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必亮 編輯/王亞亞
疫情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但同時也給中國和參與共建的國家帶來啟發,為“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提供了新思路、新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近七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外成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方案、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對內成為新時代引領全國擴大開放、發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主要抓手。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生活帶來巨大沖擊,也給“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但與此同時,疫情發生也給當前和今后的“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我們只要能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深刻認清“一帶一路”建設的階段性特征,就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把握好方向,克服困難、抓住機遇,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共建行穩致遠,不斷取得新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不少現實困難。首先,疫情使世界上很多國家被迫在一定時期關閉國門,嚴格限制其他國家的人員、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流入本國,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出現受阻/斷裂,造成有些“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因為生產要素供給跟不上而出現停工或開工不足的現象。其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萎縮,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大幅下滑,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因此未來幾年對于重大建設項目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方面的支持力度,會有所下降;此外,不少國家還出現了企業大量破產、銀行壞賬大幅上升、外資大量流出、本幣貶值等情況,也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不利影響。這些不利影響直接累及我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一些企業及其所開發的項目、產業園區甚至出現了較嚴重虧損,加上無法及時得到項目所在國政府的支持與幫助,面臨破產倒閉風險。但同時也應看到,在當前復雜的形勢下,“一帶一路”建設也表現出強勁的韌性、頑強的生命力,并呈現出諸多亮點。
一是中歐班列逆勢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普遍停航停飛;而跨境鐵路運輸由于具有分段運輸、不涉及人員檢疫等特點,受疫情影響較小。這使得部分原本通過海運/空運的貨物改走鐵路運輸,從而給中歐班列帶來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疫情使得短期內歐洲國家對醫療防護設施和相關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而中國由于疫情防控形勢較好,復工復產較快,在短期內為歐洲國家生產了大量其所需產品,進一步增加了中歐班列的運輸量。此外,由于歐洲有些國家的城鎮和鄉村地區既沒有機場,也不臨海,鐵路運輸則成其唯一選擇。綜合上述因素,中歐班列今年以來開行次數和貨運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逆勢上升。
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從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看,2020年1至2月平均每月不到600列,3月增加到809列,4月增加到979列,5月超過1000列,達1033列。隨后的6、7、8月份也都超過1000列,分別為1169列、1232列和1247列,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從發送貨物量來看,2020年3月是7.3萬標箱,4月8.8萬標箱,5月增加到9.3萬標箱,7月和8月均為11.3萬標箱。
二是電商貿易另辟蹊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初期,世界貿易組織曾在4月初做出預測,認為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12.9%—31.9%。但世貿組織在10月初對預測進行了更新,認為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只會下降9.2%。2020年全球貿易實際情況之所以比預期要好,除了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外,電商對于促進疫情下的跨國貿易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以中國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1—7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5.1億元,同比增長15.7%,已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我國過去幾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絲路電商”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跨境電商貿易已實現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全覆蓋。這些國家的優質貿易公司,或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電商貿易,或與中國公司聯合創辦電商公司,或自己創建新的數字交易平臺。其中,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電商貿易異軍突起。2020年8月,貝恩公司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2020年的網購人數將比2019年翻一番,達到3.1億;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國數據也都表明,疫情期間這些國家的網購人數已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3—4倍。
三是堅定推動復工復產。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初期階段,“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出現了短暫的停工,但絕大多數建設項目又都很快復工,有效保障了項目的建設?!耙粠б宦贰苯ㄔO核心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項目,在疫情發展最嚴重的3月被迫中斷建設,但很快于4月有序復工復產??龉范诠こ獭⒖逄厮娬?、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瓜達爾港、瓜達爾新國際機場等各個建設項目,目前都處在正常建設中。
中企在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地的一些重點項目,也在抓緊時機復工復產。如在印尼,由中國路橋承建的萬隆高速公路項目,3月暫停了部分區域施工,但至5月底已全面復工;由中國電建承建的雅萬高鐵項目3號隧道建設工程也在4月底順利實現貫通,而該項目的3個梁場也在9月初開始架梁,雅萬高鐵在疫情中建設順利。作為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老鐵路建設也并沒有因為疫情而中斷建設,最新進展是位于中老邊境的連接兩國的近10公里的跨境隧道——友誼隧道于9月13日成功貫通。在非洲,中土和中鐵聯合建設的非洲大陸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即使在疫情最嚴重時期,亞吉鐵路運維聯合體也沒有停工,不僅為埃塞俄比亞疫情期間的各項運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扭轉其開展商業運營2年多來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的被動局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做法。
四是中國-東盟貿易合作邁上新臺階。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從2020年一季度開始,東盟一躍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8月,我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總值為4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8%,我國和東盟已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之所以出現這一積極變化,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中國和東盟的疫情防控有效,且相互支持,特別是相互開通快捷通道,便利人員往來。其二,雙方利用疫情催生的新產業和新業態發展機會,抓住2020年是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的時機,積極開展“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東盟商貿通數字化平臺建設”等電商貿易建設,大大促進了雙邊貿易的快速發展。其三,以投資促貿易。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對東盟投資62.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53.1%,占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總額的76.7%。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雙邊貿易的更快發展。
五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貿易繼續增長。盡管疫情肆虐,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投資貿易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從投資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8個月,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占同期總額的17.2%,較2019年提升4.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729.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60.2億美元,分別占同期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的54%和57.9%。從貿易看,2020年前8個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86萬億元,同比增長0.5%,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29.2%,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0.3個百分點。
