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鄭州 450000)
在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的今天,作為中外經濟、文化、科技交流重要載體的英語及其教學凸顯出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取代的獨特價值。因此,研究我國中小學英語教育改革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對于我國來講,英語學習的方法主要是學校教育,但是我們發現,盡管我們很重視英語教育,但學生的英語能力及應用能力依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這對我國以后的發展極為不利。
教育定位銜接不夠明確是現在我國中小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首要問題,中小學是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在教育辦法上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對應的改變。但是我們能夠看到,不論是中學還是小學,對于英語教育的定位都特別模糊,有的甚至大同小異。學生必須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接受對應的教育,才能獲得相應的成長。中小學英語教育定位的不明確,給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困難[2]。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我國的英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這就導致教材內容之間的跨度特別大,范圍雖廣,但真正適合學生的并不多。數目眾多的英語生僻詞看起來很有學術研究性,但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應試教育下,教育市場變得更加商業化,許多應對考試的參考書、資料、習題冊等越來越多。而在教學中,教師多強調學生對英語的背誦,并沒有重視英語的實際應用,導致中小學生英語程度大多都是“啞巴英語”,口語溝通能力不強。
英語是一種外來的文化,部分人認為這是對本土文化的侵略,甚至對英語交流比較好的人充滿了敵意,認為這是“崇洋媚外”。這是一種過于極端的想法,是對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對英語教育不重視的體現。
“以人為本”是我國千百年來最寶貴的思想,但在英語教育中,我們卻過分看重知識的傳播,而沒有看中個體對英語的認知能力,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降低,溝通能力較弱。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新定義英語教學,看重個體之間的區別及個體的語言交際能力,是英語教育改革的必經路徑。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把重點放在實際生活的應用上,這對學生來說將會更有價值。
針對中小學生的英語教育進行改革必須要做的事,是找準每個階段英語教育的定位,小學階段應該怎么進行英語教育,初中階段應該怎么進行英語教育,高中階段應該怎么進行英語教育,必須給出明確的指示,不要讓學生毫無頭緒地進行英語學習。此外,還要注意中小學生英語教育之間的銜接,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當前,各中小學校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力度還不夠。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校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首先,我們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察,使其樹立教師是知識傳播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定位;同時發展、規范教師的職業標準,建立優秀的英語教師團隊,讓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
英語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的教育,我們必須引導學生端正學習英語的態度。外來文化同樣有值得認可的文化精髓,盡管在很多地方和我們本土文化不一樣,但是我們不應對其產生敵對的心理。接受不一樣的文化可以打開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文化認同感。作為文化大國,我們必須以海納百川的心胸,善于發現其中的優秀之處。現在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并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們對于英語的了解還停留在最初階段,并沒有真正地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所以學校要從全球化的視角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向學生介紹英語的發展歷史和英語的普遍性,通過這些思想教育改變學生對英語的片面看法;另外,學校也可以邀請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利用幽默的教學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地學習英語,進而提升其英語能力[3]。
應試教育雖然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但也有一定的優點。我們不能改變考試的制度,但卻可以對考試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對于中小學生的英語考試,我們應把考試的重點更多地放在英語的應用能力上,重視對語言應用的訓練,降低“知識”的比例,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更好地應用和溝通,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加入游戲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游戲的英語教學方式是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喜歡上英語,并享受學習英語的過程。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把重要的知識概括總結,在實現微課堂教學的同時,引進更多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及激勵性的教學辦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讓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啞巴式”的英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育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也影響著在全球視角下我國英語人才的交流能力。中國小學英語教育的改革是一個必須經歷的環節,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當然,只要我們選擇正確的道路,相信我國的英語教育一定會有新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