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
在實行新會計制度下,關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問題在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了能夠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信息更加準確,使資源得到充分的配置利用,就需要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進行重視,在新制度下完善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防止資源流失和浪費,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推動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獲得更加穩定的發展。
這種計算方法主要是以工作量為主,通常是在具有較大固定資產損耗、經濟效益不均衡的單位進行固定資產核算。在使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計算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根據行駛里程計算折舊,單位里程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總行駛里程,二是根據工作小時計算折舊,單位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小時,三是根據臺班計算折舊,單位臺班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臺班數[1]。
這種方法主要指的是依據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計算平均折舊,通常計算方式較為簡單,應用也比較廣,也被叫做直線折舊法。在預計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時,不僅需要考慮固定資產的應用,還要考慮到因技術工藝的改進而使固定資產不能滿足使用的實際狀況。對不同階段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需要根據固定資產的使用性質和年限,應提折舊額可以平均的分攤到預計年限的各個會計期間內。計算方式主要是:年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年折舊率=年折舊額/原值或者是(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或者原值×月折舊率[2]。
由于固定資產在使用中必定會發生損耗,也就必定會造成固定資產價值的實際價值與賬面上價值出現差距,也就必然使得事業單位資金的使用,不能夠被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來。這樣,必定會對事業單位實現精準的會計核算,產生嚴重不利的影響。新的會計制度,對于固定資產折舊計提規定和具體操作的明確,明顯有助于推動實現事業單位的精準財務管理,有助于事業單位的長效穩定發展。
會計核算需要在實際發生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損耗,從投入使用到最終報廢的整個壽命周期內,固定資產的價值逐漸下降,這就反映了使用價值隨著時間變化與最初價值是不同的。對固定資產,按照一定的方式計提折舊,能夠更準確地反映資產當前的價值,會計信息要求能夠真實可靠的反映使會計信息賬實相符,保障會計信息的質量。在實行新會計制度后,對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問題有了更明確的要求,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實際價值狀況可以得到及時的反映,這樣對于提升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也有推動作用。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的有關內容在有了充分的掌握后,在實行新會計制度時,會計核算中有關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影響才能更好地保證積極的一面。根據事業單位的發展實際情況以及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對計提折舊問題進行強化管理,特別要重視單位的資產負債表,在各個會計期間內對資產負債表進行詳細的反映。固定資產的減少、凈資產中固定資金的減少等,都會較大程度的影響期末的凈資產額,使整體資產降低,這樣有關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就會受到影響。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保值率如果出現降低,對單位負責人的績效考核會產生影響。如果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率降低,債權人可以提供資金保障的資產負債率以及資金業務的開展都會出現不利的影響,事業單位整體的績效考核率就會降低,從而使單位負責人的績效考核率降低。另外,在實行新會計制度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有關制度在完善實施后,固定資產的增加額度會受到影響,在價值標準的資產額就會下降。
絕大多數事業單位以往在固定資產的核算方面沒有進行計提折舊,因此會計人員在這方面的業務處理上往往經驗不足。在實行新會計制度后,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上,前期可能會出現會計工作量大幅增加,但計提折舊的效率和質量都不高的情況,而且有關計提折舊的制度和以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具有一定的區別,這樣會計人員的相關工作也會發生變化。在新制度下,需要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進行相應的調整,財務會計人員需要對資產核算業務進行強化學習,以更好地適應新制度下的固定資產管理要求。
事業單位的內部組織結構涉及的部門和人員較多,因此工作內容也較多,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往往都有單獨的部門進行負責。在管理實物資產時,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內部,還涉及很多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資產預算、固定資產的領用、出入庫管理以及報廢管理等。這些工作除了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人員外,還需要事業單位中其他各個部門的有效配合,對固定資產的相關數據進行及時的整理和保存,這樣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才能更好地保證其準確性。在實行新會計制度后,有關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如果對政策掌握不足,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管理就會在具體工作中遇到阻礙,影響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事業單位在開展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時,要根據組織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首先,在進行計提折舊之前,需要對本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充分的調查,以掌握其詳細情況。需要強調的是,在處理固定資產時,要在詳細了解事業單位運營狀況的基礎上進行,防止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出現稅前扣稅的情況發生。另外,計提折舊的計算方式要保證準確,使會計信息得到真實可靠的反映。有關計提折舊的方法需要保證一致性,如果單位的折舊方式發生變化,有關折舊的差額需要設置折舊基金核算,根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需要,逐步優化計提折舊核算的方法,使會計核算的質量得到良好的保證。再者,固定資產處理的過程中,會存在凈殘值,由于存在人為因素影響,處理時需要依照有關制度標準進行,對固定資產的凈殘值進行有效的估算,使會計核算的整體保持精準性。
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與其他部門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有獨立的部門進行固定資產管理,但由于各種實物資產,都是在各個不同的專業部門中進行使用,因此在進行資產管理和計提折舊時,需要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進行協調配合,這樣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才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要實現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的精準進行,對具體的工作內容及職責,需要進行清楚的設計和規劃,落實到具體的部門人員中。這樣,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在進行計提折舊的有關工作時,可以準確地找到各個部門的對接人,這樣相互之間的溝通也更加順暢,在協調配合下,會計核算的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得到提高。在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提折舊的節點及范圍不但都有嚴格的規定,還有明確的要求,這樣事業單位在有效的內部協調配合下,便可以保證固定資產價值保持賬實相符,這樣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才可以得到準確地反映。
不管是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還是財務人員,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都需要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這樣工作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質量和效率,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進行提升。首先,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需要加強有關計提折舊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可以通過進修學習、參加交流活動等,強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專業能力。另外,事業單位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招聘除了要注重學歷外,還要對其能力進行考察,適當的提高準入門檻,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的素質。再者,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計提折舊問題的重視,使其在思想上充分地認識到計提折舊的重要性,建立責任意識,以積極的態度開展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反映。
事業單位的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較多,通常種類也比較繁雜,在實行新會計制度后,有關固定資產的核算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如果在核算管理時僅依靠人工進行,會使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核算的準確性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事業單位可以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將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的相關數據都統一納入信息系統中,依照標準的計提折舊要求進行自動計算,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另外,為了能夠使固定資產的核算更加真實可靠,需要對會計信息的披露進行強化。有關固定資產的會計信息披露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可回收資金預算進一步認證,在新會計制度下,對有關的會計制度細則進行明確的制定,根據會計制度的規范要求,對會計信息進行披露,防止出現信息不準確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需要得到重視,進一步加強計提折舊的有效性,對于提高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有很好的幫助,能夠推動事業單位長效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