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玉萍
(寧夏中衛市第三小學 寧夏 中衛 755000)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更加關注的是數學課堂中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主體,讓每個孩子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自始至終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參與式教學的主要組成形式,是課堂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結合我校近幾年教學實驗、觀察和總結,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創設情境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里取向。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的創設更要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是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支持,是數學思維發展的土壤。而“參與式”學習就是讓學生在一種和諧、寬松、富有情趣的氛圍中學習。因此,有效的情境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探索,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小組成員參差不齊,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還未想周全或觀點還沒有形成之時,能力較強的學生就能說出較完整的答案。這樣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總認為自己不行,從而喪失參與信心,不積極思考,導致思維形成定勢,在合作中無話可說,或人云亦云。針對這種現象,首先要將全班同學進行有針對性有分組,通常四至六人一組,分組時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格、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也就是一名優等生,一名學困生,兩名中等生。,將小組在大致相同水平上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都應是全班的縮影或截面。同時每人在組內應有不同的角色并有各自的職責:如中心發言人負責匯報全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協調員負責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爭論進行協調,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小組成員的發言或發現,監督員負責檢查小組成員對所討論問題的掌握情況等等。當然還要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發展的全面性。
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這節課是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的極大挑戰,也是對老師的一大挑戰。我在教學這節課時當組織學生摸完2號盒時,發現一個學生說:“他們小組這次摸的球的顏色有白色、紅色、綠色,不一樣。”另一個同學補充說:盒子里一定有紅色、白色、綠色,因為我們已經摸出來了,還有一個同學說:“如果繼續摸下去,可能摸到白球,可能摸到紅球,也可能摸到綠球。”這時另外一個同學說:“聽了你們的發言,我認為盒子里的球現在有三種情況,所以這種現象用“可能”來描述。“可能性”這一概念就是通過有效的參與討論自然生成了,學生精彩的發言正是在長期的合作中訓練的結果。
學生只有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才能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中,才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場景:教師組織合作時一聲令下后,學生就開始了所謂的“合作”,七嘴八舌,熱鬧非凡,但仔細觀察卻毫無價值。究其原因是不會合作,不知道如何合作。因此,培養學生合作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學生有了參與的愿望和合作的技能,還需要有參與的機會。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想方創法創造參與活動的機會。何時讓學生主動展開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呢?我認為:(1)在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2)在需要動手操作或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進行合作。(3)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合作。(4)在遇到問題有多種結論時組織小組爭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時,也選用了大家熟悉的例子。在學生學會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后,這時放錄像讓學生統計1分鐘內從十字路口經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學生紛紛動手認真地記錄著,結果學生得到的數據各不相同。于是教師再放一遍錄像,學生的統計數據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這時我提醒學生為什么同學們的數據各不一樣,能不能想想辦法呢?學生在這時感到一個人完成太困難了,于是很自然地想到幾個同學合作來完成任務。明確分工后,有的數小汽車、有的數貨車、有的數摩托車……。當放完錄像后同學們勝利完成任務。可見,有意設置一定的障礙,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的效率。
教學《植樹問題》的例3時,要求圍棋盤最外層共有多少個棋子時,一個同學說每邊有19個,應該是19×4=76(個),大多數同學都同意這種說法,還有一些同學思索著,過了一會兒一個同學說:老師,我覺得四個角上的棋子好像重復了。于是我趁機讓學生合作,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上畫一畫,算一算,最后得出了6種不同方法證明棋盤最外層有72個棋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他們嘗到了合作的甜頭。
只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動手操作、思考與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才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思考與同伴交流,傾聽同學的發言,不斷提出疑問或補充,在討論、爭辯、互助的過程中發現結論,真正做到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協同發展,使教學面向全體成為可能。所以在合作前要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的參與成為現實。
參與合作學習的實施需要教師付出相當的努力和艱苦的探索,我們不能指望一夜之間就能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但只要廣大教師增強對參與合作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參與合作學習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一定獲得更多更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