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腫瘤醫院
在當前階段中,隨著醫院運營體系的不斷成熟,醫院已經逐漸降低了政府財政的支持,這也使得醫院在發展中,自身的獨立性逐漸增強。但是,伴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前提,這使得醫院在開展工作時,必須要針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調整,這樣才能夠實現確保醫院在運營的過程中,可以跟隨市場的轉換來實現降低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從而才能確保醫院的長久運營。同時,醫院也只有做好財務控制管理工作,并實現確保預期控制能夠降低風險因素對醫院帶來的損失,以此才能真正保證醫院的運行能夠實現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得以落實。
(1)部分醫院存在著負債率較高的問題,這使得負債與自身運營不匹配,進而就會導致在資本結構內使自身債務比率逐漸增高。同時,醫院存在著負債期限不合理的現象,這也會導致醫院在運營的過程中,無法實現及時歸還,進而就會產生一定的財務風險。
(2)很多醫院為了確保自身在運營的過程中,可以承擔更多的醫療服務職能,則會通過盲目投資來進行醫院的擴建。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擴大了自身的結構,這也使得在進行賒賬過程中,部分應收醫療款項就變成了呆賬、壞賬,這嚴重地影響到醫院資金的流動性與安全性,進而也會降低醫院整體的盈利利潤,從而產生財務風險問題。
(3)很多醫院的決策者沒有認識到,當前市場外部環境會對醫院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風險因素,因此很多醫院為了擴大自身的經營,就提升了自身的投資,這也使得在一定程度內會使各科室的產能過剩,最后無法實現滿足自身投資建設的目的,進而就會使醫院在賬目上出現大量資金缺失的現象[1]。
(4)醫院主要的應收款來自醫療保險機構,金額較大,回收時間較長,并且部分款項由于違反醫療保險中心結算規定和考核辦法,會被醫保中心扣款,直接造成醫院損失。這樣就存在應收醫療款與應付耗材藥品款,在結算日期上不匹配,造成醫院資金流動不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醫院的財務風險。
當前醫院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升的經濟運行能力,這也使得我國政府在財政支出上更加偏向于社會其他公益性機構。同時,對于醫院的發展而言,其自身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既包括內部環境,也包括外部環境;而社會經濟、政治、自然條件等宏觀因素導致的醫院運行不暢,這種外部環境導致的風險問題一般無法預見,也無法改變,這也會導致醫院在經營的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的風險問題。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整體醫療市場逐步開始對外開放,這使得國外醫療機構紛紛進入中國投資,并通過新建醫院來實現更高的經濟利潤[2]。而且,當前階段我國會通過公開招標以及集中采購等方式來壓縮藥品及衛生耗材的利潤空間。因此,醫院需要通過對成本進行有效核算來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這也使得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因受內外困擾而導致自身的財務工作開展出現風險問題。基于此,針對醫院的整體發展而言,由于外部環境風險問題不可控,因此本文不做深入討論,而內部環境導致的財務風險問題則有以下四點:
在當前階段中,隨著我國醫療改革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入,使得我國對醫院財政撥款項目逐漸減少,而且當前醫院存在著融資渠道受限的問題,導致醫院在運營的過程中,只能依靠基本的金融借貸來實現維持自身的建設需求。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雖然會降低醫院自身的經營成本,但是由于貸款的高額利息也導致醫院自身在運營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負債能力無法實現滿足貸款的繳納,這也會導致醫院自身增加財務風險的問題。并且,由于金融機構在進行借貸的過程中往往會設立期限,而醫院在運營時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患者繳納的費用,如資金無法按時到賬,將導致醫院延期返還貸款,產生更加高額的延期費用需要償還,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醫院的財務風險問題。此外,醫院自身是具有公益性的部門,它雖然屬于政府機構下屬職能單位,但是在整體運行的過程中,又要依靠收取費用來維持自身的基本運營。而在國家政策規定上,由于醫療收費和藥品必須要按照公益性支出來進行規劃,藥品收費存在著公益性質,導致醫院在經營時,無法通過實現藥品利潤來填補資金空缺,使醫院的運營存在潛在的財務風險。
