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主要幣種的7月走勢是其自身內外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受經濟政治形勢多變的影響,全球匯市或繼續呈波動態勢。
7月,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匯市場整體呈現美元破位下行、主要非美貨幣全線走高的格局。以下筆者將對匯市主要幣種7月走勢及背后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在維持近半年的偏強走勢后,美元指數在7月初小幅上漲后接連跌破幾個關鍵支撐位,轉為下行。截至7月24日,美元指數下行至94.34,觸及2018年10月以來的低位,較6月末下降約3.1%,較年內高點下降約8.4%。近期美元轉弱,一方面與歐元走強有關,另一方面則受到全球風險情緒改善、美國本土疫情加劇及美元流動性泛濫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首先,全球風險偏好的修復打壓了美元需求。6月以來,全球許多經濟體逐步放松了疫情管控措施,相繼進入復產復工階段,經濟呈現溫和復蘇態勢。與此同時,市場風險情緒有所恢復,VIX指數較前期明顯下降。截至7月24日,VIX指數為25.84,接近3月全球金融市場巨震前的正常水平。市場風險情緒的回暖削弱了美元因避險情緒走強的動力。
其次,美國疫情防控不利引發市場對其經濟復蘇的擔憂。6月下旬以來,美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屢創新高。截至7月24日,美國累計確診超423萬人,占全球累計確診人數的近27%。美國本土疫情的邊際惡化給美國經濟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數據顯示,雖然7月美國公布的CPI、制造業產出、零售銷售等關鍵經濟數據好轉,但7月23日公布的美國一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近四個月來首次意外增加10.9萬,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復蘇可能陷入停滯。美國經濟復蘇前景的不確定性再度上升。
此外,市場上美元流動性問題的緩解也進一步削弱了美元走強的動力。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政府先后推出面向抗疫部門、居民、企業及地方政府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涉及金額近2.96萬億美元。目前美國兩黨仍就新一輪上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進行討論,預計將進一步向市場提供資金。與此同時,3月以來,美聯儲打出政策組合拳,通過降息、開放式量化寬松、大規模回購、貨幣互換等工具向市場注入了大規模流動性,使得全球“美元荒”的問題得到了緩解,也使得上半年美元強勢上漲的局面難以再現。
7月,歐元整體呈現震蕩上行態勢。截至7月24日,歐元兌美元收于1.1656,較6月末上漲約3.8%。歐洲經濟重啟帶動經濟復蘇,以及歐盟最終就復蘇計劃達成一致等利好消息,是助推歐元走強的主要原因。
7月初,因歐洲復蘇計劃仍未獲得通過,以及英歐貿易談判并無進展,歐元兌美元維持在1.12—1.13的區間震蕩。隨后公布的歐元區6月制造業PMI、德國GDP等主要經濟數據均顯示,歐洲經濟正在逐步重啟并恢復活力,從而令歐元震蕩走升。月中,歐央行7月議息會議保持各項政策不變,暫停進一步的寬松步伐,并透露出對歐元區經濟復蘇預期積極的信號。同時,市場對歐盟即將就歐洲復蘇計劃達成一致的預期較為樂觀,使得歐元一路高歌猛進、走勢強勁。7月21日,在歐盟各國領導人歷經5天的協商后,最終就7500億歐元的經濟復蘇基金達成一致,實現了聯合發債。按照復蘇計劃,3900億歐元資金將以無償撥款的形式發放,另外的3600億歐元資金將以低息貸款形式發放。資金分配方面,以意大利及西班牙為代表的受疫情沖擊最大、財政也較為困難的南歐國家獲得的資金占比較大。復蘇計劃的落地,標志著歐盟向財政一體化邁出了歷史性的關鍵一步,顯著降低了長期壓制歐元上漲的歐盟解體風險,成為歐元的重要利好。此外,德國、法國、歐元區7月制造業和服務業PMI初值均回升至榮枯線以上,也進一步支撐了歐元走強。
受益于美元疲軟,7月英鎊兌美元從6月末的低位有所回升;但由于英歐談判持續僵持、英國經濟前景仍不明朗,英鎊未能突破前期高點,在1.240—1.281區間波動。
