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麗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學,福建南平 353000)
英語語言能力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有計劃、有目的地制訂教學計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及學習能力[1]。在初中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尤為關鍵。因此,如何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已經成為目前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英語學習既與學生的讀寫能力有著密切聯系,也與學生的語言思維品質不可分割。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通過讀寫結合、情境教學、口語實踐等方式,奠定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應借助先進的教學技術促進學生心智、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及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
英語語言能力屬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部分,也是其基礎組成部分。從具體表現來看,英語語言能力可以分為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從顯性行為上來看,主要包括聽、說、看、讀、寫能力,這其中又分成兩類——聽和讀,屬于信息輸入,而說和寫屬于信息輸出。新課程改革之后,語言能力被納入英語課程當中,側重強調語言知識的吸收和傳遞。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能夠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能夠做到有效地聽、有效地讀和寫。英語語言主要是通過看(viewing)和視覺表述(Visual representation)傳遞給學生的。視覺技能在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中是必然存在的,在信息時代,其重要性越發明顯。學生借助網絡接觸到多種多樣的信息,新課程標準正是借助這種看的技能,為英語語言能力提供一定的表達基礎。教師應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語言能力,這對學生養成高質量的核心素養具有積極影響。同時,英語語言能力作為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對于學生來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進而奠定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基礎。
教師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方式,利用一些音頻、視頻等,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英語語言交流,積極使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2]。教師設置教學情境時,應充分結合課堂內容,以學生為核心,設計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其核心素養的養成做好鋪墊。
例如,教師在教授My day的內容時,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在課程開始之前,先給學生播放一段節奏感較強的chant:Up,up,I get up.Teeth,teeth,I brush my teeth...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幾個時鐘圖片,帶領學生學習和圖片相對應的短語,如fi ve past seven。緊接著,教師可以給學生顯示某位同學從早晨起床到學校之間的圖片,分別在圖片中搭配時鐘卡片。教師可以結合圖片,向學生提問:“What time does he go to school?”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能夠快速并準確地回答“He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fi ve”。教師分別對班級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在所有學生對基本內容已經掌握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用英語交流家人每天早上都在幾點做了什么。學生在這個情境練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新詞,還能夠提高對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及學習興趣。
發揮任務驅動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分小組來完成。學生在組內自主使用英語進行討論,運用英語語言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方面能夠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另一方面,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Good manners時,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禮儀習慣,盡快掌握一些重點詞匯和句型,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英國的禮儀圖片,然后讓學生使用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來描述圖片。在描述時,有些學生會對圖片進行完整的描述,如“British people shake hands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 rst time”。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發散思維,利用新詞匯來完成任務,既能夠充分訓練語言能力,又能掌握語言應用技巧,進而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經驗,但是大部分初中生依舊很難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由于缺乏語言交流環境,或者受到漢語的影響,初中生英語口語往往帶有漢語口音[3]。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不敢開口,缺乏英語口語交際的信心。為了能夠讓學生開口講英語,初中英語教師應該采用鼓勵的教學手段,消除學生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為學生創造更多口語交際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積極、輕松的語言環境下展開英語語言學習,不斷增強學生開口講英語的信心。
例如,Making New Friends這一單元主要是講與“交朋友”相關的口語交際,每篇課文都涉及很多口語交際用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單元的內容鼓勵學生進行口語交際。首先,教師課上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進行口語交際,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口語交際中的語言使用技巧,語音、語調的抑揚頓挫等。以Welcome to China!為例,這篇課文中講到了朋友初次見面時打招呼的用語。教師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自己創設一個“新朋友初次見面”的場景,邀請三名學生來到臺前進行口語交際表演,表演中要用到“Welcome to,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see you”等短語和句式。在學生口語交際完成之后,教師先肯定學生的表演,同時指出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錯誤和問題,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能夠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英語語境,消除學生對口語交際的恐懼心理,逐漸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在初中英語課本或者語言教學素材中一般都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并配有插圖,這是輔助學生語言能力形成的有效素材。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標題、插圖,引發學生思考和聯想,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明確課文主題。這樣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以Feeling excited為例,教師在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之后,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插圖,運用本節課學習的詞語進行對話交流,引出話題,指導學生進行日常交流。
日常問候交流:
生1:How are you doing?
生2:Very well,thank you.
轉達感謝交流:
生3:Please say thanks to your room.
生4:OK.
引出話題:You look excited.
對于惋惜、詢問和表達個人看法和意見等相關對話交流,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圖片或者網絡上搜集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和對話,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提升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環節,通過客觀的教學評價,確保學生語言學習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情況,通過師生互評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明確教學的重點及薄弱環節,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的語言訓練互動,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教師為了能夠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采用積極評價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學生能夠以更加輕松、飽滿的態度投入英語學習之中。
以cook 和cooker 教學為例,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時,創建生動的語境非常重要。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廚具、廚師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強化學生對圖片內容的感知和理解,在第一時間為學生創設一個清晰的語言環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圖片,運用cook 和cooker 兩個單詞造句。
生:I have to go and cook the dinner.
We had no fridge,cooker,cutlery or crockery.
師:這位學生回答得非常好,很清楚地明確了cook 和cooker 的區別,值得大家學習。
從觀察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都比較好,但是在口頭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還是容易出現錯誤,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將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投影在大屏幕上,之后讀出這些句子,也讓學生一起跟讀,引導學生觀察句子,說說哪里不對,并予以改正。
核心素養是現階段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教師要全面理解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價值,并在教學中全面滲透英語核心素養理念,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組織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促使學生自主開展口語練習,強化學生口語語法與感知能力,以奠定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進而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