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才
近十年來,國內創意寫作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呈現出不斷深入、日益繁榮的景象。隨著理論的自覺、實踐的豐富、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創意寫作的重要性將更加突顯,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都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實施創意寫作教學、培養創意寫作人才既是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和重要使命,更是關涉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因此,可以預期,創意寫作將迎來更加生機勃發的明天。同時,創意寫作的教學與實踐也任重道遠。迄今為止,對創意寫作的內涵、創意寫作在學校教育中的定位,學界也有不同的認識,各學校對創意寫作教學的實踐探索也多種多樣,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理論總結和實踐探索不斷提升創意寫作人才培養的效果,推進創意寫作事業的發展。
何謂“創意寫作”?創意寫作的英文為“Creative writing”,直譯為“創造性寫作”。據學者考證,自1970年代初至1990年代,從總體的譯介趨勢看,將Creative writing翻譯為“創造性寫作”是主流的譯法,大約1980年代中期開始有個別譯者將Creative writing翻譯為“創意寫作”,1990年代以后將其翻譯為“創意寫作”的文獻開始逐漸增多①參見宋時磊:《創意寫作在中國接受與傳播的歷史考析(1959-2009)》,《寫作》2018年第6期。。進入新世紀直至今天,雖然將Creative writing翻譯為“創意寫作”已逐漸獲得廣泛認可,但仍有學者堅持運用“創造性寫作”的概念。
從“創造性寫作”主導到“創意寫作”流行,雖然只是對同一個英文表達的不同翻譯,但實際上涉及到人們對Creative writing這一概念內涵理解的差異與變化,也多少能折射出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更替。
從現今學界的研究和學校的實踐來看,對“創意寫作”內涵的認識大致有兩種傾向:一是認為創意寫作就是文學創作,即“創造性寫作”,這既是英文Creative writing的本義,也是英語國家創立“創意寫作”項目的初衷和主流傳統?!皠撘鈱懽鳌痹诿绹d起,最初就是以“一項在全國高校內開設的小說、詩歌寫作課程的校園計劃”和“一個招募小說家、詩人從事該學科教育教學的國家體系”的形式起步的①D.G.Myers,The Elephants Teach: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Preface (xi).轉引自許道軍、葛紅兵:《核心理念、理論基礎與學科教育教學方法——作為學科的創意寫作研究(之一)》,《寫作》2016年第3期。。作為創意寫作教學的發源地,美國愛荷華大學自1936年啟動“創意寫作項目”(Creative writing Program)、開設“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到 1967 年,安格爾和聶華苓創辦“國際寫作項目”(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它所開創的文學創作教學模式和作家交流平臺,及其廣泛的影響就奠定了這一傳統的基礎。目前已有的具有較大影響的關于創意寫作的教材或論著也大多為文學創作類,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自2011年開始陸續出版的“創意寫作書系”(以引進國外成果為主,已出版50余本),其中除了有關回憶錄、應用寫作和新聞寫作的幾本以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是關于文學創作的。因此,出版社在關于該書系的介紹里稱“這是國內首次系統引進國外創意寫作成果的叢書,它為讀者提供了一把通往作家之路的鑰匙”②《“創意寫作書系”介紹》,參見[美]多蘿西婭·布蘭德:《成為作家》,刁克利譯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43頁。。其中,對推動美國創意寫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作家多蘿西婭·布蘭德于1934年出版的《成為作家》一書,被稱為創意寫作界“長盛不衰的經典”,正如書名所示,“這本書的全部內容就是講述關于作家的神奇魔力”③[美]多蘿西婭·布蘭德:《成為作家》,刁克利譯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4頁。。另一本具有廣泛影響的著作是美國作家、編劇于爾根·沃爾夫所著的《創意寫作大師課》,在這本書中,作者提煉了“過去兩個世紀以來的偉大的經典小說,以及已經顯示出恒久品質的近作和電影”“這本書的精髓就來自于那些經典大師的建議”④[美]于爾根·沃爾夫:《創意寫作大師課》,史鳳曉、刁克利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6頁。。這種將創意寫作基本等同于文學創作的理念和教學實踐也為我國一些學者和高校所接受。1980年代由武漢大學開始,隨后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陸續開辦的“作家班”,2009年,陳思和、王安憶在復旦大學創立的我國第一個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學位點,走的就是文學創作的路子,其中也有美國創意寫作傳統的影響。武漢大學首創“作家班”,是教育家劉道玉校長掌校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系列成果之一,也是學習借鑒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的產物。在武漢長大的聶華苓既是著名海外華文作家,也因與丈夫安格爾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而廣為人知。“20世紀80年代初,聶華苓返回故鄉武漢,這次到訪對隨后以武漢大學為先導的作家班的創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⑤宋時磊:《創意寫作在中國接受與傳播的歷史考析(1959-2009)》,《寫作》2018年第6期。。作為復旦大學創意寫作專業碩士點的創辦者和負責人,王安憶也曾于1983年受“國際寫作計劃”邀請赴愛荷華大學寫作和交流。此外,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以擁有豐富的作家資源為優勢,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開始招收創意寫作專業研究生,也以培養文學創作人才為主。
