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龍 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美術教學也迎來了全面的改革和全新的挑戰。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生活中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及想象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創作靈感大有幫助。因此,筆者就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作為初中美術老師,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比如,在給學生教學《畫畫你我他》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完全不必急于進入到本節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先組織學生做一個相關的小游戲。游戲的步驟是:首先,老師把學生合理分成小組,每組四個人;其次,老師把提前做好的寫有全班學生名字的紙條拿出來,讓其中的兩個小組成員隨機抽選,選到哪個同學的名字,就要對這個同學的面部特征進行描述,讓另外兩個小組成員猜猜,看他們描述的是哪位同學?最后,看哪個小組猜得又準又快,就可以得到獎勵,如小禮物等。這種游戲易操作,又有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游戲結束后,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組同學之所以能又快又準地猜出來,說明他們在生活中一定是非常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和人。當然,這也要歸功于描述的同學善于觀察才能準確抓住描述對象的特點,幫助學生準確地作出判斷,才能讓這個游戲有趣、有效。可見,美術學習是少不了觀察的,老師只要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讓他們平時多注意觀察周圍的人物和事物,學生才能夠在藝術創作中迅速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點,使他們的藝術作品生動而形象。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老師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觀察環境,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進行深入觀察,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深入地投入到藝術鑒賞的氣氛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靈感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創作熱情。比如,在給學生教學關于《以形寫神》這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超強呈現功能,給學生播放圖文并茂的一些傳統工藝和藝術名家作品。
在美術學習中觀察能力是學生創作作品的必備條件,這就和文學作品的創作一樣,只要形成觀察的習慣,才不會錯過遇到的每一個素材,否則在創作的時候,腦子空空,連想象都沒有依據。但觀察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然后長期堅持,日積月累,才能形成能力。所以,在進行一些美術教學活動時,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有目的、有計劃教學,讓學生走出教室、學習觀察,尤其是一些能對學生產生知覺和視覺沖擊的觀察對象,更能有力地激起學生觀察的熱情,鍛煉學生觀察的能力。這種定期的、有計劃、有目的觀察,長期堅持就能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當然,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制訂觀察的計劃和目標,以免學生在觀察中走馬觀花,為了觀察而觀察,從而降低觀察的效率。只要老師引導學生堅持觀察,長期觀察,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觀察的習慣,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促進他們的美術學習。
1.對事物進行整體觀察。分析其整體結構關系,再對其局部進行仔細觀察,最后再進行全方位細致觀察,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掌握事物的特征,正確把握局部與整體的構架關系。
2.對物體的結構進行觀察。任何事物的外部形態都是由其內部結構所決定,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對物體的內部結構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加深自身的理解與認識。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不應將目光局限在物體的形態上,還應該對其內部結構進行仔細觀察,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事物內在本質,以便創作出更具體、形象,且具有個性的藝術作品。
3.對物體的形體進行觀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無法正確掌握物體的形狀、結構、比例及面與體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作品線條不柔美,顯得僵硬、缺乏立體感。因此,老師要給學生教會正確的形體觀察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直線法認識事物的具體形態。
總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興趣,培養其觀察能力,并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技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能夠通過對藝術作品的觀察以及對生活的觀察,從而發現生命的美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