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新疆布爾津縣布爾津鎮白湖路小學 新疆 布爾津 836600)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已經被重新定義。傳統的教學方法暴露出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實現與課外內容的銜接,還能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語文課程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教育目標。
首先,提高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還無法獨立透徹的理解語文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側重于教師的講解,忽略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1]。運用信息技術能對語文知識的呈現形式進行轉化,使文字以圖像、動畫等形式呈現出來,提高其直觀性。
其次,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小學生往往對有趣的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對語文知識進行生動化處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語文課程上。一旦學生能融入到趣味化課堂中,有利于提高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質量。
2.1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包含很多以生活場景或者自然風景為背景和載體的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具有生動性的特點。如果教師一味采用口述講解的方式,則很難真正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課文當中,學生只能從文字表面理解淺層的語文知識[2]。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中通過播放圖畫、視頻、動畫等方式使學生能融入到課文當中,從而獲得更加直觀和豐富的學習體驗。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靈活性。例如,教師講解到《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在課文中,作者呼吁人們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查找一些反映不同地區環境情況的紀錄片,將其剪輯在一起,比如,森林植被面積減少、海平面上升、霧霾侵入城市等,使學生能從直觀的角度認識到作者對環境的擔憂,從更深的角度理解“只有一個地球”的無奈和保護環境的緊迫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與作者所描述的文字進行對比,從而理解課文的內涵,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2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屬于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教學深入融合所形成的一種形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翻轉課堂,將課前、課上與課后這幾個學習環節有機聯系起來,形成較為完整的學習體系。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教師講解到《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時,在課前,教師可以在備課環節將課文中重要的知識點以及與這篇文言文相關的內容總結下來,比如,孔子生平介紹、字詞解釋、文言文所反映的道理等,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的講解過程分別以微課的形式錄制下來,上傳于網絡當中,供學生預習。學生可以將自己無法獨立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微課,重點對學生所反饋的學習問題展開詳細講解,并讓學生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角度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內涵,使學生能突破學習難點。最后,教師可以督促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微課,回顧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復習。如果遇到自己無法理解的問題,可以在線上向教師請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師構建高效課堂。
2.3 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師僅僅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工具,則很難達到培養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在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使學生在了解更加豐富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3]。例如,教師講解到《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材中僅僅對魯迅筆下的閏土這個人物進行了介紹,卻沒有對魯迅先生的生平經歷、文學作品風格以及創作時代背景展開詳細介紹。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中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使學生能從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和社會背景的角度更加深入的分析閏土這個人物,對課文的內容展開深入剖析,對課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形成自己的理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利用信息技術查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中互相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拓展語文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項工具實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教育發展趨勢,改變了很多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基礎上,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構建翻轉課堂,拓展教學資源。通過本文對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展開的一系列淺談,希望能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