對“創意寫作”內涵的認識和把握的另一種傾向,是認為“‘創意寫作’是一切創造性寫作的統稱”⑥葛紅兵、許道軍:《中國創意寫作學學科建構論綱》,《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6期。,“創意寫作包含文學寫作,同時也包含面向創意產業的生產性文本的創作——策劃人,各種撰稿人,創意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①葛紅兵:《總序》,葛紅兵、許道軍主編:《大學創意寫作·文學寫作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為了突出與傳統寫作的區別,傾向這一認識的學者特別強調“創意”的重要性,認為“創意是第一要素”,“創意寫作不僅教文學寫作,還要教文案策劃等,創意寫作不止培養作家,還培養文化創意人士”②葛紅兵、雷勇:《英語國家創意寫作學科發展研究》,《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皠撘獾谝恍裕瑢懽鞯诙裕瑒撘庖幝山y領寫作規律”③黃斌、楊美元:《當我們談創意寫作時,我們在談什么?——論理解創意寫作的基本方法》,《寫作》2016年第2期。。這一認識拓展了“創意寫作”的內涵,是對迅猛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現實的積極回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自20世紀末期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借助新型文化產業的興起開始了一種漸進式的經濟轉型,那就是人稱“創意產業之父”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所說的“創意經濟”的勃興。1997年,美國的書籍、影視、音樂、電視節目以及其他版權產品創造的總價值已高達4140億美元,版權出口超過服裝、化學藥品、汽車、計算機和飛機的出口,成為美國出口產業部類的龍頭老大。1998年,英國的音樂產業,無論從業人員還是所得利潤,都遠遠超過汽車、鋼鐵和紡織產業。到21世紀初期,動漫產業已成為日本的第三大產業,有力推動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因此,約翰·霍金斯在2001年出版了《創意經濟》一書,他在書中預言:“創意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經濟形式?!眲撘饨洕騽撘猱a業強調的是人的創造力的重要性,更加注重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滲透和貢獻,因而有“創意農業”“創意旅游”等等。文化成為創意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要素。越是具有高品質文化或具有能為多數人認同的文化的商品,就越可能擁有較高的附加值,其實現的經濟價值就越大。從根本上講,創意經濟就是文化經濟,最有價值的通貨不是金錢,而是無形的創意?!皠撘饩褪谴呱撤N新事物的能力”,“任何創意都擁有三個基本條件:個人性;獨創性;意義。”;創意來自擁有創意的人,創意者則需要教育的培養,“教育,而不是技術,成為創意經濟的首要推動力”④[英]約翰·霍金斯:《創意經濟:如何點石成金》,洪慶福、孫薇薇、劉茂玲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220頁。。因此,進入21世紀以來,“創意寫作”概念的流行,“創意寫作”內涵向“培養文化創意人士”的拓展以及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所進行的創意寫作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都是與全球“創意經濟”迅猛發展和我國“創意經濟”興起之后對創意人才的需求息息相關的。
在我國21世紀以來“創意寫作”內涵拓展的理論建設和教學實踐中,具代表性也具有實績的是以葛紅兵為帶頭人的上海大學“創意寫作”研究與教學團隊。自2009年成立全國首個創意寫作研究中心以來,該團隊致力于創意寫作理論研究與創意寫作教學、創意產業實踐的結合,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兩方面都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編撰出版了《創意寫作教程》《大學創意寫作·文學寫作篇》《大學創意寫作·應用寫作篇》《大學創意寫作實訓教程》等多部教材,成為了國內目前唯一的創意寫作碩士、博士、博士后培養單位,在具有原創寫作能力的創意產業核心從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此外,北京大學中文系于2014年開設了創意寫作碩士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上,也是偏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則嘗試與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相對接,于2012年開始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意寫作方向的本科招生。
對“創意寫作”內涵認識的兩種傾向及其教學實踐都有其合理性,都是社會所需要的,各有其價值和意義。強調文學創作的“創意寫作”教學是精英化的創意人才培養,具有基礎性、本質性;突出從文學創作向“培養文化創意人士”拓展的“創意寫作”教學是大眾化的創意人才培養,具有應用性、現實性。但二者也不是矛盾對立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兼顧、結合、并存和互補的。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拓展,前者是傳統的和恒久的,后者是新潮的和多變的。在實踐中,探索者可以各持己見并根據各高校的條件和優勢選取不同的“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方案與路徑,包括與前二者都不盡相同的新的理念與實踐模式。
