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12 月13 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經濟科學》編輯部聯合主辦的北京大學經濟科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在線上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新冠疫情下的對策:政府與市場”。論壇由上午的開幕致辭、主旨演講和下午的四場平行分論壇組成。來自海內外高校的近百名師生參與了本次論壇。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科學》主編董志勇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一直致力于推動開放性的研究和辦學,對博士生的培養工作極為重視。博士生在思考怎樣寫論文、如何做研究之余,更需要學會怎么去思考。他建議博士生踏踏實實做學問,多讀書、多讀文獻,把學術科研當成自己的興趣。他衷心期待大家能通過不斷的努力取得長足的發展,并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在主旨演講環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名譽院長王能教授先是簡要介紹了他與合作者發表于《金融研究評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嘗試構建一個包含不可預測的環境因素和疫苗出現可能性的隨機性疫情模型,將之納入資產定價動態優化框架中,并與疫情數據相結合,量化疫情爆發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王老師還進一步就博士生學術研究生涯規劃的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學術研究雖然有時不一定能立即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但學人們仍應該樹立起對社會發展有所貢獻的長期目標。對于博士生而言,在一開始的兩年要注意學習經濟學家理解和研究世界的方式,本著求實的態度學習知識;在第三年要逐漸地從一名知識學習者轉變為一名知識生產者;在后續的階段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學術素養和能力。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楊汝岱副教授就“如何開展一項經濟學研究”的主題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建議。他認為博士生從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創造者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轉型過程,在瞄準短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做好長期規劃,努力做到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平衡。要注意多閱讀文獻,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要關注實際,扎根于現實經濟問題,選題要有大視野。因此,在前兩年需深入學習,不宜過早地開展研究和確定自己的方向,否則很容易陷入學術研究的“低水平陷阱”。此外,楊老師還就經濟學研究及論文寫作的相關問題作了詳細闡述,建議即將開展自己第一項研究的博士生,選題立足點高、切入點小,以現實觀察為基礎,重視提煉理論價值,并注意經典與前沿的結合。好的科學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研究的內容感興趣,他衷心期待博士生們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
下午的平行分論壇分為四場,由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高校以及加拿大、英國等海外高校的14 位博士生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高明、石凡奇、莫家偉、王耀璟四位老師對宣講的論文進行了點評。
北京大學經濟科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旨在促進海內外各經管院校博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給有志于學術研究的博士生提供一個展示和發表的平臺,以更好地助力中國新經濟學人的學術成長。雖然此次論壇以線上形式舉辦,但大家對于學術研究的熱情跨越了空間的阻隔。感謝所有與會嘉賓、論文作者、觀眾與組委會工作人員的共同支持,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新經濟學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