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琴
(民勤縣新民小學,甘肅武威 733399)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城郊小學教師是把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態并不重視。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對各階段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和課堂學習表現進行全面了解,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習困難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采取學習困難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對其進行疏導和引導。
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學習困難學生會對語文產生較為強烈的敵視和厭倦的情緒。若教師對學習困難學生教育和引導不得當,由于移情作用,學生也很容易對教師產生厭倦和抵觸,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厭學程度。從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成績、心智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可將厭學情緒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層次[1]。輕度厭學的學生主要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愿意主動進行語文學習;中度厭學的學生在面對語文學習時會表現得焦躁不安、心煩意亂,總是以苦悶的情緒來面對語文學習;重度厭學的學生會對家長和教師的引導產生較為強烈的抵觸,本身的語文學習成績相對較差,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深入,可能會出現逃課、輟學等嚴重現象,有的學生的行為和品德甚至會出現問題。
學習困難的學生本身也存在著相對較強的好勝心和求知欲,大部分學生更渴望獲得教師、同學、家長的關注和表揚,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并擺脫現階段的語文學習困境。但是,受到學習習慣較差、注意力較弱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往往很難取得較理想的語文學習成績。加之部分城郊小學教師對學習困難學生總是直接地進行批評和指責,否定學習困難學生付出的努力,這很容易使學習困難學生產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智力遠不如他人的錯覺,進而出現較為嚴重的失望和自卑的心理,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出現異常行為:不愿意接受家長和教師的批評;無法和同學、教師進行和諧相處;對陌生的人群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敵視態度。
在城郊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焦慮不僅會嚴重威脅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還會極大程度地降低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質量。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面臨較強的語文考試壓力會產生焦慮情緒,如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擔心自己考前準備不足、成績落后于其他學生、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受到教師的批評等。在這個過程中,當其他學生嘲笑學習困難學生,或者周圍的人群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學習困難學生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會表現得極端敏感,整天憂心忡忡,甚至會因為某些人的語言或行為產生過激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困難學生的焦慮程度也會不斷增加。
在城郊小學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厭學程度,科學合理地對當下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整合。首先,教師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學、學習教育學、教學理論,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為依據,對教材進行全面剖析和研究,充分發掘其中能夠吸引學習困難學生的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的渠道搜尋各種語文教學資源或生活教學內容,將其和語文教材進行有機結合。其次,教師還需要認真了解每位學生,對學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有效地遏制學習困難學生不良情緒的滋生。
與城郊小學的其他學生相比,學習困難學生的語文起點更低,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樣化元素為學生構建集交互性、娛樂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語文教學情境,利用良好的視聽體驗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和探究。
例如,在進行《將相和》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PPT 課件來向學生介紹文章的背景及與廉頗、藺相如等人物有關的資料,以此來加深學習困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認知。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向學生播放“將相和”的動畫短片,并結合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文中的‘將’‘相’‘和’分別指代什么?”“‘將’‘相’為何不和?”“‘將’‘相’如何從不和轉為和?”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下進行課文的閱讀,并結合視頻內容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教師和其他同學也可以為學習困難學生提供一些引導和幫助。另外,教師也可以從當時戰國七雄的局勢入手,加入愛國教育內容,或在教學文章當中三個小故事時增加勇于改過、不畏強暴、顧全大局等良好道德品質的教學,更好地以文章當中的優秀的精神和事件來感染和熏陶學習困難學生。
通常情況下,當學習困難的學生長期處于壓抑和惡性競爭的氛圍之下,自身的焦慮、自卑、浮躁等情緒也會不斷滋長。在此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溝通和測試的方式來了解學習困難學生的生理狀況和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地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學習困難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當中,充分發揮班干部、小組長、小組其他成員的力量和作用,引導和鼓勵該部分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另外,教師需要引導學習困難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和意見,并借助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困惑,鼓勵小組其他成員學習學習困難學生的優點和特長。當學習困難學生取得進步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部或者班會課上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體會,并引導學習困難學生學習其他同學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實現學習困難學生的有效轉變。
綜上所述,在城郊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樹立全新的語文教學觀念,利用多樣化教學元素全面激發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調節情緒和舒緩自身壓力的方法。針對具有一定難度的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和教學情境引導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消除師生之間的矛盾和班級當中學生語文水平的兩極分化,同時也能夠為城郊小學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