創意寫作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方興未艾,創意寫作的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學科建構以及在學校教育中的學科定位也成為了學界討論的話題。學科定位準確,將使學科建構更為科學、合理,能使學科獲得良性發展,并不斷壯大。但目前創意寫作作為獨立學科的根基并不穩固,雖有以上海大學等為先鋒的學科建設的嘗試,但從理論到實踐、從民間到官方,并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創意寫作沒有被列入國家本科專業目錄,只是個別學校在嘗試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意寫作方向的人才培養(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因為不是獨立的學科,在碩士教育層面,或者掛靠于藝術碩士(如復旦大學),或設在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名下(如北京大學),或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級學科下的方向(如北京師范大學),或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自設二級學科“創意寫作學”或“創意寫作”方向(如上海大學)。
在創意寫作作為學科探討和教學實踐中,人們大多是以高校傳統中文教育的困境、尋找中文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培養與當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等為背景入手的。這樣的背景客觀存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從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教學方法到招生規模等都需要調整和改革,但現實需要是否就是大學專業調整的唯一依據?就業率的高低是否就是判斷其專業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辦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就業率低的專業是否都該調整或停辦?創意寫作是否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唯一出路?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否需要或是否能夠被改造成創意寫作專業?創意寫作作為一個學科能否成立?創意寫作在大學專業教育體系中究竟該如何定位?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理性對待的問題,在目前的討論中還存在一些誤區,有的看法值得商榷。
大學的功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這四者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而互相關聯。大學所開辦的專業有基礎性和應用性的區別,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國家政策的調整、人們觀念的改變,各類專業人才需求量的大和小、專業的熱和冷也都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大學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新專業、調整專業設置,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但另一方面大學不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大學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還應該是社會的思想庫、智慧的養成所、文化的大本營和發源地。大學應該堅守理想、傳承文明、立人為本、真理至上,成為民族文明的最高表征,國家文化的最高載體。高等教育不能市場化、產業化、功利化。有些基礎性的專業,如哲學、歷史、漢語言文學等,永遠不可以用市場的尺度去衡量,不能用就業率的指標去評價。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在我國它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科,因為它是中華民族存在和延續之本源的學科。在筆者看來,中國的大學都應該開設這一專業(只是需要調整好招生規模、辦出自己的特色),并向所有其他專業開設漢語言文學的必修課,這與市場無關,而與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有關。
以某些中國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的數據為依據,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連續數年位列最難就業專業排名前十位之內”,“漢語言文學專業連年遭遇就業黃牌”,進而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最沒有專業特點的專業,不能直接和市場對接的專業。昔日的香餑餑成為最難就業的專業之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寬泛的人才定位與當下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產業發展不相適應,是中國高校中文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該專業“看起來什么都能干,其實什么都干不了”“很多中文系畢業的學生的確沒有一技之長”。因此,中文專業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實施創意寫作教育,“建設以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為目標的新型中文系?!惫P者以為持這類觀點的學者為實施創意寫作教學積極呼吁和努力探索的愿望和動機是很好的,但有的看法可能與事實并不相符,不無偏頗之處,甚至走入了某種誤區。
