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通化市委老干部局
2017年我國頒發了很多的政策,其中關于會計操作規劃的一條尤為重要,《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新會計制度)的頒發,對于改變傳統的會計方式有重要作用,新的會計政策也是極大改善了傳統模式下“不精準、漏洞多”等問題。同時完善整個會計工作體系,使會計在工作中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核算,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把行政單位可能存在的問題擺在國家眼前,從而提高單位對于資金的使用效率。
新會計制度無法有效在行政業單位推廣的主要原因還是會計人員對傳統核對方法使用的比較熟練且順手。在單一模式下會計在核算進度上有快有慢,致使會計與會計之間的銜接速度太慢。但是在新會計制度下,使用平行記賬的方法進行核算,這種核算方法可以使會計在核算時先進行適度分離,再相互銜接隨后進行最后核算。而平行記賬法是需要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兩個崗位共同進行的,這樣單位便需要更多人力與更高精準度,同時,新會計制度下報表的內容也需要精細化,這樣會計在填寫報表內容時工作量和難度也會增加,但是新會計制度改革是時代的發展趨勢,所以只有面對問題才可以解決問題。
在新會計制度下對于核對方法有著部分重復性,這也使得有些行政事業單位不愿做出改變,雖然新會計制度下對于固定資產、建設用費、支出明細核算提出了詳細的方法,但是整體使用方法還是原本的方法,歸根結底只是在原本的核對方法上進行改進加強。但是新的政策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數據,在有些核算項目上會進行重復性的核算,其中折舊核算是需要重復進行核算最明顯的項目,因為折舊核對需要進行折舊資產和累積折舊兩個方面進行核算,總體而言,折舊核算項目無法充分適應新會計政策的實施。同樣對于資產類或者保障類的核算項目也需要進行重復性的核算與復雜的整合。
行政事業單位通常不會進行投資支出,所以部分單位不會設置獨立的科目進行投資項目核算,不過也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會選擇一些可以服務大眾的項目進行投資,但是在投資核算過程中往往需要別的科目進行核算,而這樣便會導致會計沒有這一方面的經驗,從而造成核算不準確、報表不清楚等問題,而新會計制度下讓原本就難以核對的項目變得更加困難。
新會計制度下對于資產、負債等方面增加多個科目,這使會計人員在工作中需要學會更多的核算方法,同時需要把所有科目進行重新地分化,這就需要會計人員進行大量的學習才可以做到更加規范的核算步驟,使整個工作過程變得有條不紊[2]。
以往的財政報表整合當中無法做到數據準確且有效,這就需要管理層領導從多個報表才能得到準確的信息。在新會計制度下,雖然可以做到數據精準有效,但是對報表的整合過程會變得復雜。例如,財務報表需要引入權責發生制進行整合;預計報表則需要收付實現制進行整合,這兩種方案的增加使得報表整合難度增加,并且在新會計制度的規范下,很多科目進行核算時需要用到這兩項新規定,除此以外“預算結余和盈利差異表”都需要添加兩種方案進行核算。所以報表整合更加復雜,這就需要會計在整合報表時要做到更加準確的操作。
會計在往常核算時可以通過工作經驗進行經濟核算,但是新會計制度的加入讓傳統的核算工作不再適合,因為新的制度需要讓會計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而以往的方法無法做到精確的數據體現。在以往行政事業單位中只需要使用單一的收付實現制便可以進行核對,由于方法單一,使得很多會計人員依靠運用豐富的經驗進行數據核對。但是新會計制度增加了權責發生制這一項核對方案,要求會計人員需要用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同時進行核算,而這種新的政策使很多會計做不到有效的轉變,致使工作效率更加緩慢。這就要求會計工作人員在掌握更加有效核算方法的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核算能力以適應新政策帶來的變化,使自身能快速適應新政策。
傳統會計科目分配時對于人員的分配存在不準確性,所以極其容易在賬目上出現漏洞,使工作更加復雜與緩慢。但新會計制度下,它把所有核算方式分成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兩大類。財務會計主要負責單位資產核對、負債核對、凈資產核對、收入與支出等,而預算會計僅是對所有支出與收入進行核算。這樣的分配可以使會計在工作中可以暫時地分開進行,隨后再進行結合,這樣的優勢是可以讓賬目更加清晰準確的呈現,同時對報表數據也可以有更好的分析。另外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將之前的核對方法進行整合,隨后進行調整,使得單位可以將以前的方法更好地融入里面,從而使行政事業單位在經濟核算時可以更加準確有效地進行,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對于核算這一項可以更好地進行操作,使核對水平整體加強。
在新會計制度的推廣下,很多會計工作方式與信息整合做到了統一的標準,這樣的優勢使每一位會計人員在核對時都可以進行準確有效的工作,讓核對完成的報表可以在整合時更加準確,而且核算結果與虧損情況也能夠得到更加科學的對比,同時利用新會計政策可以在一些資產上有著更加合理的核對方法,使信息質量更加準確直觀。在會計核算中財務與預算共同進行時也不會出現賬目結果不一致的現象,有效地減少因自身問題造成資產核對不準確、漏算、多算等問題,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
在行政事業財務支出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現實制很難做到統一的管理,例如: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財務支出時做不到快速審批或者賬務匯報慢等問題。但是在新會計制度改革下,將會極大改善權責發生和收付實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使單位資金使用與審批可以更快地進行,同時在匯報時可以做到快速記錄資金使用情況,為以后做報表提供依據,而且合理的改革可以讓資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充分。新會計制度改革下管理人員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掌握資金走向、盈利虧損等財務信息,為制定正確經濟決策提供保障,進而提升投資效益。
在傳統投資核算中因信息掌握不夠精準,使得盈利與虧損部分無法精確計算,而新會計制度改革可以讓復雜的核算過程變得更加規范化,賬目也更加清晰。在賬務清理與財產清查中,新的政策可以使被投資方經營時的虧損與盈利更好地表現出來,尤其是在長期投資管理上可以通過報表數據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同時通過報表信息對虧損地方做到及時彌補,或者發生資產負債情況時可以做到及時清算。可以利用新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投資方面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調整,改善以往的核對方法,對投資過程進行更加準確的監督,使得對方在發生問題時可以做到快速整改,同時也可以通過報表的方式清楚知道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情況和資金流入方向。
因受到傳統工作方法影響,很多工作人員不能及時做出改變,這使新會計制度無法有效展開,為了員工可以更好地適應新政策,行政事業單位應對每一位員工進行工作培訓。例如:相關單位可以通過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授課,通過授課的方法使員工做到各項核算都可以進行規范且效率的工作。當然在加強培訓的同時也要對員工進行思想教導,使其認同新政策的正確性,從而讓員工學習新政策的主動性。通過專業指導會計工作人員可以在新會計制度中使用更好的工作方法進行核算任務,從而改變傳統的工作方法,使其后續核算更好地開展[4]。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制度往往難以適應目前新的環境,傳統制度的漏洞也會不斷增加,所以這時應用新的制度便是應對這一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新會計制度”的推行便可以解決傳統會計“核對難、準確性差、報表內容過多、突發問題發現難”等問題。而且新會計制度在推行中更多的行政事業單位紛紛反映新政策在實際工作中有著較大的改變,提升信息精準性讓資金的使用更加合理與規范,所以新會計制度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性作用。另外,在核算過程當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地進行優化,這樣才能更加高效進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