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武威市涼州區東關民族小學
教育的真正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當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觀念落后,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如任性、過度依賴、缺乏寬容、攀比、怕吃苦、無責任心等。這些不良現象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家庭、學校、社會應積極探索合作共育,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根本保障,而家庭教育作為孩子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更是舉足輕重。
家校共育就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朝著健康、積極方向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就不斷將家庭教育和家校合育理念融入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之中?!蛾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互相溝通、相互配合,共同開創素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近年來,全國兩會上關于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提案也備受關注。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梢姡⒆拥慕】党砷L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力量的積極配合,相互溝通,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緊密配合已成為廣泛共識。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有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或“非常焦慮”。而90%以上的班主任認為當前家校溝通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教育寄托在老師身上,可見,必須要充分認識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
學校的教育不能沒有家長的配合,家庭才是一個人學習做人做事的重要源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永遠替代不了家長的作用。父母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孩子,從做人的品德到做事的方式,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性格和習慣,伴隨孩子一生。
對于孩子的教育,家長和學校最佳的狀態或關系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配合家長,老師與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可以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家長和老師成為合作伙伴,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橫一豎結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的力量,幫助他成長。
1.開好家長會。家長會是學校和家長面對面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學校應該根據教育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家長會。一種是開學時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本學期情況,計劃舉行的活動,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明確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等,取得家長的理解和認可,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參與。第二種可以是針對普遍存在和頻繁出現的問題而專門召開家長會。例如,孩子的學習習慣方面,遵守紀律方面,具體到孩子帶手機上學等問題,就以上方面與家長進行探討,交流看法,達成共識,從而在教育上齊抓共管,促進家校共育局面的形成。
2.搞好教學開放日活動。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況,我們會請家長參加教學開放日活動。家長在參與教學活動、幫助教師完成教育任務的同時,也分享了教師的教育經驗,體驗了教師的管理方法,實際上也是教師間接向家長傳遞了教育經驗?;顒又校议L看到了孩子的表現和反應,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機會,也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吸引家長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從而為更好實現家校共育打下基礎,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的發展。
3.做好家委會工作。為了讓家長更全面的了解學校教育,各班推選3-4位熱心教育、有一定教育經驗的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參與班級的管理和活動,積極獻計獻策,推動班級教學計劃和活動更好地完成,共同創設適宜孩子發展的教育環境。同時,家委會也會對學校的管理、教學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設性意見,促使學校、老師能不斷改進和提高工作質量。
4.建立微信群。每個班級都有釘釘家校群和微信群,教師可以在家校群里就家庭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行指導,家長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方法;教師可以便捷地了解到每個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家長也可以了解自家孩子的在校的表現狀況??梢匀毫囊恍┕餐掝},也可以就某個問題和現象進行私聊,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形成良性互動,共同幫助孩子成長。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片沃土,需要教師去開發。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尤為重要,只有家校共育,密切合作,才能促進孩子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