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安徽省太和縣第三中學東校區 安徽 太和 236600)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教學方法。我們大家都知道,放射性思維是人類最初始、最自然的一種思考方式,人們能夠將一切看到或者觀察到的事物轉化成一個具體的概念、圖形或者節點,而這些節點又存在著關聯性,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思維導圖教學是為學生構建資源信息庫的教學方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能夠構建更清晰創作結構,對學生創作能力的提升和想象力發揮都能起到促進作用。運用好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能夠讓語文作文教學課堂更加高效,讓學生創作更加靈活。以下內容是針對思維導圖運用于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研究。
1.1 應試思想,忽略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傳統應試思想下,考試成績依舊是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在以往接觸過的教師中,當談及有關初中寫作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多數教師都認為是為了應付考試。我們知道,語文作文是讓學生通過在學習中所獲得的寫作技巧,結合閱歷和經驗形成的具有人文特點的創作性作品。如果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在學習和寫作過程中會形成固化思維,只能掌握考試高分的寫作技巧,忽略了發散思維的培養以及訓練。
1.2 空洞說教,注重結構不重視作文內容。目前的語文寫作教學中,大多數的語文教師會見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和應對技巧教給學生,也會教導學生如何構建完整的作文結構。一般這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創作本身需要的內涵,學生創作的文章多是從整體看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仔細研究其內容,發現不過是形式固定、思想膚淺、內容空洞的文章。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想要寫出好文章是非常難的,學生的思想往往是被教師帶著走的,自主學習和創作能力存在明顯不足。
1.3 脫離實際,學生閱歷少寫作缺乏真實性。多數初中生本來的生活閱歷是非常少的,另一方面當前的中學生中有80%的人閱讀量是不能達到我國青少年閱讀標準的,所以很多學生積累的資源和寫作素材就會相對匱乏。在寫作教學中我們發現,多數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低的,多數華而不實、脫離實際的內容,這都是需要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與轉變來解決的問題。
2.1 有利于構建更具邏輯性的素材信息庫。思維導圖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學習工具,它為教師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寫作教學,學生能夠將學習過的知識內容以及閱讀素材形成畫面感和色彩豐富的記憶點,并且能夠將這些相對碎片化的素材形成具有較強邏輯性的素材信息庫。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將這些內容進行提煉與整合,將其轉化為與寫作內容和寫作主題相關的內容,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明確,寫作內容也更具有可讀性。
2.2 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作力想象力。寫作需要閱讀經驗和素材的積累,同時也需要學生有創作能力和想象力。通過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讓學生學習更有主動性,不再是根據教師的寫作模板進行創造,自己能夠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創作思維也更加開闊,可以通過多維角度形成富有個性的寫作風格。這樣的寫作教學讓學生的創作力和想象力能夠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寫作的內容不再是缺少真實性的且不切實際的空洞內容,能夠讓學生的作品更具簡單清晰的寫作邏輯和讓人尋味的寫作內涵。
2.3 有利于提升語文寫作教學的實效性。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寫作教學是非常難的教學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將其運用到寫作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寫作技巧掌握與轉換能力會增強,能夠打破教學中存在的頑固壁壘,這樣教師在教學中也會感到更加的順暢,不在是處處受阻,教師的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也能夠讓語文課堂更具趣味性和多樣性,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也會相對提升,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中的無效或者低效的內容會相對減少,教學實效性能夠得到相對提升,讓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均能受益。
3.1 引導主動思維,明確作文立意。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作文教學中,不要一味的引用他人的思維導圖教學案例,而是盡可能自主選材制作思維導圖,體現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獨特的思考價值。教師的思想和教學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如果教師能夠下功夫自己制作思維導圖,那么學生學習起來才比較有新意。思維導圖本就講究通過發散思維來進行思考,如果將千篇一律的思維導圖內容帶入課堂,不僅不能夠讓學生的主動思維增強,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的習作熱情漸漸喪失。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一邊制作一邊教學,這樣能夠的制作過程中,學生能夠集中精神來學習,同時也會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漸漸形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的角色轉換,這對學生作文立意的明確能夠起到推動作用。例如,在利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教材內容《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與季節相關的主題內容進行寫作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自身寫作的立意明確,教師可以在學生寫作前,在課堂上為學生制作這些文章或者相關文章的思維導圖。教師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將文章中心立意相關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學生也參與到教師的制作過程中,這樣能夠漸漸引導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在這樣的思維導圖教學過后,學生再進行寫作,自己所寫文章的立意也會相對簡單明確,讓人閱讀起來更加流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章的質量,對學生寫錯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3.2 優化謀篇布局,結構清晰完善。在作文立意明確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學生有更清晰的寫作架構。利用思維導圖剛好能夠為學生整理更清晰的寫作思路,同時讓作品結構更清晰完善。許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法把文章的結構層次梳理清楚,有些時候側重點完全顛倒,或者出現相對混亂的結構,這就說明學生在寫作前沒有進行很好的謀篇布局,到時呈現出的寫作結構出現了偏頗。在寫作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對文章謀篇布局起到優化作用。
比如根據《回憶我的母親》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這是一篇描寫人物的回憶錄,其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豐富的。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簡單,表達的內容是非常主觀的,不摻雜過多的議論內容。通過幾件事的描述,把人物的性格、品德、氣質很清晰,很有層次的描寫出來。根據這篇內容制作思維導圖時,首先為學生梳理這篇文章的中心主題、布局結構,其次是主次順序、情感變化。教師可以用具有色彩和畫面的內容為學生制作思維導圖,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學生通過內容這樣的結構分析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布局技巧,學生在創作中有更多的靈感和創作來源,讓自己的作品結構更清晰完善。
3.3 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制作思維導圖。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單純的為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想要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做思維導圖,這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能夠起到更多的幫助性作用。比如教師為學生提供相同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制作成思維導圖,通過教師的檢查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每一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通過互相的學習也是一個充電的過程,這樣學生能夠漸漸的鍛煉出制作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創作能夠起到更多的推動作用。思維導圖制作完成之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評價,這樣也能夠增強寫作靈感讓學生的寫作空間和想象力能夠得到更多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有效的激發出來,同時也能夠營造良好學習氣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價值,能夠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讓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負擔。掌握了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對學生其他領域的學習也能起到幫助作用。
3.4 閱讀寫作結合,構建寫作素材庫。再多的寫作技巧只能起到鋪墊作用,寫作最核心的內容在于文字,這就需要學生有大量的閱讀經驗。因為初中生的人生閱歷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能通過閱讀來積累詞匯、句子、段落。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寫作內容與閱讀內容相結合。前面我們提到引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在閱讀寫作課堂上可以完全不用依賴老師,進行自主學習。
比如在《學寫傳記》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圖書館進行學習,學生通過傳記類文章的閱讀,自己根據內容、寫作技巧、寫作結構等繪制出思維導圖,學生腦海中也會形成類似的素材庫。每一次的經驗積累就是一次素材增強的過程,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呈現的作品才能從文章立意、文章結構、文章內容上做到有血有肉,不再是單純的看上完整卻沒有內涵的框架。對學生寫作創作能力的培養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語文高效課堂的創建能夠起到鋪墊作用。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中的問題分析和策略研究,由此得出思維導圖教學模式能夠讓語文作文教學更加高效,從而增強了語文課堂實效性。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比較完整且具畫面性的素材庫,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讓學生在作文創作上有更多的積極性和發揮空間。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找到更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做好鋪墊,為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