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文
(福建省沙縣第三中學 福建 沙縣 365500)
在語文教材中只要留心觀察便會看到較高的育人價值,它含有美、德的綜合內容,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于助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德,還可以實現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綜合對比這兩者,從育人的功效來看,教師可以進行有效的融合運用,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中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讓學生成為一個有知識、有品德、有能力的人。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按照課本知識進行的講解,既單一、乏味,也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而語文知識的融合就不同,通過學科資源的銜接,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道德意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道德的理解,在知識的綜合學習中使得學生得到語文素養的優化;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得到道德情感、道德品質、道德思想的提升。由此可見,其融合運用的重要性所在,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教材內容、教學過程的創新,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的基礎上,實現學生語文素養、道德素養的綜合提升。
2.1 借助教材內容進行文學資源整合。在進行語文知識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融合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讀,在教材內容的分析中使得這一教學得到育人的價值功效。例如,在教學《守望精神家園》這一教學內容時,其中涉及了傳統文化,以及文化節日的學習,是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為學生樹立民族精神的一個學習過程,那么,為讓這一學科學習得到有效的落實,教師可以通過教材的解讀融合語文知識中《社戲》《春酒》這一教材知識,對傳統文化展開深入探究分析,讓學生在教材內容的融合學習中得到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培養,使得學生得到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強化,在語文知識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融合運用的過程中,實現教材內容的拓展,讓學生得到自主探究的興趣,在學習動力的調動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2.2 利用道德觀念展開教育全面深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想讓語文知識得到有效的融合與發展,教師可以借助教材內容中的道德觀念進行資源整合,在道德觀念的深化中使得學生得到思想情感的優化,在課程資源的融合學習中實現學生知識、能力、品質的共同提升。例如,在教學《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教學內容時,其旨在培養學生擁有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的道德觀,那么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的激發,教師可以為學生融合語文教學中《禮記》二則這一知識內容,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又可以實現學生道德觀念的優化,使得學生在資源融合的學習中得到全面性的發展、得到道德思想的深化,同時為活躍課堂氛圍,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道德論壇”的活動,讓學生圍繞“德”進行論壇辯論賽,讓學生結合語文知識、道德與法治知識說一說德對人發展的影響。在道德觀念的確立中使得課程資源得到有效性的融合;在教育目標的確立中展開教育的全面深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質性的發展保證。
2.3 結合情境教學進行綜合素養提升。在進行語文知識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融合使用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情境教學的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德的培養,在知識融合的學習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例如,在教學《和諧與夢想》這一教學內容時,為實現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實現學生團結互助、共同發展道德觀的深化,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文藝活動匯演,讓學生結合“中國夢”這一主題情境進行詩歌朗誦,為讓學生得到知識、能力、品質的共同培養,教師可以為學生導入“黃河頌”這一語文知識,讓學生進行詩歌仿寫。通過情境教學活動的開展與語文知識的融合學習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優化中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語文知識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資源的融合運用,教師要在教材內容的解讀中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在知識與教學過程的深化中實現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這樣既可以實現教學格局的創新,又可以讓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綜合性提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