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芳 甘谷縣禮辛鎮禮辛小學
復述課文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學過的主要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就是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完整而連貫的敘述。它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打破原來的知識體系,用新的語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過“口頭”或“筆頭”把課文內容重新表達出來的過程。它不同于簡單地、機械地背誦原文,也不是介紹課文大意。讓學生復述課文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評估教學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鍛煉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機會,這既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有助于他們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因此,提高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至關重要。
小學語文課本中,大多數課文層次清楚,中心明確。學生讀課文時,必須讀懂內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只有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思路。所以,在復述課文前先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在此基礎上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并抓住重點段落和詞語作為復述的“路標”。如《魯濱遜漂流記》,在復述前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并讀懂魯濱遜為了生存,解決了哪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然后再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或段落進行復述。
葉圣陶曾說過:“思想就是一條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思路,就是寫作時作者思維發展的線索,在文章中體現為各部分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厘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使我們迅速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復述前,要厘清各段落之間的聯系,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并根據寫作思路劃分段落。這樣,復述時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如,《最后一頭戰象》一課,可以這樣進行復述練習: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中心,并記住文中的關鍵段落(見到象鞍——告別村寨——打落江畔——挖掘墳墓——安然死去)和詞句。
2.復述前,厘清文章的脈絡: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復述時,學生可以先分段復述,再有機串聯進行全文復述。
提綱是作者構思文章的具體體現,類似一張建設藍圖,好的提綱可以幫助學生勾劃出課文的框架或輪廓,體現自己經過對課文的理解而形成的初步設想,掌握文章的基本骨架,使復述結構完整統一,層次清晰,重點突出。學生在復述前可以計劃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點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作一些解說。按此計劃復述,便可以層次清晰,前后照應,內容連貫,表達嚴密。因此,為了使復述有條有理,復述前可以先列個簡單提綱,確定復述的順序。
在復述前,加強自我口頭訓練,語句力求完整、通順、連貫、精煉,有感染力;復述時,可先在小組內交流,如果你沒有復述的經驗,一定要爭取在小組中發言,獲得小組同學的幫助和支持,在小組訓練的基礎上,再積極爭取在全班復述,以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另外,在復述前要領會復述的要求,如果要求詳細復述,那你復述時要基本忠實于原文風貌,用接近原文的語言,按照原文的順序,詳細、清楚、連貫地講述出文章的內容;其目的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并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如果是簡要復述,復述時就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內容,進行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地講述。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按課文的順序,把課文中的重要詞句組織起來,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刪去次要的、解釋性、描述性部分。如果是創造性復述,則要求較高,它不是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和想象,進一步充實內容,發展情節,更具體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形象,使原文更加形象、生動、具體,復述時可以改變人稱,改變敘述順序、合理擴充故事情節等等。
總之,復述課文不是簡單地背誦課文內容,也不是機械地記憶課文內容,而是對課文內容歸納、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從簡單到具體,又從具體到創造的過程,它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更高。因此,它要求學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內容轉變成自己的語言,又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使之用詞恰當,結構嚴密,前后連貫。要想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就要平時多加強練習,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過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復述課文的水平也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