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婷婷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月牙橋中心學校 甘肅 蘭州 730000)
相較于傳統教材,部編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學生閱讀興趣上有著極大提升,在語文課程標準上,閱讀是學生認知世界、散發思維、提升審美樂趣的過程,同時,閱讀的養成也是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過程,學生不僅在文化品位上有明顯改變,對學生性格的養成也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創造時機,喚醒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學習,進行思維與心靈的碰撞,提升自我發展。對此,我們要結合部編版本教材探究小學語文閱讀的習慣養成。
溫儒敏先生曾在義務教育統編教材培訓會議上對語文部編版本教材強調:部編版本的最大特色是以讀書為主,以閱讀為主要線索貫穿語文課程,從而進行有意識的構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方一體的閱讀教學結構,語文部編版本教材的撰寫是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所進行的結合,選取的課文內容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故事性強,既具有趣味性又涵蓋哲理性,使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水平。例如,在小學一年級上冊中語文園地一中《快樂讀書》這一欄目的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閱讀比賽,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文章,課內課外都可以作為選取的參考點,并且不限題目文章內容,通過趣味性的閱讀競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可以散發學生思維,開展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快樂閱讀打下愉悅的學習氛圍。
2.1 “多讀少講”進行閱讀興趣的養成。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中,是培養學生識字寫字、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的一門課程,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部編版本的教材中我們會發現小學語文的教材特別重視學生在朗讀方面的培養,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多讀少講”的視角下進行教學設計,例如,教材中《動物兒歌》的活動開展,小學生對唱歌有著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兒歌的活動,去引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和學習,教師可以提前搜集兒歌,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或者也可以提問學生會唱哪些兒歌,由兒歌引入課文主題,啟發學生思考動物的兒歌有哪些。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效果,也積累了語文知識,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快感,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也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方法,比如,開火車閱讀、分角色讀、男女讀等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需要進行閱讀的教學開展,落實貫徹“多讀少講”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養成,進而完成部編版本小學語文教材的知識積累。
2.2 構建開設學生多說愛說的課堂模式。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少,語言積累少等特點,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直接閱讀文章,磕磕絆絆不說,茫然無可適從是在課堂上演的經典模式,繼而學生的表達能力明顯下降,而部編版本教材的研發,在極大程度上結合了小學生心理特點,從小學生視角出發對語文教材進行的編撰,教材中的插圖、內容、言語更加生動,更具有故事性,而閱讀作為部編版本的中心,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多說,愛說,學生敢于說話,才能引導學生去閱讀,敢于表達的課堂教學,例如,在進行《聽故事,講故事》這一欄目開展時,首先它的取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延伸學生的課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會講的故事,以故事作為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不僅加深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使培養了學生多說愛說習慣的養成,打造高質量的學生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2.3 誦讀經典引發學生發現閱讀的魅力。語文的文章中不僅言語優美,它的選取也極具經典,而且帶有哲理,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發揚的途徑之一,例如,在一年級下冊中有一篇《人之初》的經典文章,雖然內容短小,卻極具哲理,使學生清楚地明白人性、是非等觀念,當然,中華傳統的經典美文非常繁多,教師在積淀學生閱讀涵養時,也可以引用課外讀物,如《百家姓》、《弟子規》等傳統的蒙學經典,帶領學生反復閱讀,不僅使學生習得中華傳統美德,也積淀了學生的閱讀涵養,在汲取古人智慧的同時引發學生發現閱讀的魅力所在。
教師作為閱讀的引導者,結合部編版本以閱讀為中心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習慣養成,提升學生朗讀和說話的能力,使學生更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面提高學生語文速降,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學習上都有不同的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