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映霞 陸富強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華岐鎮中心小學 甘肅 天水 741000)
農村地區很多的家長都外出打工,子女都是由家中的長輩進行照看。但是隔代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為此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為了能夠提高當前農村小學的學校教育水平,加強班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結合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策略,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積極地影響,提高小學班級管理質量。
1.1 不良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孩子是祖國的希望,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以此對于學生的教育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農村地區的學生因為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響,會產生很多不良的習慣。比如一些家庭中很多的孩子不會鼓勵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人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為了能夠在社會中更好的生存勢必要學會和別人溝通和交流。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班級管理,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一種傾向,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些都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1.2 良好的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學生時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如果能夠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那么能夠從整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領和指導。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后就會在后面的學習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為,那么會讓學生做的事情更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和生活的樂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1 加強行為規范管理。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觀察去總結和歸納學生的特點,并且從本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一些班級的規范準則,在制定班級的相關準則時要能夠讓學生都參與進來,贏得學生的認可和支持。因為只有制定出來的準則是學生認可的并且能夠接受的,學生才會在后面的執行中更加的資源,也才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進行獎懲制度的設定,讓學生能夠在遵守班級行為規范的同時互相的監督,在一種相對輕松的氛圍下彼此執行行為規范。同時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教師要能夠進行適當的總結,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2.2 引導學生融入集體,避免產生心理問題。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較多,很多的學生都是爺爺奶奶輩照看,他們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因此在心理上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心理也比較的敏感和脆弱。作為農村地區的教師一定要能夠全面的了解這些學生的情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做好整理和檔案的分析。做好孩子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對這些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班級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班級之間的愛,通過一些小的游戲增進班級學生之間的感情,也能夠讓這些特殊群體的學生更好的融入班級中,更好的和其他的同學建立起聯系,讓這些學生同樣能夠感受到來自于教師和同學之間的關愛,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2.3 積極和家長保持溝通聯系。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言行始終都會影響到孩子。學生的個人修養還有他們的行為習慣很多都是受到了家庭還有父母的影響。家長的處事方式還有家庭的氛圍都會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響。為了能夠對學生的習慣培養起到積極地作用。教師必須要在班級管理中做好家長這一環節的工作。多和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多引導一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利用網絡或者是通訊設備和子女進行聯系溝通,讓家長認識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另外家長也要多組織開展家長會,讓家長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可以請專家進行教育講座,讓家長學習到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對于一些家長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教師要多進行家訪,多和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這樣往往能夠借助于家長的力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農村地區相對落后,在教育上水平偏低,同時農村地區還會收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很多學生存在著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了能夠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一定要加強班級管理,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