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清
(福建省晉江市第一中學,福建晉江 362200)
高中地理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 版)》提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要親自實踐體驗才能理解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下面以“傳統工業區”教學為例,說明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地理故事、視頻、生活體驗,或者根據學生預習的程度,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和把握學情,引起學生的共鳴。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進而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例如,在教學高一地理“傳統工業區”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以魯爾區作為案例,引導學生探究資源型城市發展的三部曲——“興”“衰”“ 變”。一提起德國的魯爾區,人們就會想到在煤礦和鋼鐵廠里辛苦工作的人。經過優化環境,調整工業結構和布局,如今魯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服務業和其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接下來,教師可以播放關于魯爾區的視頻,曾經德意志工業心臟——魯爾工業區,如今“硬核”不再,2018年12月21日,當地最后一座黑煤煤礦宣告關閉。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探究魯爾工業區發展的好奇心受到激發。此外,教師還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關注家鄉工業的改造,如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到“泉州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進行社會調查。泉州“源和堂”是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工業廠房的代表,是泉州重要的工業遺產。如今,“泉州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是一個以保護工業建筑、保護工業遺產業態、展示文化創意產業魅力的示范園區。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資源型城市會經歷“興”“衰”“變”這三個階段。因此,創設經歷式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將所學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像和圖表材料及德國魯爾工業區案例,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從傳統工業區的核心概念解讀—形成過程—發展特點—面臨的問題—改進的措施,將教材的知識情景化、直觀化,并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德國魯爾工業區案例,以繁榮—衰落—整治為主線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通過實踐、體驗、觀察、嘗試、感悟,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代信息有機融合,擴大了知識面,有利于地理思維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借助問題與案例故事建構、同質異構引導學生探究美國工業區。
(1)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傳統工業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是什么?與德國魯爾區相同的區位條件是什么?不同之處有哪些?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尤其是20 世紀中后期,美國東北部工業區陷入蕭條狀態的原因是什么?
(3)你能為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嗎?
運用這個案例目的是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學會知識遷移,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種體驗式的交流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比較不同區域異同點的基礎上總結規律。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尋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發現規律,并讓學生學會與同伴交流、合作,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思考,在體驗中成長。
高中地理課本中“讀圖思考”“問題探究”“活動探究”“案例探究”等欄目提供了豐富的問題素材,在引導學生探究“魯爾區的興盛”“魯爾區的衰落”“魯爾區的振興”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
(1)描述一下魯爾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形成心理地圖,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
(2)分析魯爾區發展傳統工業有哪些優越的區位條件。(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地圖上提取信息,培養學生閱讀、分析、運用工業圖表和工業數據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3)分析魯爾區傳統工業衰落的原因和探究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之路。(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4)通過課本活動題“遼中南工業區”案例與魯爾區比較,分析中外傳統工業的區位條件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材料學會案例分析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教師通過聯系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分組探究,并進行角色扮演。每組選出同學扮演東北老工業區的領導和記者,圍繞振興東北應采取哪些措施,以及魯爾區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展開提問。之后,各組學生運用圖像信息,以圖釋文、以圖釋理,進一步分析文字信息和相關數據。因此,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形成開放性的思維結構,進而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大自然和社會中開展體驗性學習,或者通過社會調查感受學習的價值和樂趣。教師通過布置課外作業:考察你熟悉的一間企業或工廠,分析該企業的區位優勢有哪些?有哪些不足?你有何良策?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寫出《晉江的陶瓷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及整治措施》的小論文。眾所周知,晉江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是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鄉,陶瓷文化底蘊深厚。豐富的礦產原料,加上便利的海上交通,使晉江的陶瓷聞名于世界,產品遠銷歐美。然而,在迅猛發展的背后我們看到:工廠周圍環境每況愈下,與經濟迅猛發展帶來的巨大利潤相比,環境污染也不容小覷。可以說,人們在收獲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環境代價。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發現了問題,并積極探討如何保護家鄉的綠水青山,這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學生在課外考察中,體驗自主選擇考察主題、資料收集、方案制訂、研究實施、活動設計和交流考察成果等過程,學會了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并在體驗中運用地理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善于運用體驗式教學,設計開放式的問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同時重視多向互動、動態生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