疫情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但同時也給中國和參與共建的國家帶來諸多啟發,為“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提供了新思路、新機遇?!耙粠б宦贰苯ㄔO前景也因此變得更清晰、更光明。
正是有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深刻體驗,相關國家深化了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一帶一路”倡議的凝聚力、向心力更為強勁。
一是歐美企業受疫情影響,對發展中國家投資大幅減少,客觀上增強了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投資的依賴程度,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期望值更高。不少國家在疫情困難時期提出了更積極、更深度地參與和擴展共建“一帶一路”內容的迫切愿望。以巴基斯坦為例。近期,巴基斯坦政府正式批準了由中國企業建設ML-1鐵路升級改造的重大項目,同時重申了巴基斯坦政府全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堅定態度,并表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此,巴基斯坦與中國已達成共識:在前幾年大規模開展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從2020年開始將更加重視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對農業發展、工業園區建設、醫療衛生和科技等產業的發展促進,全面帶動和促進巴基斯坦經濟發展。而菲律賓在經受了疫情嚴重擴散的考驗后,頂住了美國要求其取消參與南海島礁建設的中國公司在菲律賓建設項目的壓力,決定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其“大建特建”計劃緊密對接,繼續讓相關中國公司推進其在菲律賓的項目建設。
二是由于中國疫情控制良好,加上前幾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中國今年面對外部局勢變化,對外投資依然活躍,尤其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呈現出積極的增長態勢。
三是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不僅得到了維護,而且還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即“從實際需要出發,從主要共建基礎設施”拓展到了“共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盡快恢復、共同努力使各自發展潛力得以更好釋放”上面來。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在疫情防控中所應發揮的特殊使命——共同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和增長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既讓世界各國發現了目前存在的“短板”,也讓多國從中看到了希望。二者綜合考量,就可發現今后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
一是繼續建好陸上、海上、空中絲綢之路,繼續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構建全球互聯互通網絡體系的重點工作來抓。中歐班列在疫情期間的突出表現,大大增強了相關國家進一步促進鐵路運輸特別是跨境鐵路運輸的信心和決心。隨著疫情逐步緩解,海上運輸和空中運輸的作用也開始得到恢復,而在聯通世界,推進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入發展中,海運和空運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尤其如此。
二是要特別重視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大力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業態,在此次疫情期間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對促進各國貿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跨境電商則對促進國際貿易產生了積極影響。廣義上,數字經濟對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意義尤其重大。根據2020年9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東盟國家也從疫情中得到啟示,正加大與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大力推進數字轉型發展戰略。今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應更多地與相關國家合作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增加對區域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積極與相關國家分享數字經濟的發展經驗,致力于消除“數字鴻溝”,促進參與共建國家通過快速實現數字化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是加快健康絲綢之路建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2015年10月,中國就發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推進“一帶一路”衛生交流合作三年實施方案(2015—2017)》,開啟了在衛生領域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交流合作;隨后,在2018年中非達成的“八大行動”計劃中,“實施健康衛生行動”成為重要的一項,主要內容包括:優化升級50個醫療衛生援非項目、重點援建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和中非友好醫院等旗艦項目、開展公共衛生交流和信息合作、實施中非新發再發傳染病等疾控合作項目、為非洲培養更多的??漆t生等。本次疫情期間,中國更是多方努力幫助和促進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更好地建設健康絲路之路。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多次派出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1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捐贈抗疫物資。未來,中國還應不斷開拓新的領域,以推進建設高質量的健康絲綢之路。
四是更加深入地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在這次疫情暴發之際,很多發展中國家一些重要產業基本產能嚴重不足,特別是在糧食安全、防疫和抗疫物資生產、藥品生產等方面,存在較大缺口。因此,今后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國可考慮利用制造能力強、資金較充足、適用技術性價比高等優勢,增加對農業、制造業、醫療衛生產業等領域的投資與合作生產,盡快改變相關國家缺醫少藥、糧食短缺、民生建設欠賬等重大問題。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很多國家經濟因此受到重創。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期。鑒此,在今后“一帶一路”共建中,應總結過去幾年的建設經驗,并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重點把握以下三點:
一是有的放矢,抓建設重點。之所以要抓重點,是因為疫情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造成了嚴重打擊,很多國家的經濟和財力變得十分脆弱,且我國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利影響,必須集中有限財力精準建設,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力求取得更好的投資效益。
首要是抓好重點區域項目建設。當前東盟與我國投資貿易合作形勢良好,應作為今后共建“一帶一路”的首要重點區域?!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以及由此展開的一系列新合作,必將為中國與東盟之間“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度合作提供新動能。接下來是東亞地區,要進一步加強中日韓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此外,包括中東歐在內的歐洲地區也應是今后重點區域。目前,中國和歐盟都在為爭取2020年簽署中歐投資協議進行努力,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建立的“17+1”合作機制也已取得許多積極成果,這都將為今后共建“一帶一路”提供良好的支撐??紤]到歐洲國家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許多國家積極尋求更加穩定的出口市場和新的投資來源,中國和歐洲在今后“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會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除重點區域外,今后共建“一帶一路”還需從資源互補、合作共贏出發,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定重點國家、重點產業、重點項目。
二是抓住構建“雙循環”的歷史機遇,促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綜合考慮當前疫情形勢及我國和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新思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其一,盡快構建起國內大循環主體,這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核心在于更加充分地擴大內需,關鍵在于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其二,進一步促開放,以形成在更加開放環境和條件下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循環,即國際循環;其三,將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并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由此可見,今后我國與相關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目標和基本思路,就是要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成上述新發展格局更好地形成。就此而言,共建“一帶一路”是促進我國國際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
三是要特別重視風險防范。受疫情和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今后共建“一帶一路”的風險會比以前更高。因此,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時,要把防范系統性風險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相關機構、部門應對計劃投資經營的地區、國家、行業、項目等相關風險因素,做深入系統的調查,以管控好風險。這個問題,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都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