首先,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連續數年位列最難就業專業之一的判斷是不可靠的。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各類排行榜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魚龍混雜。雖然不乏少數權威機構建立在廣泛調研統計基礎上的可靠數據,但很多排行榜的出臺不過是利益的驅使,借此吸引眼球,其可信度值得懷疑。筆者隨手查了一下關于“最難就業專業”的網上信息,不僅每年不同,而且同一年又有多個排行,各排行之間不僅差異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如2017年的兩個排行榜,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一個排行榜上位列最難就業專業的第八位,而在另一個排行榜上不僅不是最難就業的專業之一,反而是最易就業專業的第五位。2018年的最難就業專業排行榜,筆者隨意查看了三種,漢語言文學專業都不在最難就業的前十個專業之列,相反,在同年十大就業最好專業排行榜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榜上有名,位列第十。而吊詭的是,在其中一個最難就業專業排行榜中,會計、法學、醫學都在前十名之列,而在同年的另一個十大就業最好專業排行榜上,這三個專業也都列名其中。也就是說,同一專業在同一年既是最難就業的專業,也是最好就業的專業??梢?,各自依據局部的有限數據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你信誰呢?這樣的排行榜信息不是很可疑嗎?借此,筆者想表達兩個意思:一是說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連續多年的最難就業專業之一,這個判斷是不可靠的。如果僅依據某一種排行榜,你甚至可以作完全相反的表達: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最好就業的專業之一;二是很多所謂排行榜是不可信的,甚至是可笑的,不是炒作,就是另有經濟利益或其他原因驅動。
Para-lingual context helps to narrowdown the possible meaning of an utterance.Niu Qiang and Chen Linhua(1999:33)give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intonation helps the interpretation of utterances:
其次,即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最難就業的專業之一,也不能只是從它“不能直接和市場對接”上找原因,進而把它改造成能與市場對接的應用性專業。在2018年的最難就業專業排行榜上,筆者查到的三個排行榜中有兩個排行榜上,均有哲學、歷史、心理學和金融學。筆者想,哲學、歷史、心理學等專業似乎也是難以和市場對接的,而金融學則似乎是與市場對接得很好的,是與當下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因此,若以是否能“對接市場”為標準,以畢業生就業狀況為依據,來調整高校的專業設置,那中國高等教育必將走向市場化,市場化的大學必將失魂又失根。其實,即使從就業的難易程度而言,對個體來講,所就讀學校的差異、個體的差異遠大于專業的差異。就專業設置來講,有些應用型專業是需要對接市場的,要及時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迅速進行調整改造,而有些基礎性專業是不需要緊跟市場的,像哲學、歷史、心理學和漢語言文學這樣的專業,與市場的快速變化相比,它們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們與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相對間接的關系,不像有些應用型專業那么直接。
再次,提出“建設以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為目標的新型中文系”作為對現有“不能直接和市場對接”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改革的理想目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培養創意寫作人才固然是適應當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的,在創意經濟時代或許也會成為熱門專業,可以實現與市場的對接,學生可能有“一技之長”(創意寫作),但中文系或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本不是一個對接市場的專業,創意寫作人才的培養只是它的目標之一。雖然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歷史上,多位系主任曾說過,中文系不培養作家,但以筆者的理解,他們只是說,中文系不是為培養作家而設,這在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上可以體現出來。事實上,中文系培養出來的作家并不少,北京大學中文系培養出來的作家可能也并不比別校的中文系培養的作家少。因此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就具有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的功能,只是它不是最主要的功能,漢語言文學專業所開設的中國文學史、文學理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等課程就是要培養中國語言文學的專業人才,包括研究人才和教學人才,他們將是傳承和創新中華文化的骨干力量。因此,“以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為目標的新型中文系”代替不了傳統的中文系或漢語言文學專業。第二,若只是“以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為目標”,那可以創建一個“創意寫作”專業,也可以成立一個創意寫作系,但不是“新型中文系”,創意寫作系不能代替中文系,但中文系可以包含“創意寫作”專業,不過,更嚴謹的表述,應該叫“漢語創意寫作”專業。
