的核心,在于創新的體制機制,在于科學嚴謹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措施。
4.1 緊密校企合作是“以賽代訓”教學模式開展的基礎。我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多年來始終與企業、行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其中,由我校牽頭成立的服裝職教集團,共有成員137個,依托職教集團資源共享機制和信息交流平臺,實施實訓基地信息、設施等資源的共建共享,為學校“以賽代訓”模式的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2 科學管理模式是“以賽代訓”教學模式實施的保障。學校建立了確保“以賽代訓”模式運行的長效運行機制,成立了教學副校長主管,系主任具體負責、優秀專業教師及企業名師參與的大賽工作組,確保“以賽代訓”模式的科學管理,合理運行。
4.3 先進實訓環境是“以賽代訓”教學模式實施的條件。按照省示范校建設標準,我校在原有實訓條件的基礎上,又分別新建14間科學合理、先進實用、設施配套的現代化化技能教室。服裝專業的實訓設備由原有的617臺增至643臺,實訓設備總值由原有的949萬元增至1073萬元。專業化、一體化、現代化的實習實訓設備的投入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有利保障。
4.4 優秀教師團隊是“以賽代訓”教學模式實施的關鍵。精品師資才能打造精品團隊,好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教學的基礎。通過3年的建設,服裝專業打造了一支真正具有“雙師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比例均達到100%,有一名教師被評為省專業帶頭人;共有5名教師被評為骨干教師;1名專業教師被評委 “沈陽市首席教師”“沈陽市骨干教師”“沈陽市優秀教師”還有很多教師在省市乃至國家級大賽上多次獲獎。形成了以專業帶頭人引領、骨干教師為核心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學團隊,為“以賽代訓”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強大的師資保障。
在大賽工作的帶動下,形成了良好比、幫、趕、超的風氣。大賽的選手們比賽歸來,不敢懈息,更加積極提高技術水平。低年級的同學,以高年級的同學為榜樣,努力學習專業課,以參加比賽的水平要求自己。
全校的學習氛圍、教學質量都得到了整體的大幅提升。
我們在大賽選手中選出了“輔課小老師”,根據他們每個人的專業特長和參賽的經驗,為他們設置合理的輔課內容,由這些“輔課小老師”在自習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他們在把自己專長帶給學生的同時,也把各個班級學生晚課狀態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動向及時反饋給學校,可以根據這些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6.1 提升了學生綜合能力。從開始參加大賽,到后來的承辦大賽,再到后來的在賽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校參加的賽事規模逐年擴大,學生的綜合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熱情,亦越發的高漲,每一年我們學校專業的發展和參賽師生的技能水平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服裝系的學生在省、國家級的各項技能大賽中共獲得獎牌64塊,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金牌6塊、銀牌9塊、銅牌14塊。
6.2 增強了社會服務能力。服裝專業多次承辦省市乃至國家級大賽,在對賽事參與的同時,他們一方面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一方面也為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服裝專業先后被評為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教學實踐基地”“全國紡織服裝教育教學先進集體”“遼寧省優秀人才培養院校”“遼寧省技能大賽突出貢獻單位”。同時,走出去參加各種比賽,增進了我們和同類院校之間的交流。
6.3 提高了教師科研水平。通過“以賽代訓”激發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教師公開發表市級以上論文12篇。獲市級以上優秀課5次,市級信息化教學大賽獲獎3人國家級微課大賽獲獎2人,進行了8個課題研究,省級微課大賽獲獎1人。
7.1 嚴謹的教學內容。
(1)根據競賽內容設計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基本做到了圍繞比賽的需求。比如:比賽涉及到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作為重點,雖然很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就能夠完成,但是還需要學生們、小先生們和教師在課后用大量的付出和反復的訓練,使教學內容圓滿完成。
(2)大寨訓練要依靠行業企業。很多國家級的大賽不僅規模大,影響力也最為廣泛,評判規則非常嚴密,對技能的要求標準很高,要參加國家級、國際級別的比賽取得好的成績提升技能水平,需要依靠走在行業尖端的企業對學生進行培訓,在此過程中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反復學習和鍛煉的過程。
(3)教學內容設計應該緊跟時代要求。要將社會流行趨勢在整體造型的設計中體現出來,不斷地將最新流行融入教學中。以服裝專業的校技能大賽為例,比賽內容都是緊密跟隨時代潮流的需求,以及緊跟市級比賽、全國比賽內容而設計的,因此能夠保證體現最新流行趨勢,并努力選拔高級別比賽的選手。
7.2 嚴格的教學過程。
(1)備賽過程反映教學過程。職業技能競賽的準備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一般在正式比賽之前的6個月就開始集中準備,參賽選手提前4個月左右就進行作品的設計和反復修改,并且要模擬比賽的時間過程,對比參賽選手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賽內容,這是對參賽選手的鍛煉和考驗,也是對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考驗。
通過競賽的準備過程,對教學過程的反思主要體現在:整體教學過程能否符合競賽要求、能否達到輔助競賽目的,能否讓參賽選手順利地參加比賽。
(2)賽訓過程要不斷地改進。傳統的教學過程一般是教師先講授理論,然后示范,最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結果動手模仿,教師再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多次的演示和講解。為了更加貼近比賽標準,以及加強造型能力訓練,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設計的更加豐富,增加學生互相點評的環節,加強學生對造型的理解。要求學生必須進行各種課后的常態訓練和練習,不應該單純只是為了比寨而進行。
7.3 靈活的教學方法。從競賽成果來看,一般中職類市級至全國級別的比賽,學生都能夠拿到比較好的名次,在這類比賽方面,專業技能教師也比較有經驗,能夠從比賽內容、比賽流程、以及比賽訓練等方面把握住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這說明我們已經取得了比較成熟的經驗和比賽訓練方法。但是如果師生參加全行業國家級、國際級別的比賽,尤其是參加世界級的大賽,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就是教師的指導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選拔學生參加行業級別的大賽時,就會聯系企業培訓學生,讓學生在企業與企業參賽人員一起進行培訓,對此我們也逐漸形成經驗。從學生參與積極性反思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每年選拔參賽選手過程中發現,一部分技能較為突出的學生對比賽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針對這種學生很懈怠的比賽狀況和心理,教師在專業數學過程中也進行了多種分析和教育,因勢利導,努力轉變這些學生的態度,使其更好的主動學習,主動參加比賽,并取得好成績。
7.4 緊密的行業聯系。學校的教學一定要緊貼市場,要依托行業來發展專業。學生參加行業協會職業技能比賽,與企業員工同場競爭,必然會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提升參賽選手的技能水平,因此,緊密依托行業協會發展專業,對學生參賽水平的提升、對人才培養、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等很多方面,都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
以上是我校服裝專業“以賽代訓”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盡管這個模式還處于初期階段,我們在經驗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但是“以賽代訓”數學模式是中職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使這一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更加成熟的實施應用,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摸索和研究。
我們沈陽市輕工藝術學校全體教師將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懈努力,爭取實現新的突破,為我省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