具體來看,7月初,英歐談判繼續僵持,雙方在漁業、公平競爭環境等領域的關鍵性分歧仍未消除,英鎊因此承壓調整。隨后,英國政府推出包括就業保留、培訓項目等在內的經濟刺激計劃,英鎊受到帶動而上漲。不過,市場對英國經濟受疫情和政治干擾的擔憂仍然存在,對英鎊的漲幅造成限制。月中,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英國經濟正在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但反彈速度遠不及預期。根據英國統計局的數據,英國5月GDP同比下降24%,環比上漲1.8%,但遠低于預期的5.5%;英國5月工業產出環比增長6%,弱于預期的6.5%。這使得英鎊兌美元短線下挫并維持窄幅震蕩。下旬,受三種潛在新疫苗的早期實驗數據出爐,以及英國商務部表示已與制藥企業簽署疫苗優先采購協議等利好消息的帶動,加上強勢歐元的烘托,英鎊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截至7月24日,英鎊兌美元收報1.2794,較6月末上漲3.2%。
7月,在日本經濟基本面形勢、美元走勢及市場避險情緒階段性變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元整體維持高位震蕩態勢。
月初,因日本的汽車及汽車部件出口繼續大幅下滑,以及疫情影響下訪日境外游客數量驟減,拖累其貨物和服務貿易表現,使得7月公布的日本5月經常項目順差同比下降27.9%,日元兌美元短線隨之走低;但受美元走弱帶動,日元隨后又收復跌幅。月中,日本央行宣布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1%的水平不變,并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0左右,同時下調日本今年及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受此影響,日元以107為中樞橫盤震蕩。7月下旬,中美關系緊張升級,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出現階段性上升,提振了日元、瑞郎等避險貨幣。日元向上突破,于7月24日漲至一個月高位,較月初上漲1.7%。
澳元方面,受澳大利亞經濟形勢向好及美元走弱的帶動,7月延續了走強態勢。7月初,因前期多項關鍵經濟數據向好,澳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決定維持現金利率及3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2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受此影響,澳元兌美元呈區間震蕩態勢,但整體保持上行趨勢。7月中旬,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澳大利亞6月季調后失業率為7.4%,高于預期及前值。此外,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再度實施封鎖,令市場產生疫情二次暴發的擔憂,澳元遂應聲小幅下跌。下旬,利好消息又帶動澳元實現反彈。澳洲央行公布的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措辭偏向樂觀,在延續此前貨幣政策的同時淡化了負利率前景,并肯定當前澳元匯率水平符合基本面情況,對澳元前景構成支撐。此外,昆士蘭大學與澳洲政府達成協議,待新冠肺炎疫苗問世后優先提供全澳居民進行免費接種,進一步提振了澳元走勢,澳元一度觸及16個月高位0.7182。新西蘭元與澳元類似,7月同樣呈走高態勢。
加元7月亦受到美元走弱的帶動,但由于本國國內不利消息的壓制,整體維持區間震蕩態勢,表現相比其他商品貨幣有所差距。月初,一方面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陷入利用公職身份謀私的丑聞;另一方面,加拿大財政部預計本財年預算赤字接近3430億加元,將聯邦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31%推高至49%,再加上加拿大仍長期面臨家庭部門高負債的挑戰,令市場對加拿大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受此影響,加元未能大幅走強。7月中下旬,加元則受到了較為明顯的支撐。首先,新公布的加拿大數據有所好轉,6月通脹年率漲幅創逾9年最高;其次,國際油價有所走強,帶動加元進一步上漲。中東局勢變數導致原油產能恢復計劃不確定性提高,全球多國經濟復蘇的預期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原油需求,這使得國際原油價格有所上漲。7月24日,加元兌美元收報1.3413,較6月末小幅上漲約1.3%。
整體來看,各主要幣種的7月走勢是其自身內外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展望后市,受經濟政治形勢多變的影響,全球匯市或繼續呈波動態勢,疫情形勢、全球政治風險等仍是重要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