最后,歸結到“創意寫作”在高校的學科定位問題,葛紅兵等人提出:“創意寫作學在中國高校的創生,和未來發展的‘創意寫作學科’‘創意寫作系’‘中文系創意寫作專業’等可以為中國文學創意寫作承擔探索教育新體制、教學新模式的任務。”①葛紅兵、高爾雅、郭彩俠:《高校中文教育改革與“創意寫作”學科建構》,《當代作家評論》2014年第5期。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本包含漢語文學、漢語言和漢語寫作三大板塊,但在我國實際的辦學過程中,多年來大多數高校都對漢語寫作不夠重視,課程、課時很少,師資力量也相對較弱。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漢語寫作”作為獨立的學科沒有得到認可,與漢語言文學專業大致對應的碩士博士點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之下,有九個二級學科,但沒有漢語寫作學科。一般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或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由兩大板塊構成,即文學類和語言類。語言類師資力量強大、辦學基礎雄厚的高校就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之外,另辦了與之并列的漢語言專業(如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但漢語寫作一直只是作為課程設置,而且大都不是主干課程。這樣,漢語寫作既沒有發展成為獨立的本科專業(像漢語言那樣),也沒有成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獨立二級學科(雖有高校招收寫作學的研究生,但大多是在文藝學學科下設立的方向)。
近十年來,我國創意寫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喜人成績,以及對國外等高校創意寫作教育的經驗借鑒,使我國創意寫作的學科建設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筆者認為,創意寫作作為獨立學科應定位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根據條件自然隨一級學科的發展逐步具備碩士博士招生資格),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培養方案中增加創意寫作的課程,條件成熟的學校可以開辦創意寫作本科專業,成為中文系里與漢語言文學、漢語言等并列的新專業,而不是像有的學者期待的“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向創意寫作專業方向全面轉型”,即以創意寫作專業代替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意寫作專業必要時也可以從中文系剝離出來,獨立創建創意寫作系。臺港高校已有嘗試,可以借鑒。如臺北教育大學設有語文與創作學系,隸屬于人文藝術學院,招收有“語文與創作學”的本科與碩士研究生,該系還辦有與“語文與創作學”并列的“華語文教學”專業。另外,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于2012年設立了與中國語言文學系并列的創意及專業寫作系,開辦了“創意及專業寫作”本科專業。
筆者不贊同漢語言文學專業向創意寫作專業全面轉型,并不意味著筆者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多年的辦學中自身不存在問題、不需要改革和創新,更不是對實施創意寫作教學的排斥(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最基礎的人文類專業有其特殊性,對其重要性與獨特性需要有冷靜的理性的認識,不可在暫時的急功近利的社會氛圍中、在實用主義風氣盛行的環境下,對其作出錯誤的判斷,進而草率地進行改造或替換),而是要在總結多年辦學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繼承優良傳統,彰顯專業優勢,彌補缺陷,強化弱項,拓展新的學科方向。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人文學養深厚,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適應面寬,上手慢但后勁足。與大多數應用型專業相比,它似乎有些華而不實,行業針對性不強,技術性弱,可能會出現一些學生“沒有一技之長”的現象。尤其是在市場喧囂的時代,如果心浮氣躁,不能潛心讀書、專心問學,漂游不定,盲目跟風,結果將會優勢盡失、專業不專,既無底蘊,又無技能,既不能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作貢獻,又難以為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獻力量。這才是最令人憂慮的事情。
近些年來,不止漢語言文學專業,幾乎所有專業的大學生人文學養薄弱、寫作能力不強,而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和辦學機構就更需要反思、總結和探索。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實施創意寫作教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創意寫作能力將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培養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所需要的創意寫作人才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重要使命。但如何實施創意寫作人才培養,卻需要各高校依據各自的條件、優勢去探索符合本校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方式和途徑,形成各自的特色,產生良好的效果,不能一刀切,不必簡單模仿。筆者以為創意寫作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
