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巧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浙江臺州 318000)
議題式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以議題為統領,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把結構化的學科內容寓于序列化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習者深度參與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1]。議題式教學在實施中需要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目標精選議題,圍繞議題創設多樣化情境,師生置身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對照目標進行有效評價。因此,議題式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把握以下四個方面的度,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契合新課程標準,從而實現教學的高質量轉型。
議題式教學首先要確定貫穿全課的議題,議題的選擇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既要考慮思政課的學科特點,又要把握社會熱點,處理好開放性與導向性之間的關系。議題要具有開放性,給學生“議”留出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和表達的訴求;同時議題要有導向性,要體現思政教學內容,更要立足核心素養引領。教師可以從教材重點與時政熱點的交叉處選擇并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鏈,形成議題,并將其作為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教師應把有價值的社會熱點轉化成教學議題,在共議、互動中實現學科知識與現實情境的有機結合。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文化發展與人類共同價值觀”活動型課程建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帶一路”作為議題貫穿全課。“一帶一路”孕育著人類共同價值觀,是一條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又是各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選擇“一帶一路”作為議題,既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構建人類共同價值觀,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圍繞“一帶一路”議題,從“回望歷史:探訪絲路”“感悟現實:共同命運”“展望未來:筑夢絲路”三個環節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議題活動中感受文化交流、文化交鋒對于文化發展的意義所在,從而建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的人類共同價值觀。本課選擇“一帶一路”這一具有世界溫度的議題,充滿了對共筑人類共同價值觀的美好情懷。
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精致設計序列化的活動,層層推進。議題設計要遵循議題展開的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安排設計活動的流程,呈現問題推進的層次[2]。序列化的活動設計必須堅持整體構建、有序銜接、依次遞進的思路,充分考慮課程的垂直組織與水平組織,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地展開。教師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精心設計議題,將結構化的學科內容與序列化的活動形式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通過議題式教學構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
在“文化發展與人類共同價值觀”中,筆者圍繞“一帶一路”議題設計了三個環節的活動。第一環節“回望歷史:探訪絲路”中,筆者引導學生思考:這段宏偉壯闊的文化交流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文化交流與交鋒日益頻繁,我們如何更好地促進文化間的交流與交鋒?第二環節“感悟現實:共同命運”中,筆者帶領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設計活動主題:當今世界,人類面臨哪些共同危機?活動過程:請在座的各位人類觀察員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主題,小組內相互探討,由代表展示討論結果。第三環節“展望未來:筑夢絲路”中,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活動主題:如何借助“一帶一路”這一國際化平臺構建人類共同價值觀?活動過程:各組分別從國際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生態環境等方面選定方向,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并匯總給組長,組長搜集信息并發言。本課中,三個環節的活動依次遞進,精心設問,序列化的活動設計使本課教學得以順利有序地開展。
議題式教學是以學生的“議”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創新形式,學生是議題式教學的主角,教師是導演。因此議題應有充分的討論空間,讓學生圍繞議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但不能為“議”而議、徒有形式,應該明確“議”所要落實的學科知識和“議”所要達成的學科素養。在“議”的過程中,教師及時、準確、有效的引導必不可少。教師應尋找切入點和突破點,讓多彩的活動承載著深刻的道理,從而使學生在議題活動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提高素養、收獲成長。
“文化發展與人類共同價值觀”議題設計的第一環節議題是“我們如何更好地促進文化間的交流與交鋒?”生生、師生之間通過“議”達成共識:文化的交流與交鋒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我們應該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促進世界文化繁榮昌盛。第二環節議題“當今世界,人類面臨哪些共同危機?”引導學生放眼全球,關注生態環境、人口爆炸、資源匱乏等人類面臨的共同危機,培養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通過許下人類共同的心愿,學生認識到構建人類共同價值觀是世界各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望,也是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客觀需要。第三環節議題“如何借助‘一帶一路’這一國際化平臺,構建人類共同價值觀?”凸顯了“一帶一路”的人文價值,通過“一帶一路”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營造公平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的發展前景,構筑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體系。本課議題層層剖析設問、抽絲剝繭,學生既有參與的熱情,又能經過深入的思考,從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升華。
議題式教學是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要始終不渝地堅持立足知識又超越知識的素養培育追求。議題式教學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學生發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根本目標,使學生通過調查實踐獲得感性認知,通過思辨比較產生思維碰撞,通過感悟體驗內化提升素養。議題式教學要達到學生在政治認同方面有理想、明立場;在理性精神方面有理智、辨是非;在法治意識方面有自尊、守規則;在公共參與方面有情懷、勇擔當。教師只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議題式教學才能有價值、有效率。
“文化發展與人類共同價值觀”教學中,“一帶一路”議題活動的開展從顯性素養上來講,要培養學生的民族和文化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認同中華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相互借鑒、求同存異過程中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和科學分析的態度,培養學生的包容意識和科學精神;讓學生在文化交流、文化交鋒中孕育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對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基本價值觀和理念的認同。在“一帶一路”這一議題設計中,教師還可以挖掘隱性的公共參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走出課堂、深入社會實踐,有效鍛煉學生公共參與這一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議題式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議題的選擇、設計、開展和評價都要指向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實現思政課教學的效度。
議題式教學中的議題設計與研究過程是價值辨析和踐行升華的過程,也是師生通過活動同歷成長的過程。教師應通過確定有溫度的議題,設置有梯度的活動,剖析有高度的爭議,達成有效度的素養。四個“度”的把握使議題式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活力的繽紛空間,以促進高中思政課堂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