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育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對于初二年的同學來說,物理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接觸時間遠比不上語、數、英,加上同學們的適應、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物理學科便會大大拉開成績的差距。因此,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并且,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逐漸多樣化,對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及合作能力都有較高要求。綜合以上兩個要點,應以合作學習為主體。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該方法便于在合作中培養同學們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及交流與發展能力,達到大幅度提升物理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的。
在合作中,每個人要明確并積極承擔共同合作中的責任。(1)優等生:在優等生良好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及教講能力,做到“教學相長”,讓他們在班級學習中出主導地位并能協助老師展開對后進生的輔導;另一方面,帶動中等生的學習積極性,多與之交流學習心得,達到鞏固并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優等生應該起帶頭作用,除自己積極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外,更重要的是能組織組內成員圍繞學習目標共同學習。在與老師的配合下,為班級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調動后進生的自覺主動性,使之能主動向優等生請教。而優等生面對請教時,也應熱心且耐心地為其進行講解。
在梯次分組這樣的學習方式中,應明確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即“因材施教”,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大體為(1)提高優等生的“教”與“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向難題沖擊。同時,優等生應極大發揮表率作用,影響中等生與后進生,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2)鞏固中等生的知識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3)幫助后進生取得一定進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正確認識自己,打好基礎。在明確自己的職責后,并盡最大能力達成,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分組學習的效率。因此,對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意識也提出了較高要求。
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小組合作以學生為主體作為前提條件,既充分體現了教學中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積極投入合作學習建設生活中,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交流、互相幫助。同時,以學生為主體,保障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尊重彼此,暢所欲言,共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合作中,各組盡量獨立建立完善的學習體系 老師在合作學學習中應處于主導地位。
叔本華曾說過,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因此,合作是實現個人志愿和人生目標的有效途徑。在學習中同樣如此。如何學會合作?首先,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就要求學生有足夠的合作意識。若學生能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主動參與,積極投入,那么學習效率便會大大提高。其次,培養責任擔當意識。“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句話表明,在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勇于擔當。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優等生不能只在意自己成績好壞,還要關注對后進生的幫助與關心是否到位;后進生不能有“自己什么忙都幫不上,什么都不用做”的念頭,要積極參與合作,不拖團隊后腿。唯有人人具有責任意識,勇于承擔,才能產生1+1>2的效果。
評價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有效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顯得尤為關鍵。對于學習成果的評價,不能只專注于結果,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受益情況。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價:(1)是否培養了社會適應性。(2)是否培養了自主性和獨立性。(3)是否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了全面發展。(4)是否提高了學習的正確率。綜合以上,才能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做一個完整的評價。評價不僅限于對學生,老師也同樣受益。合作學習的結果,不僅可以幫助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水平及教育需求,還能讓老師更加清楚所設置的學習方法存在的不足,從而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禮記·學記》中說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在合作中互相幫助和提升自己,達到培優補差理想效果,還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個體的問題所在,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查缺補漏。我們可以看到,梯次分組合作學習可以打破以往單純注重班級整體教學中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教無定法”,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勞動,才能使這種方法逐步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