一是在所有本科專業開設創意寫作類必修課。這些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帶有越來越多的功利色彩,人文底蘊缺失。筆者以為,這可以用來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的人才?”沒有人文底蘊、寫作能力弱化不只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問題,而是整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中國傳統人文經典沒有成為大學通識教育的主要內容,人們急功近利,社會重理輕文,管理重量輕質,學校好大喜功,教師追名逐利,專業選擇趨熱避冷、課程選擇避難就易、就業選擇唯利是圖。物質至上,精神萎縮,目光短淺,理想逃亡?!敖艹鋈瞬拧比绾萎a生?我國高校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開始推行的“文化素質教育”雖然也是從借鑒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模式而來,但與美國大學深度閱讀人文經典的必修通識課大異其趣。我國大學的“文化素質教育”幾乎就是“大雜燴”,課程眾多,沒有目標,沒有核心,沒有系統。誰都可以講,想講什么就講什么,什么流行講什么,什么好講講什么,學生喜歡什么就講什么。對學生而言,則不過是混學分,沒有嚴格的規范、要求和訓練,至多不過開闊點眼界,增加點興趣。因為都是選修,而且可選的課程多,什么容易選什么,什么輕松選什么,什么有趣選什么,什么適用選什么。課堂越開越大,逃課的越來越多,但成績卻越打越高。校方不重視,教師也不重視,學生更不重視。因此與我們所效仿的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幾乎是南轅北轍。美國大學本科通識教育四年下來可以讓學生脫胎換骨,而我們的“文化素質教育”至多是讓學生“什么都知道一點”而已。而曾經一度在部分大學普遍開設的《大學語文》必修課則早已被砍得七零八落,到目前為止,在全校所有專業開設《大學語文》或其他人文經典必修通識課的大學已寥寥無幾。清華大學近年開始嘗試在全校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通識課,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贊譽。在全校所有專業開設創意寫作或人文經典必修通識課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意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本科教育回歸常識的體現。
二是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增加開設創意寫作必修課和選修課,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意寫作人才培養。一方面,創意寫作目前還沒有列入國家本科專業目錄;另一方面,大多數的大學中文系也還不具備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條件,尤其缺乏創意寫作的師資隊伍。因此,目前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加強創意寫作的教學,增加課程、增多課時,探索創意寫作教學的新方法,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創意寫作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為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的創意寫作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在當前不失為切實可行的方案。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因自身條件、秉持的辦學理念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一是堅持以培養漢語言文學學術研究人才為主,少量開設創意寫作課程,基本堅守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陣地。二是兼顧學術研究人才和創意寫作人才培養,在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框架內加大創意寫作課程的比重,或者采取兩年公共平臺培養、兩年分流培養的方式,既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有的優勢和功能,又彌補短板、拓展新的方向,以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三是以創意寫作人才培養為主,探索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向創意寫作專業的轉型,在創意寫作專業誕生之前,它可以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意寫作方向,在未來,它可以是與漢語言文學并列的新專業,有的學校也可以選擇停辦或不辦漢語言文學專業,而只辦創意寫作專業。另外,各學校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尤其是創意寫作教師隊伍的優勢與特長,可以實施特色化辦學。可以專注文學創作,也可以偏重應用寫作。同樣培養文學創作人才,有的以小說創作為主,有的以詩歌創作當家,有的以兒童文學創作為特色,有的強化影視戲劇編劇,還可以鐘情于非虛構寫作等等,不一而足。既可避免創意寫作教育的雷同化,又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創意寫作人才的多方面需要。但不論哪種模式,都需要夯實人文經典的閱讀與教學,因為這是學術研究人才的基石,也是創意寫作人才的平臺,基石不牢,地動山搖,平臺不高,前景不妙。而忽視人文學養培育的創意寫作探索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同時,又都需要強化創意寫作能力的培養,學術研究人才而兼具創意寫作能力,那是如虎添翼,真正彰顯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開展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和博士的培養工作。這是國內條件較成熟的高校已經開展或正在開展的工作。就創意寫作人才培養實踐來看,我國高校在專業碩士人才培養上起步最早,成果最為豐碩,但創意寫作作為學科何時獨立?如何更好地發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任重而道遠。
