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芳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1215)
當前,在廣播影視業日益發展的勢態下,人們對聲音的要求逐漸提高,如語言松弛有度、字正腔圓、口型吻合等。配音專業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設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我國廣播影視業培養一批批優秀的人才,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學生不僅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聲音,在配音時還能夠惟妙惟肖,使人們對聲音的多樣化需求得到滿足。然而,在現如今的配音專業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不論是對學生配音能力的提升,還是專業未來的發展,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信息化技術在配音專業教學中的融合應用,能夠賦予配音專業教學新的活力與生機,有助于豐富教學手段,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1]。信息化技術與配音專業教學的融合,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促使其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還能夠彰顯配音專業所具有的價值,為其今后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
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中,信息時代在電動機、電話、電報等標志性產品中逐漸體現;到了20世紀初,無線電通信、電視機、飛機等產品的誕生成為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敲門磚;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第一部電子計算機的投入使用,阿波羅號的順利登月以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標志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并且一直延續至今。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化技術的出現,對于人類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工作方式創新、學習速度越來越快、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等,而挑戰則是人們對計算機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知識的快速獲取等。
對于教育領域來說,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融合應用,不僅可以為教育事業的發展開啟新篇章,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進程,而且可以解放禁錮著教學工作者的教學思想,為其提供便利的教學工具。對于學生來講,信息化技術能夠滿足他們對學習的新要求,實現智力、思維、素養的綜合發展[2]。基于信息時代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配音專業教學的相關教師要予以高度的重視,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有效融合,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吐字發音正確、清晰是學生做到“聲音美”的基本保證。發音正確,即不能出現讀錯字的情況,或是用直譯的方式將方言變成蹩腳的普通話;清晰是指吐字清晰,不可含糊其辭,當配一句話或一段文字時,要抑揚頓挫,有節奏感,嚴禁出現前言不搭后語,詞不達意等情況。在配音專業教學中,只有學生具備“聲音美”的素養,才能夠確保后續學習的順利進行,使課堂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障。
配音是一門藝術。要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藝術形式通過聲音進行表達,就要要求他們應具備“圓渾清亮”的專業素養。所謂的“圓渾清亮”就是聲音流暢自然,圓渾雄厚,悅耳動聽,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僅靠一朝一夕是無法實現的,而是需要學生經過日積月累的訓練,熟練掌握不同聲音的特征和藝術性。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教學過程中選擇的方法,既可以耗費師生少量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又可以獲得絕佳的教學成效。在配音專業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方式的選擇與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都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合理的選擇和規范,而不是墨守成規,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開展配音理論知識教學、配音訓練等教學活動[3]。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技術與配音專業的融合,并不是完全否定或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對其進行調整和規劃,以達到教學過程、教學結構、教學媒體三者最優的目的。
整體性原則指的是將專業中各個元素形成的整體視為研究對象。因此,在配音專業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整體性”的重要性,不要將教學內容與信息化技術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要根據教學所需、學生的學習所需,有意識地將信息化技術與配音專業教學進行緊密的聯系,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唯有此,才能夠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所具有的價值,促進配音專業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也就是說,當前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人素養。因此,在配音專業教學中,教師在融合并應用信息化技術時,除了要以發展的眼光去教育和引導學生外,還要注重新技術、新手段的滲透,使配音專業教學更具時代性、前瞻性和藝術性[4]。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加快配音專業教學未來的發展進程,而且符合廣播影視業對配音人才的新要求。
4.1.1 微課的制作
微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等優勢,其最突出的特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首先,要了解微課制作軟件和APP的使用方法,如拍大師、EV錄屏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其次,教師要立足于學科屬性,找準微課制作的側重點,對于配音專業教學而言,其重點在于聲音的訓練,所以教師可以自己錄制聲音課件或是上網下載有關聲音訓練的視頻,然后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穿插其中,并將制作好的視頻上傳,讓學生進行觀看;最后,教師要在班級網絡平臺中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根據他們對聲音的運用和掌握情況進行指導。微課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還能夠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4.1.2 微課的運用
因微課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所以不論是在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堂知識講解與訓練,還是課后復習鞏固,都可以對微課進行運用。學生在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時,可以觀看教師上傳的視頻,揣摩視頻中的人物對聲音的表達和運用,然后進行練習,或是上網觀看相關的教學課件,以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觀看微課中呈現的視頻,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視頻中的人物配音,視頻既可以是影視中的經典片段,如《大話西游》《盜夢空間》等,還可以是動畫片,如《小豬佩奇》《熊出沒》等,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可以獲得良好的配音效果;而在課后的復習鞏固階段,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視頻,查漏補缺,逐漸提升自己的配音能力[5]。
在信息時代下,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為各個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各大網絡視頻、品牌的APP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配音秀也是其中之一。正因如此,才能使手機更加方便快捷,滿足使用者的各項所需。配音秀不僅是一種手機配音軟件,還是原創配音短視頻社區,囊括了明星主持、配音達人、著名配音老師等眾多優秀配音作品。在配音專業教學中,如果教師將此軟件引入到課堂中并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運用,配音秀所具有的個人配音、合作配音等功能,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配音秀APP的引入和運用,有助于降低配音難度,豐富學生的配音素材,使其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是普通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6]。此外,通過對配音專業教學的了解可知,其課程設置大多為16周32學時左右,而且學生在學習時除了要掌握配音相關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對人物配音、商業語言配音、專題紀錄片配音等主要內容進行學習,如果靠僅有的課時完成如此繁重的學習和配音任務,其學習成效會與實際目標相差甚遠,而配音秀APP的合理運用,能夠將學生的課堂延伸,促進其學習質量與課堂效果的全面提升。
在信息時代,通過信息化技術與配音專業的有效融合,不僅改變了現有的教學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以往相比,他們對配音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助于促進教學質量、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熟練掌握配音專業教學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善于學習信息化技術的操作技能,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所具有價值,彰顯信息時代的魅力,實現配音專業教學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