對于醫院的發展而言,必須要實現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但是,在當前階段內,很多醫院在運營的過程中,往往未進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只短視比較固定資產配備數量,特別是大型設備尤為突出。忽視購置固定資產的成本效益分析工作的開展,即便部分醫院開展了成本效益分析,也往往只是留存于形式,而無法真正實現對各科室實際固定資產的有效盤點,進而就會導致由于各科室之間存在著經濟競爭問題,而出現盲目購置的現象[3]。并且,很多科室由于固定資產盤點不清,經常會在二次購買時使固定資產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這不僅會造成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還會導致由于固定資產長年累月的停用而使其自身出現故障問題,提高了固定資產的維修成本,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內引發醫院的財務風險問題。
由于醫院在運營時,必須要保證藥品以及其他醫用材料能夠滿足各科室的實際使用需求,而囤積物資必然會占用現有的運營資金。雖然,這能夠在一定程度內實現通過量化來降低成本采購價,但是卻忽略了儲存成本以及訂購成本的相關問題。并且,醫院自身在囤積物資時,又要承擔市場價格變化而導致的損失。如果,無法實現針對醫院整體的發展情況進行預估,必然就會導致經濟損失的現象。同時,當前醫院由于被惡意逃費以及相關醫療糾紛所導致的資金無法回籠,都使得在醫療款項上長期處于收賬能力較弱的狀態。從而,導致醫院在運營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存貨結構不合理而導致占用資金較多,進而就會出現由于這些環節無法實現資金回籠導致醫院財務風險問題逐漸增多。
財務風險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只要進行財務活動必然就會有財務風險問題。在過去的經營過程中,醫院自身是由國家包辦,所以很多財務人員自身并不具備風險意識以及風險警惕性,而且受自身醫院培訓條件的限制,財務人員也無法與時俱進地有效提升。但是,在當前階段內,如果財務人員自身業務能力不足且風險意識淡薄,勢必就會導致在醫院經營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問題。
醫院需要通過培訓來實現提高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業務能力,使其在開展工作時,能夠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進而才能通過采取各種防范風險的措施,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并且,醫院還需進一步加強領導管理層的風險意識,這樣才能在決策能力上得以有效體現;確保醫院在未來的經營發展中,可以針對自身所創設的目標進行共同努力。否則,也會導致由于領導人員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使各科室無法實現將財務風險工作落實到科室內部。
在醫院進行融資工作開展前,必須要結合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最終結果進行有效討論,而且要完善預算報表,并確保通過一系列手段的應用來實現對醫院所需求的資金額度進行有效確認。這樣通過開展優化融資活動,既保證實現自身的運營成本不會增加醫院的負擔;還能夠實現在融資過程中,降低醫院自身不能償還債務的能力,確保醫院經營活動健康有序進行。此外,醫院在進行重大投資前,應結合市場實際情況進行預估,這樣通過合理性分析才能夠實現對投資資金進行有效計算,并確保能夠將負債額度控制在安全范圍內,降低融資風險,避免醫院經營活動陷入惡性循環。
財務風險的防范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它必須要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來確保制度的執行能夠直接有效地降低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而且,內部控制制度的應用,要確保其能夠常態化實施下去,還要通過獎懲措施來確保各科室落實到位情況。同時,還可以通過監督體系的建立來防止各科室由于內部競爭而導致出現惡意競爭的情況,這樣才能真正杜絕由于責任推諉、惡意競爭而帶來的財務風險問題。
對于醫療物資和藥品的庫存管理工作而言,醫院可以借鑒其他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來進行內部優化。通過科學管理,確保各科室實際用量能夠通過預估行為來進行預存處理;這樣就能夠有效降低由于囤積過量而導致內部資金流通不足的現象。并且,針對市場價格波動而言,也可以通過適當降低藥品的儲存量來進行有效預防,這樣也能保證在一定程度內,既能實現醫院的正常運行,又能夠滿足醫院的資金流通。
對于醫院的發展而言,財務管理工作必須要落實到位,這樣才能針對醫院整體運營情況進行有效控制,并通過措施的應用來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才能真正實現推動醫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