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因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基本上走的是前述第二類的第二種路子。我國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的中文系一般都歷史悠久,我校則在由單科性學校轉為綜合性人文社科類大學之后才開始興辦人文類專業,我校開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2007年,已是文化創意產業興起的時代。為了突出辦學特色,我們就像1997年創辦新聞學專業以經濟新聞特色方向開張一樣,我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則是以文化創意產業方向起步的。但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們發現文化創意產業涉及面廣,不是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里開設文化產業概論、文化創意產業案例分析等幾門課程就能突顯人才培養特色的。2013年,我校本科“卓越計劃”漢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獲準立項,我們在總結多年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修訂,明確培養目標為兩個方面:一是學術研究能力培養,二是應用能力培養。我們一方面注重夯實學生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培養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為適應創意經濟時代的需要,著力培養具有較強的創意寫作能力和文化產業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為碩士研究生教育輸送了優質生源,該專業年度研究生升學率高達40/%,已有100多名畢業生被保送或考取北大、復旦、南大、武大、人大、南開、浙大、中大、川大、廈大、暨大、北師大、華科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陜西師大、南京師大、蘭州大學、湖南大學、鄭州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英國利茲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我們自己也在開辦本科專業十年之后于2017年獲得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在創意寫作人才和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方面,我們在課程設置上,除基礎寫作課程之外,增加了影視劇本創意寫作、兒童文學創意寫作、文秘寫作及申論、應用語言藝術等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為了保證和提高創意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先后引進了舒輝波、程韜光兩位中青年作家為中文系專業教師。舒輝波的兒童文學創作廣有影響,來校任教期間創作的非虛構文學《夢想是生命里的光》于2017年獲得了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程韜光在歷史文化題材的小說創作上成績斐然,長篇歷史小說《詩圣杜甫》《詩仙李白》都曾先后入圍茅盾文學獎提名,兩位作家也都是影視劇編劇。為了強化學生創意寫作能力訓練,我們在指定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規定了學生課外一年寫作30篇的任務,給每位學生安排了專業教師進行批閱指導,并將課外寫作列入專業課程成績考核范圍。為鼓勵創意寫作,培養方案還規定,學生可以以各種體裁的原創文學作品代替畢業論文。近年來,李燦同學以文言文創作的一組賦體散文、張佳思同學以電影劇本《我們曾經年輕過》以及多位同學以小說創作通過了畢業答辯。
近年來,本專業有一批學生在創意寫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顯示了文學創作的才華和潛力。在校生中,董浩亮同學以原創詩歌《雪在燒》獲得“湖北省一二九詩歌散文創作朗誦大賽”特等獎。王安邦同學創作的多幕話劇《一個無可奈何的奇跡》作為唯一的原創劇目參加了“首屆武漢大學生1001話劇藝術節”,該同學還自任導演和主演,該劇獲得本屆話劇節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組織獎。陳依、吳可欣、朱美玲等同學在《少年文藝》《兒童文學》等報刊發表多篇兒童文學作品,其中,陳依發表在上海《少年文藝》2016年第5期上的《江湖》獲得第五屆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大獎賽三等獎,吳可欣完成了長篇小說《白兔糖》的創作。2017屆畢業生張佳思的原創電影劇本被拍攝成電影《原味?;☉偕衔摇吩隍v訊視頻公映;2015級學生集體改編舒輝波副教授的長篇小說《地下河》為同名戲劇,還搬上了舞臺,并以標王身份中標武漢市2017雙百場演出進校園項目,在武漢市60余所中小學巡演。畢業生中,有的已成為頗受歡迎的網絡文學職業作家,有的在藝術研究院任專業編劇,有的在香港等地從事文物書畫展覽等文化產業的管理與策劃。
自2017年開始,我們每年編輯出版一本中文系學生創意寫作作品集,已出版《南湖風》《南湖雨》《南湖云》,第四本《南湖月》也在編輯之中。當然,重要的不是學生們的寫作取得了多大的成績、達到了多高的水平,而是由此激發出創作的潛能、埋下創意的種子、養成寫作的習慣、留下青春的印痕、增添生活的色彩、豐富生命的內涵。
我以為,只有廣大學子積極走進創意寫作的隊伍中來,才能真正迎來中國大學創意寫作百花盛開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